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

  當時間進入章武五年十二月後,天下的大勢又在悄然變化著。【記住本站域名】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變化是由孫權引起的。

  不知道從何時起,江東各地陸續有祥瑞出現。

  先是有人匯報,在夏口發現了黃龍。

  而當這個祥瑞出現後,更多的祥瑞如雨後春筍一般,突然之間冒了出來。

  會稽郡:有人發現了嘉禾。

  建業:有人奏報從孫權的府邸下,挖出了寶鼎。

  吳郡:有人發現了一塊刻有年月日的銀板,並稱為之是上天的詔書。

  丹陽郡:原本淤塞的廣平湖突然暢通,據民間方士傳說,此湖暢通就代表著將有新天子出。

  各種各樣的祥瑞,頻繁的出現江東各地。

  而當不再有新祥瑞出現後,借著之前眾多祥瑞出現而營造的輿論氛圍,開始有江東臣子上書建議孫權稱帝。

  一開始時,有此上書的江東臣子人數並不多,地位也不高。

  面對著這類臣子的勸進,孫權也明確表示了「拒絕」及「憤怒」!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江東臣子加入勸進的行動中來。

  及至最後,就連張昭這等在天下間有名的重臣,都公開上書希望孫權稱帝。

  當張昭上書之時,群臣勸進的行動正好已經進行了三次。

  三辭三讓的必備前奏,基本宣告完成。

  因此對於由張昭領導的第四次勸進,孫權並未再表達出拒絕的態度。

  孫權選擇下達一道公開文書來表達他的想法:

  「天降喪亂,皇綱失敘,天下三分,民不聊生。

  始於董卓,盛於群逆,窮凶極惡,以覆四海。

  至令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今日一統,匡定天下,非吳與魏,將復誰任?」

  「宜先定名,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斯其義也。」

  這封文書中的內容,充滿了大義凜然的口吻。

  但實際上是孫權,為他的稱帝之舉進行的法統鋪墊。

  孫權知道就算有著曹魏的支持,他稱帝的法理依據也不能說完美無缺。

  因此為了最大程度上堵住天下間的悠悠之口,孫權為自己稱帝的舉動冠上了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孫權認為大漢的法統,已然發生了轉移。

  說白點就是漢失其鹿,當有能者共逐之。

  第二個理由則是:孫權認為他稱帝,是為了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是不得已卻又必須進行的舉動。

  要是普通百姓看來,孫權向世人宣告的這兩個理由,也能勉強說的過去。

  但在熟知禮法的人眼中,這篇孫權親自寫就的誓文完全就是偷換概念,狗屁不通。

  因為不管如何,大漢的法統世人都是承認的。

  當年曹丕稱帝時為何要搞禪讓的把戲,為的不就是將大漢的法統平穩過渡到大魏上嗎?

  可在孫權的這篇誓文中,孫權一個字都未提及,劉備建立的大漢法統該如何解釋。

  就好像劉備從未建立過大漢一般。

  從誓文中的內容看來,孫權是認為大漢的法統在劉協那一朝,就已經終結了的。

  亦就是說,孫權認為劉備建立的不是大漢。

  可這一點是很荒謬的。

  別忘了現在孫權名義上,還掛著大漢太尉,九江侯的名號。

  要是孫權否認劉備建立的大漢的合法性,那他自己之前不就是小丑嗎?

  這樣明顯意欲矇混過關的行為,只要是一個稍微懂得禮法的人,就會覺得嗤之以鼻。

  但世人明顯都低估了孫權的無恥。

  有著勾踐之奇的孫權,才不會管世人怎麼看他。

  他也真的不在意,成為一個天下人心中的小丑——只要能完成心中所想。

  反正孫權覺得他的誓文「沒問題」。

  而在孫權的誓文傳遍東南大地時,孫權就迫不及待地在一眾江東大臣的支持下,緩步登上了合肥城外的稱帝台。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孫權正式宣告天下,登基稱帝,建立吳朝。

  同日孫權宣布吳朝建都建鄴,並改年號為「黃龍」。

  當建朝稱帝之舉完成後,一件更令世人震驚的事發生了。

  當日參加孫權稱帝儀典的除去江東大臣外,還有著曹魏派來的使臣華歆。

  而就在孫權稱帝的高台之上,孫權正式在天下人面前,與華歆簽訂盟約。

  東吳與曹魏的盟約中,有個很重要的內容,那便是二家約定中分天下。

  具體如何中分的內容,並未流傳出來。

  可單單這「中分天下」四個字,就足以讓世人感到震撼。

  因為這四個字代表著,從孫權稱帝的那一日起,東吳就將與曹魏正式聯手,一起對抗大漢!

