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回到太平洋西岸。→
進入1623年,也就是天啟三年,整個東亞一共發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發生在朝鮮,天啟三年三月十二日。
對朝鮮大王李琿早就不滿的西人黨金瑬、李貴等人終於發動政變,擁李琿的侄子綾陽君李倧於漢城西郊起兵,並從彰義門攻入漢城。
因為當時負責漢城衛戍的訓練大將李興立已被西人黨收買,選擇了按兵不動。所以政變隊伍得以順利攻入昌德宮並縱火,李琿逃走後被抓住,然後流放江華島。
他的寵臣妃嬪朴鼎吉、金介屎、朴弘道、韓纘男、白大珩、鄭夢弼等人陸續落網被殺。
此外,大北黨的首領李爾瞻及其子李弘燁、李益燁與同黨鄭造、尹訒、李偉卿、趙龜壽、朴應犀、韓希吉等被斬首示眾。
四月初三日,大北派精神領袖,年近九荀的鄭仁弘被當街斬首。
政變後,李倧奉仁穆大妃之命繼承王位,整個國家遂由西人黨掌控。
同時,一場針對大北派餘孽的大清洗,也在整個半島上演,各州官員富商被殺和流亡者甚多。
在此次事件中,東華共和國東江管委會選擇了傾向於西人黨的中立立場,低價出售給西人黨一批火繩槍和鋼甲,作為回報,舞衣島的東華商站擴充到全島,並且得到了在漢城和釜山分別開設公使館的權力。
這倒不是呂主任和高大帥他們心善,不想趁火打劫,實在是當時東江管委會的大部分海軍力量都用來應付澎湖和遼東的局勢,不得不如此選擇。
這就是牽出了第二第三件大事——明荷澎湖之戰和第一次八旗入寇。
天啟二年年中,荷蘭艦隊就與東華第二艦隊一東一西瓜分了澎湖,明朝哪怕再後知後覺,也在年底反應了過來。
因為需要東華軍牽制後金,加上重建軍隊也需要採購東華武器,因此大明天子朱由校並沒有立刻對東華人開戰,而是力排眾議,先是派劉鴻訓作為使節去金州詢問情況,然後下旨福建地方立刻組織水師,準備收復澎湖。
高大帥見到劉鴻訓,立刻表明東華第二艦隊無意占領澎湖,只是想像遼東一樣,暫時替大明保留澎湖,不然荷蘭人一旦得逞澎湖全境,大明再想收復就難了。
而因為沒有得到本土的授權,東江管委會和第二艦隊也沒有權力與荷蘭聯省共和國開戰,所以東江管委會和東寧管委會只能在明荷之間採取中立態度,並為兩方提供外交斡旋服務。
為此高大帥還寫了一封親筆信給朱由校,解釋其中的緣由,還給他又送去了幾本介紹世界的地理書籍和一些木匠工具。
雖然得到了禮物,但朱由校本人,以及和明朝臣們都不相信高大帥的這個解釋,什麼中立?傻子才信!
東華人除了是宋人後裔之外,和那紅毛夷俱是一丘之貉!
如果東華人真有他們說的那樣沒有野心,為什麼遲遲不讓朝廷官軍和官員進駐遼東?
還擺出一副在遼南裂土建國的架勢?
不過,明白歸明白,大明朝廷現在也只能捏著鼻子,假裝出一副感動的模樣,暫時安撫住已經稱霸渤海黃海的東華人,因為現在大明真是到內憂外患的時候了。
內憂,當然就是西南的土司之亂了,奢崇明自從天啟元年起兵以來,一直在禍亂川貴,雖然有了平息一些的苗頭,但至少還要再打個幾年。
而外患不用說,頭一個就是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叛逆建奴努爾哈赤了!
雖然後金在熊岳河一戰被打得損失慘重,但是八旗軍的實力尤在,仍然是一股強大的足以威脅京師的軍隊!
就在天啟二年年底,後金這頭剛剛舔好傷口的野獸,就把爪子伸向了漠南草原,已經有了聯合蒙古破長城入關的跡象!
天啟三年初,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迎娶了科爾沁貝勒孔果爾之女,進一步加強了後金高層與蒙古貴族的關係。
此前,努爾哈赤本人,他的兒子代善、八子黃台吉就都娶了蒙古貴族之女,這個舉措大大減輕了後金初期來自蒙古草原方向的威脅。
現在後金在遼南受挫,努爾哈赤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草原上的姻親……當然不是想聯合蒙古人去找高大帥的麻煩。
熊岳河一戰中大天雷的威力,已經讓整個後金高層產生了心理陰影,在沒有有效的辦法對付大天雷之前,沒有哪個旗主想主動去挨炸。
努爾哈赤聯繫蒙古人,是為了聯合科爾沁蒙古騎兵繞過山海關,攻破一處長城的薄弱處去漢地劫掠財富和人口,以緩解後金國內遭遇的糧食和物資危機。
高大帥暫時惹不起,明朝的軟柿子,還是可以捏一捏的!
於是,天啟三年四月春耕結束,在努爾哈赤的親自率領下,後金兩萬八旗兵和科爾沁一萬騎兵就奔襲六百里,突襲燕山東部的喜峰口,當地明軍猝不及防之下,潰不成軍。
若不是情報保衛局的間諜探聽道消息,高文亮立刻下令動員近萬民兵進攻後金的蓋州和海州地區,做出猛攻遼陽的姿態,加上朱由校馬上重新啟用了熊廷弼這個老帥督軍前線,勉強在薊州組織起了防禦,迫使撫寧衛永平衛等地劫掠的後金科爾沁聯軍不得不撤退,後金大軍可能都一路殺到通州和京城了!
雖然繼位只有三年,但在這種危機時刻,朱由校頭腦還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自己現在必須捏著鼻子拉攏住看上去還算講道理的東華人,否則一旦後金和東華人媾和,兩家海陸並進向京師而來……大明就真的危險了!
所以後金軍裹挾著劫掠到了金銀財寶和提人口揚長而去後,朱由校果斷地讓魏忠賢出頭,貶斥了楊鏈等一批腦子拎不清,堅持要和東華人交惡的東林黨廷臣御史,還讓首輔葉向高自己告老還鄉回家抱孩子去了,並重新起用萬曆末年擔任過首輔的方從哲。
後者主見不太強,又和東林黨瓜葛不深,讓他做這個首輔正合適。
而魏忠賢也趁著迫害東林黨的機會,收攏爪牙,開始干涉朝政。
天啟三年九月,在天啟皇帝的壓力下,方從哲內閣被迫做出「借師御虜」的決策,並同正式邀請東華共和國東江總督高文亮來京城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