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張飛還在思考著糜暘的提議呢,卻沒想到一向擅長「閉口不言,唯愛蓋印」的劉禪,卻突然說出了這番話。
這一點是糜暘也未曾料到的。
按道理來說,身為帝王,劉禪考慮事情應該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更何況身為帝王,也不應該明面上太過透露出對一個大臣的依賴。
但劉禪並沒有。
相比於國家利益,他第一時間考慮的是糜暘的安全,而他也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糜暘的依賴。
在一點上,劉禪作為帝王無疑是不合格的。
可哪怕是一向喜歡對劉禪說教的諸葛亮,在這時候也沒出言教育劉禪。
因為在季漢的政治傳統中,情誼永遠是打動人的第一利器。
心中感覺有著一股暖流流淌的糜暘,轉過身來對著劉禪一拜道:
「陛下請放心。
陛下難道忘記了,臣少年時曾久居荊州。
荊州之瘴氣,臣又不是沒領略過,並無大礙。
而陛下所擔心之局勢尚未安穩,臣以為有大將軍及相國在,縱使臣離開長安,局勢也會朝好的方面繼續發展。」
在說完以上的兩點理由後,糜暘頓了頓又對劉禪說道:
「況且先帝臨終前,曾將陛下託付於臣等三人。
今國家邊疆即將有餓狼窺伺,臣身為大司馬,自當有第一義務,為國家穩定邊疆,驅逐餓狼!
如此陛下在長安,才能萬安。」
說完後糜暘對著劉禪深深一拜,希望劉禪允許他的請求。
可劉禪依然在遲疑著。
劉禪並不愚鈍,雖說一開始時他沒能想到糜暘說的那些緣由,可在糜暘解釋後,劉禪自然是懂得。
只是劉禪名義上是大漢的帝王,但他本質上還是一位從小被保護很好的,心志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生父剛剛病逝,正是他最缺乏安全感的時候。
幸運的是,在這他最不安的時候,他的身前站著三根頂樑柱,源源不斷給予著他安全感。
而數個月來,劉禪也習慣了他的身前有三根頂樑柱為他遮風擋雨的局面。
但今天毫無徵兆的,三根頂樑柱的一根,就要離他遠去。
這突如其來的改變,還是讓劉禪一時間有些接受不能。
荊州的局面有可能惡化是不錯,但劉禪卻一直記得,荊州很遠的。
「先帝時,李嚴曾自稱精通兵略。
怎的先帝一崩逝,李嚴就不行了?」
在劉禪看來,荊州局面再怎麼惡化,歸根結底還是李嚴沒用。
要是他有用的話,何須糜暘千里迢迢去往荊州?
見劉禪突然將矛頭轉向李嚴,卻一直不肯開口同意糜暘所請,諸葛亮心中感覺好笑的同時,也只能站起身來勸劉禪道:
「陛下,大司馬所言有理。
還望陛下以國家為重!」
待諸葛亮說完這句話後,張飛也站起身對劉禪一拜,以示附議。
對於同輩的糜暘,劉禪也許還能想著「裝可憐」來留下他,但要是身為長輩的諸葛亮與張飛也同意這件事,那麼劉禪可就沒辦法了。
劉禪小時候可沒少挨過張飛與諸葛亮的戒尺
在察覺糜暘前往荊州,已經是件無法迴轉的事後,劉禪吸了吸鼻子,帶著點哭腔說道:
「那大司馬何時能回來呢?」
「朕為大司馬修建的府邸,不用多久就能完工了。」
好傢夥,糜暘還沒走呢,劉禪就想著他回來了。
而劉禪親自督建糜暘府邸一事,也是近來朝野熱議的一件事。
糜暘現在的府邸,乃是以前曹真在長安居住的。
畢竟數月前漢朝剛遷都長安,百廢待興,哪怕劉備有心想為一些大臣修建新府邸,也實在抽不出那些人力物力。
而經過數月時間的發展,在諸葛亮的執政下,長安各方面都漸漸上了軌道。
這樣一來,每天閒著沒事的劉禪,就想起了為糜暘修建新府邸一事。
曹真是一敗軍之將,糜暘一直住在他的府邸內,寓意也不好。
劉禪為了體現對糜暘的重視,不但在皇宮旁劃了一大塊好地段給糜暘,他更是親自承擔起「總工程師」的職務來。
而為了想給糜暘一個驚喜,劉禪在新府邸未建好時,更是不讓糜暘旁觀新府邸的構造。
原本劉禪想等新府邸竣工之日,親自帶糜暘入內,讓他看看自己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
可現在,因為陸遜、曹休、李嚴三人,他的這個蓄謀已久的美妙暢想,瞬間化為了烏有。
這怎麼能不讓一個孩子傷心呢?
