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短暫而激烈

  布魯克林更多集中在安東尼辦事不力跟失職上面,對安東尼的遲到早退曠工只是稍帶的一提。♨♖ ➅❾ⓢ𝔥ù𝓍.Ćⓞ𝕄 😲😳

  細數完安東尼的n條罪狀,布魯克林直接宣布:

  「鑑於安東尼·甘迺迪表現不佳,態度消極,對哈佛議會貢獻極低,且存在諸多工作失誤,暫時取締其全部工作,撤銷其於哈佛議會內部擔任的全部職位。」

  但隨即他話鋒一轉:

  「鑑於安東尼·甘迺迪履歷精彩,經驗豐富,過往對議會貢獻不小,現在給你一個機會,安東尼。」

  布魯克林接著說道

  「丹·麗斯去年在非洲成立過一個國際公益項目,是幫助那邊的政府構建法律秩序的。但丹·麗斯從非洲離開後,那邊的項目進展不太順利,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人過去主持大局。」

  「你曾經做過大法官,對司法系統比在做的大多數人都熟悉。」

  布魯克林環顧一圈兒,不再用公事公辦的語氣說話,而唏噓道

  「前面我說了那麼多安東尼犯的錯,其實我是可以理解的,安東尼年紀大了,犯錯在所難免。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犯錯,我也逃不脫關係。因為他的工作內容是我安排的。我應該早考慮到他年齡的問題。」

  「非洲那邊的工作相對比較輕鬆,只需要你去主持大方向上的工作就行。安東尼,有興趣嗎?」

  …………

  會議結束時已經是深夜。

  這場會議對哈佛來說不啻於一場地震。

  無論是147人被開除,還是精準扶持計劃,都足夠人們討論很久的了。

  尤其是最後一項,安東尼·甘迺迪被發配『邊疆』,被布魯克林一桿子送到非洲去了。不少人都顯得有些憂心忡忡,擔心哈佛剛剛安穩半年,又要再起內鬥爭端。

  安東尼自己也沒想到,布魯克林竟然沒有跟他正面硬剛,而是把人發配邊疆。

  任憑他如何據理力爭,布魯克林占據大義,他始終沒有辦法推脫,最終半推半就地,他成了非洲那邊的國際公益項目的負責人。

  需要定期向丹·麗斯匯報工作的那種。

  會上,布魯克林還貼心地提醒他,非洲那邊環境不太好,各種登革熱、瘧疾、伊波拉之類的致死病層出不窮。

  隨即布魯克林話鋒一轉,道「不過你不用擔心,我們在那邊有完善的醫療措施跟防護措施,會確保你的健康安全的。」

  就這一番話,徹底激怒了安東尼,兩人差點兒在會上打起來。

  會後,安東尼開車回到家,車子停在院外,隔著車窗望著樓上小孫子臥室里的光亮,看著窗戶上個一小會兒就往外張望的剪影,安東尼狠狠地砸了一下方向盤。→

  喇叭被意外激活。

  嗶——

  剛剛才消失的小小的人影再次浮現出來。

  安東尼的小孫子先開窗簾,歡呼一聲,滿臉都是開心的笑容,沖院外那輛熟悉的車子招手。

  …………

  針對安東尼的行動並未停止。

  早在從安東尼家出來時,布魯克林就制定了一整套針對安東尼的組合拳。

  會上當中批評,然後假惺惺為他著想,給他安排個符合他氣質風格的工作,這一方面打擊了安東尼的威望,另一方面彰顯了自己的仁慈。

  一舉兩得。

  隨後布魯克林授意伯克從專研小組成員中挑選出一兩個可靠的人選,布魯克林作出承諾,只要聽話,可以既往不咎,甚至可以讓他們重新回到哈佛議會。

  不過想要一步登天,回歸原本的地位是不用想了,但可以參加資源扶持項目,快速提升。

  布魯克林的許諾非常真實,真實到被他賣了一次,現在還背著黑鍋的人們爭先恐後地踴躍報名,紛紛表示要為布魯克林獻上忠誠。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一點兒都不冤。

  就像安東尼說的那樣,他們只能看得見眼前的利益跟恩德,甚至不願意稍微往前多想一步:

  他們落到今天這個人人喊打的地步,不就是布魯克林一手策劃的嗎?

