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要承擔更多責任
Meta投資公司的私募基金成績,因為需要提取投資盈利分成,因而對每一位投資者發送了通知郵件,並且通知他們,已經開放了贖回和投資窗口,也因此將這個消息公布了出來。
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人都在詢問陳威廉一個問題,現在需不需要贖回這支基金,對此陳威廉的回覆是要看個人選擇,如果急用資金可以贖回,這一次只是為了基金提取投資收益的分成順便重新計算單位淨值。
不過對於跟他關係比較親密的人,陳威廉的建議還是此時可以贖回,因為他知道,隨著次貸危機的激烈破壞性階段即將過去,馬上面對的是量化寬鬆時代,股市會緩慢的回暖,因此約翰·保爾森執掌的這支基金,未來的收益不會再有太大幅度的增長了,甚至還可能產生虧損。
這也就是他為什麼願意將約翰·保爾森在這支基金中的分成增加為50%的原因,未來基金的分成可能並不會很高了,而且可以示好對方,作為他在做空階段做出貢獻的獎賞。
因此包括德雷家族以及伊萬塔、帕麗斯她們都開始贖回了基金份額。
不過這些動作,對於3號基金,也就是未來的約翰·保爾森基金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有人贖回,也就有更多的人希望能夠加入投資,特別是在之前基金的收益率公布之後,更是有無數的人揮舞著鈔票,希望加入這支高盈利的基金。
就像是在這次的次貸危機之後,許多的基金,包括那些著名的對沖基金,損失也都比較慘重。而同樣的,期間也有不少之前的小基金,因為做對了方向,贏得了超額的利潤。
這些基金,在次貸危機之前的基金規模,往往在1億美元以下,具體的說,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基金規模不及5000萬美元。這很容易理解,這些基金的經理們,之前在華爾街的大投行眼中只屬於那種邊緣的基金,能夠看空行情,本來就是跟主流市場相逆的,因此敢於投資他們的人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有賭的成分。
即使是約翰·保爾森,最初在高盛這些頂級投行眼裡,也不過是一個三流基金經理罷了。
但恰恰是這些不入流的小基金,因為敢於使用高倍的槓桿,在這次次貸危機中,有許多都獲得了十幾甚至幾十倍的收益,其中收益率高於約翰·保爾森的大有人在。
只不過約翰·保爾森的難得之處就在於,他所管理的基金規模,最早期是高於5億美元的,後來直接增加到超過70億美元,有這麼大的規模,還能夠獲得這些盈利,這才是被那些投資者所看重的。
真正能有有那麼多資金去投資的人,蠢貨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大家都明白,收益絕對是跟風險相匹配的。是的,不管什麼時候,幾倍十幾倍的收益率都有基金能夠達到,只不過大部分都曇花一現罷了,追求的收益率越高,越不容易穩定。
在這個市場,你想要次次都看對方向,次次的高槓桿都能獲勝,那是不可能的。槓桿越高,容錯率越低,越難以持久,你可以次次都對,但你錯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能夠封神,能夠像他這樣連續十幾二十年,保持平均年化盈利超過20%的基金,真的是太難太難了。
即使這樣,在經過這一次次貸危機之後,那些曾經的小基金,規模也都膨脹到了5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成為大型基金。這其中有他們的盈利,也包括後續追加的投資。
不過能夠達到像是約翰·保爾森的3號基金的規模,還是不多的,即使在華爾街,超過200億美元的基金,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因此在這些次貸危機的贏家之中,約翰·保爾森雖然不是盈利率最高的一個,但也成為了名氣最大的一個。
這也就造成了,即使在一些同陳威廉關係密切的人不斷選擇贖回基金之後,3號基金之前的投資資產中,減少了超過35億美元,但最終基金的總規模還是超過了250億美元。
因為在3號基金,現在改名為約翰·保爾森基金,開放了投資窗口之後,在託管方高盛公司的協助下,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100億美元的新投資額度已經被搶購一空。
這也讓約翰·保爾森基金的規模,超過了250億美元,這其中最大的一筆,則是沙特主權基金投入的50億美元,只能說,中東的土豪國還是有錢。
而這些來自於沙特主權基金的投資,也是高盛集團的CEO勞伊德·布蘭克芬所強力推薦的。
陳威廉不免想起了之前對方跟自己說起來的事情:
「威廉,你這次在次貸危機中打出了名氣,不過相應的,最好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
