旌義縣城北,高宅。
現年四十一歲,旌義縣次富,高朗高老爺現在自家閣樓上,鬍子抖動地看著院牆外的上百名捕盜班和義兵。
當看到那個被簇擁著的一個頭戴烏紗帽身穿紅色官服的身影時,他下意識地轉過了頭。
這時,一名披著皮甲的高家中年家僕噔噔噔上了閣樓,低頭稟告:「……老爺!縣監大人他派人傳話了,他說……說……」
「他說什麼?!」高朗猛地回頭,面色陰冷地盯著來人。
中年僕人連忙道:「縣監大人說,城外的倭寇俘獲了少爺小姐,怕您念及骨肉親情,忘記了大王的恩情……」
高朗嗤笑一聲,然後拂袖冷哼道:「哼!什麼恩情?他文道寬是文班出身,二十三歲就做了從六品縣監,他當然要念著大王的恩了!
老夫一個良人出身的商賈,連個訓導官都沒有份,大王對我高家的恩,早在壬辰倭亂中就還完了!
高英!你在我高家三十年了,應該知道當年老夫的父祖主動勤王,最後是個什麼下場!」
「……是!」高英馬上低頭不敢多言。
二十多年前,壬辰倭亂中濟州島上不少富戶主動出人出錢運糧食和軍馬給朝鮮朝廷,高朗的父親和爺爺還有兩個叔父也在其中,不過他們比較倒霉,在海上被日本人給抓住了,最後全都不知所蹤。
事後,李朝除了口頭嘉獎之外,沒有給高家任何補償,本來指望用勤王捐錢提升家格的高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高朗心裡自然對李朝有一肚子怨氣。
正是因為這份怨氣,才讓高朗在聽聞那伙短毛倭寇捉住了自己的兒女施展離間計後,立刻組織了一百高家奴婢守衛高宅。
他太清楚朝廷是個什麼德行了!
或者說,兩年多相處下來,他早就搞清楚了文仁濟那個眼高於頂的兩班子弟是什麼德行!
如果有必要,為了旌義縣城的安全和他的官位,對方絕對不介意取了自己全家的性命!
在兩班眼裡,不是兩班出身,根本就不算人!
想起家破人亡的後果,高老爺身體微抖了抖,他咬牙道:「……吩咐下去!不要相信那文仁濟的鬼話!他來旌義縣兩年,可曾給百姓一點恩惠?
他如果攻破高家,我們所有人都會被他滅口!只要他們守住大宅,事後老夫一定燒了所有人的身契!」
「是!」高英應了一聲,卻沒有挪動腳步,而是遲疑道:「……老爺!城內捕盜班和義兵不堪戰,大宅安危應是無虞,可城外的倭寇……怎生是好?」
高朗陷入了沉默,他知道高英是問城破後該怎麼辦,捏著鬍子想好一會兒,他才掩面嘆息道:「……盡力自救吧!
高英!你且去籠絡住內院中的那十數人,……告訴他們,城破後若能護得老爺一家逃出城,到了濟州城,每人賞十兩白銀!絕不反悔!」
見高朗已經在謀退路,高英不禁勸道:「老爺!我昨夜聽城東趙家的消息,這支短髮倭寇,似乎不如尋常倭寇那般嗜殺成性,不如……裡應外合,獻了這旌義縣城!
這樣也可保全少爺小姐的性命,您只有少爺這一個子嗣……」
高朗眼神閃動,最還是搖搖頭:「……此事不必再提!
倭寇來去如風,並非坐寇,我難道還能捨棄家業跟他們去海上劫掠嗎?
→
況且城內還有趙黃兩家,他們在濟州和全州都有家眷和家業……不成的!
唉~只是可憐了晟兒和蘭兒……只能怪他們的命不好!」
高老爺強忍著痛苦,仰天嘆息,一揮手:
「……不要再說了,快去準備吧!」
……
高家大宅外,今年二十有六的縣監文仁濟此刻滿臉寒霜,因為高家剛剛明確拒絕了他派出人守城的要求,還緊閉了大門,一點沒有主動釋疑的樣子。
「……高家該死!趙家也該死!倭寇兵臨城下卻絲毫不為本官分憂!難道倭寇破城後他們就能獨善其身嗎?!」
文仁濟破口大罵,喘了會兒粗氣,最終還是沒有下令進攻高宅,因為旌義縣名義上他這個縣監最大,但實際上大小事務都脫不開趙家,高家和黃家這三大家族!
旌義縣共有一萬四千人,其中三成人口是這三家的奴婢、佃戶和夥計,剩下的丁口也在其他五六個中小家族的控制下。
他雖然出身南平文氏,但強龍不壓地頭蛇,他這個縣監平日裡想做什麼,還是要和三大家族商量。
不光旌義縣如此,整個濟州島,整個朝鮮都是這種情況!
只是區別在於,半島上的縣城絕大多數是被兩班家族控制,濟州島這裡地處偏遠,還有一些富戶的生存空間罷了。
如果他真的攻打高家,其他兩家說不定會直接打開城門逃走!
「……砰!砰!砰!砰!!」
就在文仁濟跺跺腳,準備率城內主要由良人和城外佃戶組成的義兵增加城牆防禦的時候,城南處突然傳來一連串炮擊聲和炮彈撞在城牆上的炸裂聲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人!小心!!」
一旁的捕盜班典吏抬頭看到好幾枚炮彈越過城牆射進了城內,連忙拉著文仁濟躲在到牆根處,圍著高宅的上百名義兵見狀,再也不顧阻攔,驚慌失措地四散而逃!
……
另一邊,縣城外,三輪炮擊後,高文亮放下雙筒望遠鏡,搖頭對梁華道:「炮兵這準頭還是差了點!我看彈著點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落在城頭垛子上……」
梁華有點委屈地解釋道:「司令!我們用的又不是現代火炮,這個命中率已經很高了!武器不改進,就算再練幾年,這個命中率也提升不了多少……」
高文亮叫屈,笑道道:「行了!知道你盡力了!現在讓他們停下炮擊吧,明年開春咱們還要去遼東和八旗兵打仗呢!炮彈火藥都得省著用!
你現去通知朴成煥,讓義從營扛著梯子上!一連二連跟上,幫忙進行火力壓制!」
「是!司令!」
隨著高文亮的一聲令下,九十名身穿皮衣的義從營士兵三人一組,扛三十架梯子就向三百多米外的城牆衝去。
因為只有朴成煥有指揮朝鮮人的經驗,於是他這個騎兵連連長,也下馬充當了義從營的臨時指揮。
在請示了高文亮後,他把路上挑選出來的35個精壯和敢戰之人單獨編成一部,每人發了一具簡易板甲、一桿安了鋼製槍頭的長槍和一把輕便的長刀。
這些人既是義從營的督戰隊,也要負責最先登牆,該給的防護還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