  他們竟然還敢相信布魯克林的許諾。

  聽起來多麼真實,還不能立馬『官復原職』,還『要從基層干起』,還『可以參加資源扶持項目,快速晉升』,還『既往不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忽悠瘸了都!

  這話對伯克,對安東尼,都不可能好用。

  布魯克林在陳述承諾時,伯克就已經連連冷笑出聲了。

  他甚至直白地反問「為什麼你不自己跟他們去說,非要找上我?」

  對此布魯克林尷尬地無言以對。

  伯克繼續冷笑,但並未拒絕。

  布魯克林讓他去說,是為後面上一道保險。

  一旦出事,伯克就會被推出去背鍋,而布魯克林,依舊是那個仁慈的,悲天憫人的,富有正義感的議長閣下。

  以伯克·福斯曼的聰明頭腦,幾乎瞬間就想明白了這些。

  論搞陰謀詭計,背後陰人,伯克·福斯曼足夠做布魯克林的老師。

  不過伯克·福斯曼似乎認命了一樣。

  從紀檢組開始,到現在正式替布魯克林干髒活兒,他並沒有反抗。

  或者說,布魯克林要做的事,跟伯克的期望高度重合,所以他才不反抗。

  當初清洗哈佛,伯克手段強硬而直接,直接造成哈佛陷入激烈內鬥,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布魯克林做了同樣的事,卻手段懷柔,春風化雨,不僅清洗了反對派,還讓哈佛議會更加團結,哈佛蒸蒸日上。

  現在布魯克林要清洗安東尼,伯克認為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自然不會反對。

  他甚至猜到了布魯克林對這兩個人的用法。

  會上布魯克林打擊了安東尼的威望,但這還不夠。

  這只是明確地昭告眾人,他要準備對安東尼動手了,後面這個才是正式的『殺招』。

  專研小組是安東尼負責的,垃圾站計劃是安東尼主持的,一切都是安東尼的錯。

  是安東尼翻臉不認人,殘忍自私,冷酷無情。

  布魯克林只是個被蒙蔽的,仁慈的議長。現在他在『當事人』的控訴下幡然醒悟,看穿了安東尼的自私與冷酷,仍然願意為安東尼留一線生機,只是把人打發到非洲去……

  簡直太感人了!

  做完這些,布魯克林陷入了短暫的沉寂,似乎對安東尼的處置到此為止了。

  實際上,布魯克林在等待。

  等待安東尼的應對之法。

  布魯克林不相信安東尼會束手就擒。他需要等待安東尼的反抗,根據反抗的激烈程度評估安東尼的實力,再進行下一步。

  …………

  安東尼的反抗很快到來。

  司法行為委員會下發通知,針對布魯克林在任職首席法官期間的工作進行檢查。他們接到舉報稱,布魯克林在任職首席法官期間收受H賂,妨礙司法公正,濫用職權。

  布魯克林欣然接受調查,同時命丹·麗斯敦促安東尼立刻啟程趕往非洲,開展工作。

  司法行為委員會的調查雷厲風行,當天就有調查組抵達紐約,封存了的大量檔桉。

  可惜雷聲大雨點小。

  布魯克林是禁得住調查的。

  經過長達一周的調查,調查組沒有找到任何可利用的機會。

  而安東尼卻再次收到丹·麗斯的敦促。

  這次的措辭較為強硬,要求他在一周內必須出發趕往非洲。

  留給安東尼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調查組無功而返。

  這邊調查組成員才剛上飛機,另一邊就有大法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發表意見:

  這位大法官措辭嚴厲地批評了布魯克林在的所作所為,認為布魯克林的工作雖然在程序上沒有問題,但卻是對聯邦司法的褻瀆,是對司法體系的破壞。

  這種輿論壓力布魯克林不需在意。

  第二天,鮑勃就幫他處理好了。

  紐約市民紛紛力挺布魯克林。

  A晚間新聞的街頭採訪中,在被問及大法官對布魯克林法官的批評看法時,所有接受採訪的市民全部表示:大法官知道個P!

