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

  時光流逝,距離糜暘到公安城中,已經有將近一個月之久了。【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與糜暘穿越到此世的時間差不多。

  雖然穿越到當世不久,但就在段時間中,糜暘經歷了許多事。

  這些事讓其漸漸成長了起來,也讓糜暘越發的融入現在他所處的社會。

  有時午夜夢回,糜暘會時常記起前世的一切。

  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糜暘會將他腦海中不為人所知的那一切,真的看做是一場夢。

  而當糜暘在江陵城中,撥動歷史車輪的那一日開始,不僅導致關羽做出了與歷史上截然不同的選擇,導致他與他原本的命運相差甚遠。

  就連其他的或涉於私慾、或苦於將來、或忠於理想之輩,也在糜暘撥動歷史車輪的那一刻開始,就分別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選擇。

  因為當代交通不暢,加上各類人所處地域不同,所以每類人獲得的消息的時間都不盡相同。

  而這一點,也對如今正處於天下利益糾紛中心的糜暘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因為他可以倚靠的援兵,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會遠遠在他的敵人來臨之後到達。

  而他所面對的敵人,也因為在他改變歷史之下,變得比歷史上更加強大。

  不過這段時間以來,糜暘心情卻是不錯的。

  因為近日來在公安城中的糜暘,收到了兩個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就是尚在五溪蠻的王洪給他寫了一封信。

  王洪在信中言明,他已經成功求得了五溪蠻的援兵。

  但因為五溪蠻王要安頓好部族中的老弱婦孺,故而五溪蠻的援兵,可能會比預計的時間更晚些到達公安。

  如果王洪單單是這麼說,那糜暘可能不會太高興,但王洪在信中還言明了一點。

  那便是五溪蠻王沙摩柯此番帶來的蠻兵,足有五千之數!

  在剛聽到這個消息時,糜暘不禁開心的在原地擊掌稱讚。

  五千戰兵,別說是拿來公安了,就是拉去襄樊前線,也足夠稱得上是一支強力的生力軍。

  等五千蠻兵到達公安後,公安的守軍就足有一萬餘之數。

  這樣的守軍數量,再藉助著公安城那堅固的城防,就算孫十萬又拿十萬大軍來猛磕公安城,糜暘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之前糜暘還以為,五溪蠻最多有三千戰兵就了不起了,沒想到沙摩柯這麼給力。

  而且王洪在信中還稟明糜暘,說他觀察沙摩柯是個不可多得的猛將。

  雖然這時代的武將的武力,大多不如後世中《三國演義》描寫的那麼變態。

  但當代的確是有一些天賦異稟的武將武力值超凡,可以衝鋒陷陣,提振士氣。

  現在既有五千戰兵加入他的陣營,又有沙摩柯這一員猛將可以為其效力,糜暘又怎麼會不感到開心呢。

  至於第二件讓糜暘開心的事便是,就在昨日,關羽的使者來到公安中,對糜暘進行了賞賜。

  一日就光復公安,糜暘乃是最大功臣。

  立下如此大功,關羽沒有理由不對糜暘進行賞賜。

  關羽對糜暘的賞賜除了金銀之物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命。

  那便是關羽在他的任命書中,借著糜暘大功在身,正式將糜暘任命為此番守備公安的主將。

  之前糜暘在公安城中,他的主將身份乃是有實無名,但如今在關羽的明發任命下,糜暘名正言順了。

  關羽的這個舉措,無疑是在官方手續上,徹底消除了糜暘指揮公安的最後一絲障礙。

  可別看這個貌似沒什麼用處的任命,當代人最看重的便是名實相符。

  糜暘如今成為正式的公安守將,這樣的意義就在於,只要他能守住公安,那麼他為了守備公安所做的一切事,都是關羽所默認的。

  他的一切有利於守備公安的行為,都會得到同屬於關羽治下的大小官員的支持。

  就如之前他想求取援兵於沙摩柯,在沒有關羽這個正式任命之前,他此舉就是私人舉動,只能派王洪前去。

  但當時糜暘要是有關羽正式任命在身,他只需以公安主將的身份,寫一封信給武陵從事樊伷,代掌武陵太守事的樊伷就得主動為他把這事辦好。

  而糜暘被關羽正式任命為公安守將後,有了關羽的官方背書,別的不說,糜暘亦會有更多的籌碼來牢牢拉住沙摩柯這個盟友。

  令其死心塌地的為大漢事業赴湯蹈火。

  因為近來心情不錯,糜暘今日特地到了公安城的內城處監工。

  這段時間以來,公安城中的士卒大多都暫時承擔起了拆遷大隊的職責。

  而他們所拆的,正是位於公安外城處離城牆不遠的民居們。

  糜暘有這種舉動,正是于禁的建議。

  不知怎麼的,自從那日校場中糜暘對于禁說了那番話後,于禁在之後的日子裡,比往日更為盡心,為糜陽提了不少好的守城建議。

  于禁那時對糜暘勸言道,

  「今公安民居多聚集於外城之處,若敵軍圍城,以火箭射入,民居多為木築,木助火勢,火勢將大起不可收拾。」

  「屆時外有大軍攻城,內有民居起火,百姓必人人自危,驚恐而奔走。」

  「奔走之下,外城必亂,大亂一起,支援不便,且我軍士氣將沮喪,容易被敵軍所趁。」

  見于禁所言有理,糜暘就答應了于禁所請。

  於是趁著江東大軍還未到來,糜暘就動員了城內的大多士卒,開始在外城處拆起百姓的民居來。

  雖說一開始,拆民居的舉動普遍受到了百姓的強烈不滿。

  畢竟自己的家要被人拆了,誰能開心。

  但幸虧糜暘捨得花錢,他對那些房屋被拆的百姓每戶給予相應的金銀賠償。

  並且他當眾保證,會幫房屋被拆的百姓們重建家園。

  在這樣的保證之下,也藉助劉備在荊州的良好名聲,這些百姓才暫時相信了糜暘所說。

  而後來的發展,也正如糜暘所承諾的那樣。

  百姓們見糜暘有履行承諾,心中不但對糜暘不再有責怪,還十分熱心的幫糜暘的士卒一起拆起自己的房屋起來。

  到了最後,此事不僅解決了公安城中的一個隱憂,還讓糜暘在公安城的百姓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名聲。

  其實當時于禁在建議糜暘拆卸外城處公安百姓民居時,曾建議糜暘順勢將那些從民居上拆卸下來的木料、石塊就地徵用,用於守城之用。

  在當世,于禁的這個建議,換做其他將領都會答應,但卻被來自後世的糜暘所拒絕。

  「石木不足,可從城外取。」

  「百姓因助我而捨棄舊時房屋,我已覺得對他們愧疚之至。

  今又豈可欺騙他們,令他們無家可歸呢?」

  糜暘不是迂腐之人。

  若是公安城外沒有木石這些守城的材料,那麼糜暘為了大局,是有可能暫時委屈一下城中的百姓。

  但如今公安城外不遠處,便有大片樹林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糜暘就不會單單為了減少麻煩,而做出殘民之舉。

  糜暘之所以會有這個想法,乃是因為他謹記著一點。

  儘管他今世身份不凡,但前世,他也是農民出身,乃是根正苗紅的一個平頭老百姓。

  而這點也是來當世後,糜暘在越來越融入當世環境中的情況下,心中唯一堅守的不讓自己忘記的的最重要的一點。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