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武六年元月,整座長安城內的臣民,都陷入了極度悲痛的情緒中。{什麼?你還不知道|.閱讀.COM,無錯章節閱讀|趕緊google一下吧}
今漢的開國之君,劉備駕崩了!
當這個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整座長安城內,長安城內有受過劉備恩德的百姓,皆自發的穿上哀衣,跪伏在家中劉備的靈牌之下,痛哭不已。
整座長安城都被經久不絕的慟哭聲包圍著。
特別是當劉備的遺詔內容,被公布在城中後,百姓內心的悲痛更是陡然上升了一個層次。
在劉備的遺詔之中,在這個偉大帝王的彌留之際,他最擔心的是什麼事呢?
他最擔心的不是後繼君主的皇位穩定問題,亦不是他駕崩後大漢將面臨的不利環境。
他最擔心的是,他的百姓們沒辦法得到富足的生活!
為了不讓自己最擔心的一點成真,於遺詔中劉備第一句叮囑的話就是要輕徭薄賦,就是要休養生息!
劉備真是無時無刻,不將百姓二字裝在心中。
而劉備的仁德,每個百姓都感受到了。
對於這樣一位一心待他們的君主的離世,百姓們用最淳樸的行動表達著他們的哀痛。
按照禮制,帝王新喪之際,為防止有人藉機生亂,故而整座都城都應該戒嚴。
糜暘也是如此做的。
當劉備離世之後,張飛痛哭嘔血,無法視事,於是乎很多事都落在了諸葛亮與糜暘的身上。
糜暘第一時間以輔政大臣,大司馬的身份下令,召城外的駐軍入城將整座長安城進行臨時的軍事管制。
可是讓糜暘沒想到的是,他還是低估了劉備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哪怕有著眾多甲士的阻攔,但許多百姓覺得在家中哀悼劉備,不足以表達他們內心中的悲痛。
於是乎他們一個個自發地身穿白衣走上街頭,一路相扶著痛哭著走到宮城之外。
在不斷的匯聚之下,最終有數萬百姓聚集在宮城外叩闕哀哭。
而這樣的場景,不僅發生在一處宮城處。
可以說在不久後,整座長安宮城外都遍布著為劉備哀悼的百姓們,一望無際,哭聲震天。
甚至別說長安城內的百姓了。
就是糜暘從城外調進來的駐軍,都因為心中的悲痛無法自抑,哭倒了在長安宮城下好些人。
當糜暘得知這個消息後,見百姓們只是聚集在宮城外慟哭,並無其他過分的舉動。
無奈之下,糜暘也只能默許百姓的這種自發舉動。
而就連百姓與軍隊尚且如此,更別說陪伴劉備風雨數十年的公卿大臣們了。
大將軍張飛號泣嘔血。
衛將軍趙雲扶柩暈厥。
驃騎將軍馬超膝行叩首。
後將軍黃權以頭搶地,聲淚連連
凡是能叫的上號的大臣,無不在用自己最激烈的反應,在敘說著心中的悲痛。
就連剛剛歸附大漢的滿寵、蔣濟們,也跟隨著眾多大臣跪伏在劉備的寢殿外,哭聲陣陣,不能自已。
偌大的未央宮,在劉備去世的當日,就處處掛滿了白簾。
而在那處處白簾之下,俱是泣涕不絕的大臣,內侍、宮女、羽林衛們。
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痛哭聲,諸葛亮與糜暘好幾次也無法控制住自己。
可諸葛亮與糜暘卻知道,身為輔政大臣的他們,現在卻不是一味痛哭的時候。
強忍著心中強烈的悲傷,諸葛亮與糜暘一同率領眾臣,擁戴著太子劉禪在靈前繼位。
待讓劉禪成為新任之君後,諸葛亮與糜暘分工合作,諸葛亮率領著相國府諸僚屬,全力負責著劉備的喪葬事宜。
而糜暘則是率領大司馬府內的諸僚屬,一日之內連下數道命令,從最大程度上維護著長安城的治安。
在諸葛亮與糜暘通力合作的情況下,長安城內外的臣民雖因為劉備的駕崩,引發了一場心靈上的巨震。
但最終在劉備駕崩後,長安城內外終究沒有大的亂子發生。
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朝穩定有序的方向發展著。
而劉備似乎提前意識到,在他死後長安城內外會陷入一片無法自拔的痛哭中。
於是在劉備遺詔中,仿照太宗故事,特地做出了如下規定:
在他駕崩三日後,全國上下皆去掉喪服,不禁一切個人享受之事。
為了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大漢上下臣民為表示哀痛,皆早晚各哭十五聲就要作罷。
至於在他下棺後,全國臣民更是要忘記他駕崩之事,儘量從悲痛中恢復過來。
雖說在一開始時,由於過于思念劉備,劉備在遺詔中的規定,並沒得到很好的遵守。
可當諸葛亮隨著時間推移,一力貫徹劉備遺詔中規定的時候,長安城內的臣民也漸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
正常的生活秩序,在悄然間逐漸恢復著。
雖說心中每一想起劉備,長安臣民還是會不由自主的號哭出聲,可為了遵循劉備的遺詔,臣民們還是儘量控制著自己的悲痛情緒。
而當長安城內的秩序,在有條不紊的恢復之後,於諸葛亮的主持下,劉備駕崩後的第一場大朝會便應期召開。
儘管按照劉備的遺詔,到了這一日,一眾大臣都應該釋去喪服,穿上常服。
但在這一日,所有的大臣們還是自發的穿上喪服,來到了含章殿內。
就連諸葛亮與糜暘亦是如此。
就讓他們今日,最後為劉備穿一次喪服吧——這是所有漢臣心中共同的想法。
而當漢臣們都到來後,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大朝會順利召開。
大朝會剛剛召開時,眾臣之間並未產生爭吵。
因為一開始時,大家先議的是新帝的年號。
當諸葛亮建議以建興作為明年新帝的年號後,對於這一點,大多還沉浸在悲痛中的漢臣,都沒有其他的意見。
只是在定下這一點後,大朝會的氣氛卻陡然變得緊張起來。
「先帝崩逝,為表彰先帝生前功績,當早定諡號。」
諸葛亮以這句話,點燃了殿內眾臣。
在諸葛亮話音剛落下後,身為執掌大漢禮儀的太常孟光,就出身對著御座上的劉禪言道:
「先帝聖德光著,功勳克世,諡號豈足以表彰先帝乎?
臣奏議,當為先帝上廟號,嗣武二祖!」
孟光此言一出,瞬間取得了在場所有大臣的同意。
按常理而言,大漢帝王想要獲得廟號,是一件極難的事。
按禮制而言,大漢帝王想要獲得廟號,需要經過一段不斷時間的反覆論證。
可今日他們不管常理,不管禮制。
先帝這廟號,今日上定了!
昨日第二章。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