  正如曹叡與孫權一開始預料的那般,當兩家達成這個盟約之後,兩家內的人心果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

  魏吳兩家共抗劉漢,天下最後到底屬於誰,真的還是個未知數。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孫權稱帝並與曹魏締結盟約的消息,也以極快的速度傳到了長安城內。

  糜暘是在深夜中被人叫醒的。

  近來為了處理繁瑣的政務,糜暘幾乎是夜夜睡在尚書台內。

  而叫醒他的正是蔣濟。

  看著蔣濟臉色凝重的模樣,糜暘再用一把冷水讓自己恢復清醒後,便開口詢問道:

  「發生何事了?」

  在糜暘的詢問下,蔣濟將他剛剛得到的消息稟告給了糜暘。

  乍一聽到孫權在數日前稱帝及與曹魏締結盟約的消息後,饒是糜暘也覺得有些意外。

  糜暘之前提前有猜測過,孫權接下來很大可能會選擇與曹魏聯手。

  只是讓糜暘沒想到的是,孫權竟然還會有著稱帝之舉。

  這得多不要臉,才能做出來的事?

  可一仔細想想,特別是回想了上一世孫權的所作所為後,對於這一點糜暘倒也不是那麼意外了。

  蔣濟見糜暘在聽到消息後,雖一開始臉上有著意外,但很快又恢復了冷靜,他的心中不免對糜暘佩服起來。

  蔣濟之前身為曹魏的侍中,幾乎日日陪伴在曹丕身旁。

  而曹丕在遇到危急的情況時,表現是什麼樣的呢?

  暴怒,責怪,懊悔,基本上都是負面情緒。

  可蔣濟在糜暘的身上,卻從未看見過這樣的情緒。

  從臣子的角度來說,糜暘這樣的主君無疑會更有安全感。

  看著糜暘臉上的思索之色,蔣濟不由得下意識問道:

  「大將軍以為,我朝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事?」

  蔣濟有此問,說明在他看來東吳與曹魏聯盟一事,對剛剛有著升龍之勢的大漢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危機。

  旁的先不說,當這個消息在大漢境內傳開後,人心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震盪。

  畢竟與曹魏為敵和與天下為敵,到底是兩碼事。

  蔣濟的詢問將糜暘的思緒從思索中拉回。

  只是糜暘並未馬上回應蔣濟的詢問。

  糜暘先是問蔣濟道:

  「這件事目前知道的人多嗎?」

  糜暘的這聲詢問讓蔣濟一愣。

  但蔣濟還是根據自身的判斷很快回答道:

  「想來並未大範圍傳開。」

  說完這句話後,蔣濟很快又補了一句。

  「陛下與丞相,目前應當還不知道這件事。」

  蔣濟的回答讓糜暘點了點頭。

  身為大漢的大將軍,糜暘收取情報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大漢官方派往各地的探子。

  另一種就是他私人派往各地的司聞曹探子了。

  而通常情況下,司聞曹探子稟報消息的速度會更及時一些。

  見糜暘問完自己那句話後就不再言語,蔣濟試探著問道:

  「可是要下令封鎖消息?」

  可蔣濟的這個請示,卻讓糜暘擺手拒絕了。

  「做不到。」

  糜暘知道蔣濟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最大的原因就是,再過不久就是大漢的祭祖大典了。

  這一件事對大漢來說,有著莫大的意義。

  在如此的國家大事面前,最好要儘可能的保證著人心的穩定。

  而糜暘之所以會拒絕蔣濟,一個原因正如他所說的那般做不到。

  孫權稱帝及與曹魏結盟這樣的大事,在大漢境內廣泛流傳開,只會是個時間的問題,而且那個時間定然不會太久。

  在這種必然的情況下,大漢沒必要去做掩耳盜鈴的事。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糜暘認為當下的大漢,有自信接受住這次衝擊。

  「你即刻讓司聞曹的探子,在淮南與荊州兩地釋放出流言。

  就說不久後,孤將親自出鎮荊州。」

  思索一番後,糜暘對蔣濟下達了這道命令。

  初一聽到這道命令時,蔣濟還有些不解,可很快的蔣濟就反應了過來。

  孫權稱帝及與曹魏結盟一事,在一開始時對大漢的影響,便是會讓大漢的人心不穩。

  而在目前的大漢數州之中,哪一州的人心最可能受到影響呢?