不行,得寫一道詔書,批評下李嚴。
劉禪的純真,再次在糜暘三人臉上露出笑意。
而面對純真的劉禪,糜暘也願意哄著他。
「陛下勿憂。
荊州局勢暫且如何,尚不能做出確切判斷。
待臣到荊州後,若荊州局勢安穩,臣定抽空回京述職,一觀陛下苦心為臣營造的新府邸。」
糜暘表現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
而糜暘的信誓旦旦,也讓劉禪的內心好受了許多。
「大司馬的才能朕是相信的。
既然如此,朕就在長安等著大司馬了。」
說完這句話後,劉禪偷偷從懷中掏出了,剛才被他藏起來的天子印璽。
在劉禪終於同意糜暘的求請後,糜暘方才轉過身對著諸葛亮與張飛言道:
「暘離開長安後,關中的安危就拜託給相國與大將軍了。」
聽到糜暘的這句話後,諸葛亮似是想起方才糜暘說的情報中,一直被忽略的一點。
「子晟以為,司馬懿如何?」
在糜暘方才提供的情報中,糜暘認為接下來曹魏方面的洛陽守將,很可能是司馬懿。
而洛陽與長安,那可是不遠的哦。
正因為此,諸葛亮方才有此問。
糜暘隱約從諸葛亮的話語中,察覺出一些興奮的氣息。
得了,那個喚作樂毅的人設,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糜暘在思考了一番後,給出了他對司馬懿的評價:
「能屈能伸,善於出奇。」
前四個字,是糜暘是司馬懿性格的評價,後四個字,則是糜暘對司馬懿在軍略方面的評價。
乍一聽,善於出奇好似不符合司馬懿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四個字,恰恰是歷史上司馬懿一生中作戰風格的最佳詮釋。
獻計曹操聯孫共擊關羽,新城之戰擒斬孟達,鹵城之戰中的繞後奇襲,平定遼東的疾如勁風,高平陵之變中的致命一擊
以上種種,無一不體現著,司馬懿「善於出奇」的作戰風格。
可為何在後世,司馬懿在世人的印象中,會變成一個老烏龜呢?
這就得問問糜暘對面的諸葛亮了
得到糜暘對司馬懿的評價後,諸葛亮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覺得自己,更有些興奮了。
諸葛亮的興奮不止糜暘觀察到了,就是劉禪也隱約間有所察覺。
劉禪是不笨的。
而在劉禪察覺到一點後,他看了看一臉親和的糜暘,再看了看一臉莊重的諸葛亮,最後將目光定格在滿臉嚴肅的張飛身上。
難不成表兄離開後,相父也要走?
那他們要是都走了,留下來陪伴自己的,不就是?
一想到這,劉禪幼小的身軀不受控制的抖了一抖。
下意識地,劉禪又伸手將案上的天子印璽收入懷中藏了起來。
不要呀!