  他們盛讚布魯克林執法公正嚴明,又不失人情味兒。他們驕傲的對鏡頭說,布魯克林法官是他們的驕傲。他們喊話大法官,既然這麼閒,不如調查調查聯邦政府各級官員。既然這麼閒,不如考慮考慮醫療保險跟移民問題。

  連續兩次出招,讓布魯克林有些失望。

  安東尼的反抗看起來很激烈,實際上卻有一股軟綿綿的欲拒還迎的感覺。

  跟他理想中的反抗相差太大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留給安東尼的時間越來越少。

  第三天,安東尼終於祭出殺招。

  他公布了布魯克林的垃圾站計劃全部內容!

  看著電視裡侃侃而談的安東尼,布魯克林冷笑不已。

  他的測試到此為止了。

  幾乎是在安東尼公布垃圾站計劃的同時,伯克帶著兩名專研小組的成員出席了早準備好的新聞發布會。

  兩名專研小組成員親自現身說法,將安東尼講述的故事重複了一遍,只不過故事的主人公替換成了安東尼·甘迺迪。垃圾站計劃的目的替換成了打擊布魯克林·李威望,清洗布魯克林·李議長閣下的支持者,伺機掀起哈佛內鬥,趕布魯克林·李下台。

  比起安東尼·甘迺迪空口白牙說的那一套僅僅邏輯上符合的計劃,顯然是伯克這邊有人證現身說法的更能讓人接受。

  按照安東尼·甘迺迪的說法,布魯克林是為了打擊哈佛的反對派,無法兌現曼哈頓酒店會議前的承諾,不得不選擇翻臉,撕毀承諾,將人打包送走。

  這在理論上是說得通的。

  可用一個趨近於憲法修正桉的新聞法桉提案去換一群反對者,這是不是有點兒太奢侈了些?

  當初新聞法桉提案剛提出來時可是氣勢洶洶,大有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而後續布魯克林不斷批准的活動資金看起來也不像是早預料到提案會失敗的樣子。

  相反,如果這一切都是安東尼·甘迺迪要打擊布魯克林所做的呢?

  提案是布魯克林率先提出的,讓提案失敗不僅能打擊布魯克林的威望,讓布魯克林帶著這麼多人白忙活一場,還能讓布魯克林在司法界的能力遭受質疑。

  明明是一個大家都看好,甚至近乎百分之百能通過的提案,結果讓你給操作失敗了,這還不能證明你的能力有問題嗎?

  最後,順便還能逼布魯克林清洗專研小組。

  要麼清洗專研小組,要麼自己背鍋。

  而提到專研小組,伯克·福斯曼的說法就更可信了幾分。

  專研小組是布魯克林先提出來的,第一批送進去的人是布魯克林自己的支持者。

  後面布魯克林將專研小組交給安東尼·甘迺迪負責,安東尼·甘迺迪就立馬把一部分自己的支持者塞進了專研小組。

  ——你既然口口聲聲說這一切都是騙局,為什麼剛一『上任』就把自己的支持者也塞進專研小組去?

  說是布魯克林逼你不得不這麼做,為什麼布魯克林逼你之後還讓你繼續負責專研小組?他對你就這麼信任?

  安東尼·甘迺迪的說辭在受到伯克這邊的發布會的影響,提問環節各種問題不斷被提出,他所說的內容的合理性不斷被質疑。

  相較於安東尼·甘迺迪的說辭,伯克·福斯曼這邊的顯然更符合現實邏輯。

  現實邏輯是什麼?現實邏輯就是人們趨向於舍小取大,人更願意追逐利益,人都是自私的,人性本惡,人行事遵從利己規律,總是選擇對自己傷害最小,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路線。

  現實邏輯就是將人所有一切美好的品格全部抹消,單純地認為人是自私自利的動物,只遵從本能。

  當人們在比較兩個版本的故事,或者判斷一則新聞是真是假時,就會自動動用現實邏輯,認為誰更貼近現實邏輯,誰就是真的。

  然而真正的現實跟現實邏輯之間差距可太大了。

  人總是複雜的,受情緒與感情影響的,哪怕再理性的人,在面對選擇時,都會做出趨向於舒緩情緒的影響。

  比如布魯克林的垃圾站計劃。

  促成新聞法桉提案的收穫要遠超於提案失敗清洗反對聲音的收穫。

  但布魯克林還是選擇了收穫更小的選擇。因為他不喜歡受人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