的確,最初約翰·保爾森基金開放投資之後,投資者響應積極,對於100億美元的額度,接受下來並不太難,僅僅美利堅國內的富豪們,就足以完成。
至於說為什麼不接受更高的投資呢?主要還是這一次基金的膨脹,主要還是因為次貸危機的緣故,而約翰·保爾森之前並沒有執掌這麼大規模基金的經驗,因此陳威廉穩妥起見,並不想讓這個基金的規模太大,否則萬一約翰·保爾森失手,釀成太大的損失,那麼即使基金無需任何賠付,但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而之前基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250億美元以上,因此確保在這個規模之內,還是比較保險的。
陳威廉之前最希望獲得的還是美利堅國內或者是歐洲資金的投入,這樣可以有更多強力的資源為自己所用,至於中東的土豪國,呃,似乎除了石油之外,他們也幫不了什麼忙。
但勞伊德·布蘭克芬接下來的話,就讓陳威廉明白了,自己似乎還真的需要接受一些他們的投資。
「這一次的次貸危機,中東那些土豪國的資金損失很大,加上之前伯納德·麥道夫的龐氏騙局爆雷,這其中損失的大頭,還是中東的土豪國。所以現在他們對於華爾街的投行和基金們的信任度在下降,認為自己的資產被坑騙了太多,目前看來,他們的資金有轉移向亞洲和歐洲的傾向。」
「但美利堅政府現在正在盡一切的辦法來挽救金融市場,因此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現在你是這次危機中表現最出色的,也更容易讓中東土豪們信任你,因此當他們把資金從其他的基金撤出的時候,你這裡也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讓他們的資金留在美利堅的金融市場上,也是幫助國家來防止資金流失。」
哎,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看來自己還是要承擔一些責任了,這樣也能讓自己配合整個國家的策略,肉爛在鍋里,前提就是不能被撈走,不管是他們的資金是在其他投行那裡,還是在陳威廉這裡,最終投資的都是美利堅的金融市場,整個國家的盤子裡面挪移而已。
但如果這些資金去往歐洲或者是亞洲,那就不同了,為了穩定市場,豈不是本來就繁忙的美利堅印鈔廠,又要加班加點,甚至是增加機器了?
而且事實上,這種苗頭已經出現了,就像是軟銀集團,孫政義在最近,錢包又鼓了,軟銀集團剛剛拿到了中東土豪們超過500億美元的投資,這些錢,很多就是從美利堅市場轉移過去的,另外亞洲的其他國家,比如華國,最近也非常受到中東土豪們的青睞。
美利堅政府自然不能看到這種情況繼續發生,肯定是要有所動作的。而陳威廉,則算是他們推出來的一面旗幟,看見沒,我們不是都虧欠了,還有投資厲害的,還不把錢都投給他。
像是中東那些土豪國,石油資源豐富,來錢很是容易。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們也在擔心萬一國內的石油開採完了怎麼辦?那就趕緊投資,讓錢持續的生錢,這才是長久之計。
因此這些國家,包括沙特、科威特、卡達等國的主權基金,就將資金投向了全世界,而其中最多的份額,是進入了美利堅的市場。
而且為了贏得美利堅政府的歡心,很多時候他們也是要去做貢獻的,就比如之前花旗集團和美林等集團,在次貸危機一開始,就受到了這些主權基金的投資,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他們的這些投資,到了現在還在大幅虧損之中。
當他們發現,你這裡經濟危機了,我反而成了韭菜,損失的最多。那就不得不多做一個打算了,因此就有了向歐洲和亞洲轉移的跡象,就像是中東土豪國的財團投資歐洲足球,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打入歐洲市場。
現在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那就需要有人來接納他們的資金,因此據勞伊德·布蘭克芬所說,這50億美元只是個開始,後面如果有需要,還會有更多的資金被推薦過來。
見到陳威廉決定約翰·保爾森基金的最新募資規模只限定在100億美元,勞伊德也開始勸說著陳威廉,應該自己親自執掌一支基金,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們有把握至少給他拉來200億美元的資金。
也無怪於勞伊德這麼積極了,要知道陳威廉現在可是高盛的最大個人持股人,所以他的基金,也會放在高盛託管,你可以想想,200億美元規模的資金,如果交給他們託管,僅僅一年0.5%的託管費,那就是1億美元,這可是白得的錢,根本不需要他們付出什麼太複雜的心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