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轉移風險
這些狂熱的盲目自信,現在看來似乎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在改變發生之前,所有人都會沉浸在那種思維的慣性之中。
如果你坐下來,想像一下幾年前你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那個時候,是不是房價會一直上漲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當你有錢的時候,別人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就是買房。當你想創業的時候,別人給你的忠告還是,不如去買房。無數人都在互相談論著,不及早買房,以後就會買不起房。
那麼有會永遠漲下去的房價嗎?是有人質疑過,但這種聲音不會被聽見,大家都認為,至少自己不會是最後一批接盤的倒霉蛋。
看看那些之前就早早買房的人吧,都已經賺了不少錢,每個人身邊都有許多這種例子,咬牙貸款買了幾套房,現在資產翻了幾番;沒有及時買房,現在房價漲到已經買不起,後悔莫及。
是的,就在這幾年,所有的美利堅人,都是在這種氛圍中,奮不顧身的投入房產市場的。
不過之前約翰·保爾森的分析報告中,有一個數據讓陳威廉感覺很有意思。
那就是在1號基金大肆購入CDS債券之前,這種債券的主要作用就是那些對沖基金在大量投資CDO債券之後,用來對衝風險。
不過即使這樣,真正如此做的基金也是少之又少。
截止2008年底,按照PerTrac對沖基金資料庫研究報告的說法,有超過14000家對沖基金報告了經營結果,數千家機構投資者獲得了投資CDS產品的許可,而只有100多家機構涉足了針對刺激貸款的CDS產品的市場。
因此在約翰·保爾森最初對1號基金進行建倉的時候,一開始購買CDS還是小心翼翼的,但他發現,那些機構對於他購買CDS這個事情,非常的熱情,他不停的接到兜售CDS債券合同的電話,每一家都會列出一大串表單,任他選擇。
結果購買CDS的過程無比的順利,很快就完成了建倉,甚至對這種債券的價格都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現在不同了,在諸多機構開始發現危險,從而開始購買CDS之後,這種債券一時之間變得稀缺起來。
不過約翰·保爾森依然憑藉之前的關係,很快將陳威廉最新的2億美元,換成了他精選的CDS產品——要知道,市場上各種機構推出了無數的CDS產品,在這繁多的產品之中選擇最優的——也就是含有的次級貸款斷供可能性最大的產品——也是讓人頭疼的事情,不過這些對於已經致力於相關研究幾年的約翰·保爾森來說,已經駕熟就輕。
「德意志銀行給了我們一個CDS產品清單,裡面的上百種CDS產品可以隨意的選擇。」約翰·保爾森的聲音裡帶著些幸災樂禍:
「他們主要針對的就是德國市場,那幫德國佬太重視規則,所以根本沒有意識到CDO債券裡面的那些貓膩,只看到是3A評級的債券,就放心購買,都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包裝過的3B債券。所以德國佬購買了大部分流向歐洲市場的CDO債券。」
「那些評級機構這次做的有些過火了,穆迪和標準普爾幾乎就是扮演著負責蓋章的角色。」陳威廉無語的說道。
「他們不是一直這麼幹的嘛。」約翰·保爾森聳了聳肩說道:「所以我把他們放進了2號基金做空的名單之中。」
現在的情況越來越有意思起來,不斷的有人看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拐點到來之後,隨著房價開始下跌,那些房產投資者發現自己需要償還的貸款,已經高達房價的1.5倍甚至更高,從而選擇斷供。
滿街上都是房地產公司的推銷人員以及傳單GG,有的地產公司甚至開始了買房送裝修,送家電……
這些現象的出現,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房產市場的危險,重新審視那些建立在次級貸款上的CDO債券,質疑聲越來越多。
而與之相對的,就是CDO債券的價格絲毫沒有出現大幅的下跌,高盛、大摩、德意志銀行、美林、摩根史坦利、雷曼兄弟、花旗……這一個個站在金融食物鏈頂端的機構,還在大肆的鼓吹著那些CDO債券的價值,在債券複雜的設計之下,其他的機構和投資者依然選擇相信他們,相信這個龐大的債券市場不可能崩潰。
於是高盛他們,成功的為自己爭取了時間,將手中大量的垃圾債券,賣給了那些對其中的危險一無所知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甚至包括了來自亞洲、歐洲、中東的銀行和機構。
約翰·保爾森笑著跟陳威廉說著,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DO債券大會上,自己身邊的來自日本、南韓的銀行投資部門的負責人,高談闊論著那些針對CDO債券投資的收益前景,絲毫意識不到,擊鼓傳花已經到達了他們手中。
華國有個詞——層層加碼,現在就是這種情況,那些設計出這些CDO債券的金融產品設計師,將產品交給了公司的銷售人員,然後他們將風險減半,推薦給那些大機構。
大機構繼續將風險減半,推銷給小的投資機構,最後宣傳到投資者那裡,著已經成為一種風險極低,收益巨大的3A級別的優質債券。
畢竟,你真的覺得繁榮的美利堅債券市場會崩潰?有這種念頭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是不是?
……
「卡普蘭先生,你有沒有注意到最近有關美利堅房地產市場的那些擔心呢?」
陳威廉再次來到了《紐約觀察家報》的報社之中,在他的辦公室里,他跟報社的主編卡普蘭談起來有關房地產市場的事情:
「我認為作為一家有責任感的媒體,提醒投資者們其中的風險是非常必要的。不過一定要客觀,所以希望能夠在報紙上做一個追蹤報導,派出記者,到達美利堅的各個洲,實地去採訪一下房地產市場的現狀,一定要真實客觀,民眾需要這些報導。」
他的提議倒也是引起了卡普蘭的興趣,身處紐約這個金融中心,最近有關於全美房地產市場的一些討論,他也能夠看到,因此決定按照陳威廉所說開始重點調查一下,目前房地產業和次級貸款市場的一些真相。
陳威廉現在需要的也只是將這些真相展示在公眾面前,而不是任由那些投資機構美化它們。
而且他也沒有必要太過於直接的輸出看衰房地產市場的觀點,只要讓公眾知道目前在全美發生的那些事情,愈演愈烈的斷供潮已經出現,房價在持續的下跌,這一切對於次級貸款債券的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像某些金融人士所宣稱的無關痛癢。
因為他本身就參與了做空房地產市場,如果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媒體,直白的輸出偏向於此的觀點,危機徹底爆發之後,很容易引人詬病,甚至會招致SEC的調查。
所以他特別的提醒了卡普蘭,只要展示出事實的真相就可以了,並不用特意的去評論引導。
現在的《紐約觀察家報》,已經單獨設立了網絡新媒體部,包括網站電子版以及移動業務,包括《觀察家》APP,都被劃歸這個新部門。
陳威廉是報社的社長,卡普蘭擔任總編輯,並且兼任傳統媒體部門主管。
艾倫則成為網絡新媒體部門總監,擁有一定的獨立性,負責網絡媒體的運營,只是在內容方面,需要經過卡普蘭的審核,但也有直接向陳威廉匯報的權利。
所以在卡普蘭這邊談完了之後,陳威廉就去到了網絡新媒體部門,見到了部門主管艾倫。
「艾倫先生,我之前看到了我們的語音讀報功能已經開通,但目前依然還是真人進行的朗讀,不知道關於智能語音讀書讀報的功能開發的怎麼樣了?」
《觀察家》APP的。真人語音讀報功能。在上線之後受到了許多用戶的喜愛。現在它已經成為網絡新媒體部門一個重要的盈利來源。
非常多的用戶都訂閱了這個功能,享受在做在家做別的事情,或者是開車的時候聽新聞的體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