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

  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

  蘇允見阿回處理得都很好,也不多說什麼,第二天又回太學了。

  蘇允帶了從章惇處拿來的穀梁傳、公羊傳,以及三傳的註疏,《春秋左傳註疏》(也叫《春秋正義》)、《春秋公羊傳註疏》、《春秋穀梁傳註疏》。

  這段時間,他準備將春秋三傳盡數給啃下來,過了年,他就要開始參加月度、季度、年度的考試了。

  雖說他並沒有走太學賜官的路徑的打算,但參加這些考試,也算是為科舉做準備了。

  畢竟他從沒有參加過這種考試,貿然參加科舉的話,能考得上才是咄咄怪事呢。

  他的基礎比大多數的太學生都要薄弱一些,畢竟他們都是童子功,自己這算是半道出家,想要考及格,還得下一番苦功才行。

  宋代的節假日,一年「凡七十有六日」,其中有傳統三大節:元日(春節)、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

  天慶節、上元節也休假七天。

  春節休七天假,所以到初七之前,蘇允都算是得到一個空閒的時間讀書,除了每天去章惇家裡吃晚飯之外,其餘時間就在太學裡面讀書。

  當然啊,別人叫苦讀,他就叫讀書,因為沉進去之後,當真是很有意思。

  蘇允經過漢書以及三國志的磨練,他的史學功底已經是很紮實了,讀春秋對他來說不算難,何況都還有註疏呢。

  從進太學開始沉浸去讀書之後,蘇允感覺內心極為充實,再沒有以前那種心裡輕飄飄的感覺,他感覺自己的根已經慢慢扎了下來了。

  蘇允已經有了新的目標,他要正兒八經的修一部史書,另外,還要在經義上寫出一部著作。

  這兩個事情都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花費很多精力的事情,有這兩個事情壓著,那他的精神疾病將不會再有復發之虞。

  當然,這是主要目的,次要目的他還是覺得,雖然後世人批判儒家,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時期,包括在國家經濟落後的時候批評得尤其猛烈。

  但蘇允讀了這儒家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孟子、爾雅,雖然各有各的問題,但總體問題不大。

  可以說,這十三經組成了中國人的精神的底層架構,別看有些人批判儒家犀利得很,但仔細去剖析這個人,他依然是深受儒家影響的。

  就算是去留學歸來,一副二鬼子樣,但真把他跟外國人放一起,你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就是一個中國人。

  經典的問題不大,問題出在於注釋他們的人身上。

  五經注我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比如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還有春秋三傳等等,說是為正經註疏,但裡面的私貨可太多太多了。

  蘇允不否認這些人的成就,但裡面有些東西他並不認可,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是有謬誤的,會造成大影響的。

  以前蘇允對經義不太了解也就罷了,現在機緣巧合之下闖了進來,何不嘗試著糾正一下?

  蘇允不是一個不積極的人,而是有些事情明知不可為,那也不用頭撞南牆,比如說當官拯救大宋這件事情,他是覺得就算是神來了,也沒有辦法拯救的。宋朝立國不正,為了維持這架底盤有缺陷的馬車跑動起來,趙家人給這架馬車迭了太多東西了,一旦想要通過變革拯救這架馬車,就會發現,你但凡想要抽掉任何一個東西,這架馬車立馬就得散給你看。

  所以,除非將這輛馬車全都拆了重新構建一個紮實的底盤,否則根本救不了大宋朝。

  明知不可為,自然就不為了,逍遙一些過日子不更好?

  但他現在的目標又不同了,修史書這個事情,大家各抒己見,想怎麼修就怎麼修,了不起大家互噴口水,但修了就是修了,沒有人攔得住你。

  而糾正經義這個事情,比修史書的爭議可能要大得多,而且可能風險更高一些,但這個時期,正是最好的時候啊。

  儒家思想從春秋時期正式形成,經歷了秦朝的低谷,在漢朝時候開始系統化。

  傳到隋唐時候,儒家思想開始變得僵化,好在有一個韓愈重振儒學,經過五代的混亂時代後,宋人開始覺得儒學又漸漸進入一個僵化的階段了。

  所以,最近這幾十年,就是儒學重新掀起新高潮的時期。

  現在已經有這個端倪了,王安石的新學、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等人的理學、蘇軾兄弟的蜀學等等,到了朱熹這個理學的集大成者的出現,讓理學成了影響後世千年的儒學。

  後世人多仇視理學,認為理學是文化糟粕,但在蘇允看來,理學其實並沒有糟糕到那個地步。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承二程衣缽,吸取周敦頤太極說、張載氣本論的思想,將理學推至頂峰。

  南宋為什麼推崇理學,其實與當時的政治人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宋朝丟掉了半壁江山之後,世家大族,地主富商跑到了江南,他們被金人打怕了,不願意再打仗了,只想過自己的安寧小日子。

  有錢有權的整天沉迷於享樂,三妻四妾,山珍海味,豪宅美院。

  百姓們日子也富起來了,有好日子過,誰又願意再去打仗呢?

  但偏安一隅,耽於享樂,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風一漲,不僅無法收復舊河山,恐怕連南方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

  東晉南渡,南北朝等都是慘痛的教訓。

  所以,理學自然而然便被推崇起來。

  這是個時代的產物,應對當時的時代其實是沒有錯的,但這套東西一旦進入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的時候,勢必會禁錮人的思想,阻礙社會的進步。

  所以,蘇允有個野心,便是在這個一切都還可以改變的時候,將後世的唯物理論、辯證思想等先進理論加入進去,讓儒學變得更加開放有活力。

  嗯,未必能夠像理學那樣一統天下,但能夠往儒學裡面摻進去一把沙子,說不定對某些事情有所裨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