  那定然是荊州。

  因為荊州與曹魏及孫吳皆接壤,曹魏與孫吳是隨時可以對荊州發動聯合進攻的。

  而且張飛剛剛離開荊州,當下荊州並無一位令敵人畏懼且令己方百姓信任的大將。

  這一點曹魏與孫吳也知道,所以很可能接下來他們兩家,很可能會藉助這一點做文章。

  糜暘之所以要讓自己釋放那些流言,是料敵於先,提前防備曹魏與孫吳兩家的陰謀。

  以糜暘在荊州及在天下間的威名,只要有他即將出鎮荊州的消息傳出,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荊州的百姓人心不穩了。

  理解糜暘深意的蔣濟對著糜暘一拜後,就趁夜色離開了尚書台。

  待蔣濟離開之後,糜暘起身快速穿戴好衣裳。

  隨後糜暘就在一眾親衛的護衛下,朝著劉備的寢宮快速趕去。

  第二日天微微亮,在長安城內的許多大漢重臣,就被劉備派來的使者傳召到皇宮內。

  劉備急切的傳召,讓許多大臣感到不解。

  但再不解,他們趕往皇宮的腳步也未曾慢過。

  不久後,以諸葛亮與張飛為首的一眾大臣,就紛紛來到了大殿之中。

  當他們到來之後,他們才發現劉備早已經坐在大殿中等待著他們。

  而與劉備一同等著他們的,還有糜暘。

  看到劉備與糜暘二人皆在,許多大臣心中就隱隱猜出了,今日要議的事絕不簡單。

  果不其然在眾臣入座後,糜暘就起身將他收到的消息,告知給了在座的眾臣。

  當聽到孫權稱帝及與曹魏聯盟的事後,在座的許多大臣都齊齊一驚。

  這件事太過突然,更直接將大漢的外部環境,推到最險惡的境地中,由不得他們保持冷靜。

  就連諸葛亮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眾臣之中,張飛的反應最為激烈。

  張飛氣得按劍而起,大聲斥罵孫權道:

  「碧眼兒真是天下第一小人!

  厚顏無恥,反覆無常,認賊做父,數典忘宗」

  一句句氣憤的咒罵不斷從張飛的口中吐出。

  今日可能是張三爺一生中吐出成語最多的一次了。

  也怪不得張飛如此氣憤,實在對於看重忠義的張飛來說,孫權的行為純粹是在噁心他。

  就拿張飛罵孫權認賊作父一欲來說,倒也不算張飛冤枉了孫權。

  因為在孫吳與曹魏簽訂的盟約中,二家相互約定好為兄弟之國。

  在這樣的約定等量代換下,那麼孫權與曹丕不就是兄弟了?

  那麼再等量代換下,孫權不就是認曹操當父了?

  還有孫權前腳還是大漢的臣子,後腳就與曹魏結盟背叛大漢的行為,就更加讓張飛如蒼蠅一般噁心了。

  還有

  反正最後張飛是受不了了。

  「如斯小人,還敢稱帝?」

  「陛下,臣即日就返回荊州,定要率軍踏平江東,將孫權小人擒來長安剝皮示眾!」

  說著說著,張飛就站起身來作出要朝外走去的舉動。

  可張飛還未開始走呢,就被劉備的一聲清喝阻止。

  「坐下。」

  聽到劉備的清喝後,張飛縱使心中再如何氣憤,最後還是無奈地回到了位子上坐下。

  可張飛的回座,並未讓眾臣的求戰之心停歇。

  趙雲、魏延、黃權等,就算是馬良這位好脾氣的大臣,也忍不住起身向劉備進言,請求劉備發兵討伐江東。

  在眾多的求戰之語中,馬良的求戰之語最為振聾發聵:

  「臣真是恥於與孫權這等小人,同立於一片青天之下。」

  想起自己曾出使過江東,馬良都快哭出來了。

  一生的污點呀!

  孫權必須得死。

  第二章凌晨~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