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點石成金

  第948章 點石成金

  「格斯-范-桑特,職業生涯首次登頂金棕櫚。」

  「『大象』問鼎金棕櫚!整整時隔十年,美國電影繼『低俗小說』之後再次拿下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

  「一次爭議,一次意外,一次混亂,坎城電影節最終依舊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大象』。」

  「坎城落幕——是『大象』!」

  「讓電影回歸電影——『大象』贏得金棕櫚,安森-伍德贏得坎城。」

  「從爭議到爭議,『大象』在混亂之中脫穎而出,問鼎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

  「金棕櫚加最佳導演,『大象』成為今年坎城電影節的最大贏家。」

  「不止金棕櫚而已,格斯-范-桑特同樣收穫最佳導演獎,『大象』備受矚目。」

  喧鬧,嘈雜,全面井噴。

  媒體攜手狂歡,「大象」登頂金棕櫚的新聞浩浩蕩蕩地覆蓋主流媒體頭版頭條,毫無疑問地成為絕對熱門。

  看看「紐約時報」的頭版,就能夠深深感受到閉幕式暨頒獎典禮製造的波瀾——

  「『大象』,金棕櫚。」

  簡單,直白。

  沒有任何花哨,也沒有任何噱頭,開門見山地直奔主題,甚至沒有感嘆號加持,卻彰顯文字的力量。

  在這篇尼古拉斯-弗林親手撰寫的文章里,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把所有讚譽所有肯定全部送給「大象」。

  一方面,尼古拉斯從坎城電影節入手,對今年的作品展開全景瀏覽,不僅是最後四部得獎的作品,還有其他主競賽以及非主競賽的作品,在一番總結的最後,以「大象」收尾,展現評審團的勇氣和魄力。

  另一方面,尼古拉斯從」大象」入手,不僅分析這部聚焦校園暴力的作品,同時順著電影偽紀錄片形式里展現的日常梳理當今社會裡青少年的狀態,最後展現格斯-范-桑特在這部作品裡留下的思考和餘韻。

  全方位展開。

  「……『大象』是否能夠成為千禧年以來第一個十年裡最重要的作品,這依舊有待時間考驗;但毫無疑問地,『大象』將成為今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尤其是對美國來說,我們應該清醒過來,注意到房間裡的大象。

  未來,正在發生。」

  「紐約時報」不愧是業內泰斗,以全方位的深入報導製作一期專題,牢牢抓住這次「大象」登頂金棕櫚的機會,再次展現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以一篇深刻而全面的優秀報導,在輿論狂潮里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且,這依舊不是全部。

  一切,正如尼古拉斯所料:一場風暴正在醞釀,從歐洲到好萊塢。

  「誰是安森-伍德?從險些刷新電影歷史的『蜘蛛俠』到問鼎金棕櫚的『大象』,短短一年之內完成三級跳。」

  「『安森狂熱』依舊在繼續——『大象』是如何拿下金棕櫚的?」

  「點石成金!安森-伍德再次證明自己的獨到眼光。」

  本來,好萊塢正在等著看笑話,花瓶試圖轉型的故事天天都在發生,但真正能夠成功的演員屈指可數。

  至今為止,最赫赫有名的應該就是「花花公子」女郎金-貝辛格(Kim-Basinger)在1997年憑藉著「洛城機密」力擒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小金人的傳奇故事了。

  然而,這樣的童話故事在「造夢工廠」好萊塢也寥寥無幾,更多時候,花瓶永遠都無法擺脫花瓶的標籤,最終在喜新厭舊的好萊塢里被淘汰被遺忘,從方方面面來看,安森應該也是無數浪花里的一朵而已,

  卻沒有想到,奇蹟上演。

  奇蹟之所以被稱為奇蹟,就是因為困難、就是因為恢弘、就是因為罕見,一旦發生,就能夠製造巨浪。

  眼前,也是一樣。

  整個好萊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陷入震驚,呆若木雞,他們沒有想到「大象」登頂金棕櫚,他們更沒有想到安森在頒獎典禮之上的得獎感言能夠掀起驚濤駭浪,從整個歐洲浩浩蕩蕩地席捲整個北美大陸。

  停不下來!

  當然,嘴硬的話依舊可以堅持,金棕櫚是格斯-范-桑特的,又不是安森的;「大象」里,安森飾演的角色也無足輕重,花瓶依舊是花瓶,安森還是沒有擺脫花瓶標籤,因為他沒有證明自己表演方面的才能。

  但真正聰明之人就知道,這些辯解已經沒有意義——

  金棕櫚的份量,行業在乎,這就已經足夠。

  製片公司、製片人、投資人,這些掌握經濟命脈的大佬們,他們知道金棕櫚的意義,這才是重點。

  毫無疑問地,格斯未來的電影項目應該能夠得到更多關注,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格斯本來就不缺少項目投資;但除非格斯願意拍攝「心靈捕手」那樣的作品,否則他的作品既不能進入頒獎季的爭奪戰、又不能在獨立院線吸引更多票房,投資者們還是會三思而後行。

  此次「大象」也是一樣。

  金棕櫚風光無限,但電影的票房前景依舊堪憂,看看HBO的反應就知道了,這個電視台簡直就是拿獎機器,艾美獎獎盃數不勝數,現在增加一座金棕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最後還是需要轉換為利益才行。

  HBO格外淡定,常規操作。

  對比之下,安森一下脫穎而出。

  也許,金棕櫚嘉獎的是導演而不是演員,但安森挑選的作品登頂金棕櫚卻是事實。

  從「公主日記」開始,然後是「蜘蛛俠」、「貓鼠遊戲」,再到眼前的「大象」,目前為止安森的四部作品全部大獲全勝,而且一步一個腳印地確立自己的位置,如果說是運氣,恐怕好萊塢沒有人願意相信。

  點石成金?

  一個猜想,轉眼之間就以燎原之勢快速蔓延開來。

  當年湯姆-克魯斯、威爾-史密斯是如何躋身巨星行列的?

  答案就在於,連續五部作品北美票房突破一億美元。

  現在,安森已經連續三部作品達到如此高度;而且其中兩部領銜主演的作品更是北美突破三億美元,然後再加上一部金棕櫚,著實不能更完美。

  格斯的下一部作品是否能夠打破獨立電影的藩籬帶來獎項或者票房,暫時無法預測,值得試試看;但毫無疑問地,安森的下一部作品百分之百是焦點——

  一個假設,如果安森真的眼光獨到、點石成金,那麼製片公司只需要盯緊安森,跟著安森挑選作品,不就能夠輕輕鬆鬆坐著數錢了嗎?

  一個念頭,剛剛冒出來,轉眼就如同荒野草一般肆意生長。

  不少視線陸陸續續聚焦起來:等等,「蝴蝶效應」什麼時候上映來著?這部作品也能夠延續安森的票房神話嗎?而且還是安森首次擔任製片人的作品,這不就是一次現成的考驗嗎?

  坎城電影節落下帷幕,但後續熱潮現在才剛剛開始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