待議事結束後,糜暘第一時間就返回大司馬府調兵遣將。
正如糜暘方才在議事時說的那般,他對陸遜是相當重視的。
儘管數年來,糜暘陸續擊敗過不少世間名將,可在糜暘看來,那些名將與陸遜相比,卻還是有所不如的。
從不會輕視任何一位對手,是糜暘的信條。
糜暘召來蔣濟,然後將他心中早就想好的與他一同去荊州的將領,一位位念了出來。
在糜暘的敘述下,蔣濟正筆走龍蛇地將糜暘口中的每個名字,記錄在帛書上。
石苞、州泰、丁奉
由於荊州本來就有著一些良將,這讓糜暘並不想帶太多大將前往荊州。
他今日所念的名字,基本上都是他的嫡系將領。
而當糜暘念完心中所有的名字後,蔣濟很快就發現了有一點不對。
蔣濟再仔細回憶了一遍糜暘方才的話語,在察覺到不是自己有所疏漏後,他看向糜暘的目光就有了一些疑問。
糜暘看見蔣濟有些疑惑的目光後,他有些好奇地問道:
「怎麼了?」
聽到糜暘的詢問後,蔣濟才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大司馬好似忘記了一個人。」
見蔣濟的疑惑是這個,糜暘想了一下,就知道蔣濟口中指的是誰。
那人正是近來在漢軍中,聲名鵲起的姜維。
姜維雖說是曹魏的降將,但他自從投效糜暘後,為糜暘立下了不少功勞,他更是頗得馬超的賞識,這導致他在漢軍中的地位直線上升。
儘管目前姜維的軍職不高,但許多人包括蔣濟都知道,將來姜維的前途是很可觀的。
最重要的是,漢軍中時常流傳著糜暘對姜維的「特殊寵愛」。
這是這一點,蔣濟才意外糜暘為何會將姜維漏了。
難道是姜維失寵了?
不能吧,前幾日還見過他,風采依然上佳呀!
就在蔣濟心中不斷思考緣由的時候,糜暘似乎對這一點不想做出太多解釋:
「伯約去處,孤自有安排。」
見糜暘都這麼說了,蔣濟也就點到為止的避開了這個話題。
本來他就是看在姜維同是曹魏降將的份上,想著在無形中能不能幫他一把。
現在看糜暘好像心中有著計較,那麼蔣濟自然也知道避嫌。
隨後蔣濟就將手中寫好的將領名單,交給糜暘審閱。
在糜暘看完覺得沒有問題後,蔣濟就帶著這份名單朝外走去。
不久之後,長安城中就有一道意外的消息出現。
「大司馬正挑選將率,意欲前往荊州!」
當這道消息在百姓中流傳開的時候,長安城內的部分將率也收到了來自大司馬府徵調的檄令。
得到這個檄令的漢將,無一臉上不流露出喜色。
本來許多漢將,還為自己不能進入西征的將領名單,而感到遺憾。
可豈料柳暗花明又一村,西征去不了,東征卻有他們的
份。
當然了,西征沒有什麼不好,西域諸國雖實力不強,可勝在數量多,功勞很大程度上能夠均沾。
但東征對他們來說,才是更加的海闊天空呀!
數年來,糜暘百戰百勝的形象,早已經深入每位漢將的心中。
同樣的,跟著糜暘躺著都能立功的印象,也深深刻在了每位漢將的腦海中。
最重要的是,剿滅西域諸國難度不大,成功了頂多稱一句「化夷為華,教化番邦」。
但平定東吳,最低卻可以被稱讚為,為華夏的統一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前者在史書中,可能只會一筆帶過,後者可是會在史書內大書特書的。
誰優誰劣,還需要說麼?
正因為如此,收到這道檄令的漢將,全都開心壞了。
一統!一統!
單單想到這兩個字,就無比興奮呀!
他們立刻在家中收攏起行裝來。
而在眾多收拾行裝的漢將中,自然也包括著姜維。
姜維是沒有收到檄令的,但他收到了糜暘要平定東吳的消息。
在姜維看來,似這等滅國大戰,無論是以之前他展露出的才能,還是以之前糜暘對他表現出的寵愛來說,隨軍的將領名單中都應該有他一個。
沒準還是排在榜首的位置,因為鄧艾現今不在。
有著這種想法的姜維,哪怕沒收到檄令,也只會以為是檄令還未收到。
只是當姜維興奮地收拾好行裝,在家中靜待檄令的時候,時間的一點點流逝,卻讓姜維察覺到了不對勁。
看著天空中高掛的明月,姜維知道就算有所耽誤,他的檄令也不會是這麼晚送到的。
聰慧的姜維,一下子就反應過來:很可能這次東征,糜暘並不打算帶他。
但這又是為什麼呢?
心中委屈,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姜維,在房內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
直到天邊的一抹光亮出現,姜維直接從榻上躍起。
在稍微收拾了一下行裝後,姜維便打開房門徑直朝著大司馬府走去。
心中有著大志向的姜維知道:
與其在家中胡思亂想,不如邁開腳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未來。
免費閱讀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