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

  楊修是因為什麼而死的呢?

  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是因為雞肋二字。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曹操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會因為個人的喜惡,而貿然殺害身為弘農楊氏嫡長子的楊修。

  楊修的身份擺在那裡,可以說只要交好弘農楊氏,那麼曹操在關西的統治就會相當的穩固。

  曹操也清楚,貿然殺害楊修肯定會引起以楊彪為首的關西世家的極大不滿。

  因為以楊修的身份與才智,可以預見的是在楊彪死後,楊修定然會成為關西世家新的領軍人物,或者說關西世家在中央的政治利益代表。

  貿然殺害一個世家集團的利益保障人,對曹魏的統治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難道曹操會不知道嗎?

  曹操肯定是知道的,當年的兗州之亂,就是因為曹操殺害有著類似身份的邊讓而引起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加上那一年的曹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正積極的為曹丕的禪代鋪路。

  所以按正常來說曹操應該是要儘可能的拉攏關西世家才是,不會在臨死之前突然直接以雷霆手段斬殺楊修。

  而且曹操殺害楊修的罪名,是「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

  這個罪名可以說是牽強至極,在當世「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算罪名嗎?

  肯定是不算的,曹魏內的名士哪一個與外地諸侯沒有聯絡?

  交遊廣闊本就是名士最大的特徵。

  哪怕在今年,曹魏名士華歆、王朗等人還經常寫信與諸葛亮聯絡私人感情,要是楊修該死的話,曹魏的名士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得死。

  但最後曹操還是以這牽強至極的,近乎於「莫須有」的罪名強行殺害了楊修。

  這種行為不客氣的說,是曹操在整個關西世家的頭上撒尿。

  那麼曹操為何要在臨死之前應該維穩的時候,還要用這種羞辱的手段來狠狠打關西世家的臉呢?

  身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能讓曹操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他意識到楊修的存在,可能會給曹魏後來的政局帶來動盪。

  至於曹操為何會這麼以為,癥結就在於當年的奪嫡之爭上。

  當年的奪嫡之爭,表面上看是曹丕與曹植對權力的爭奪,但實際上也是各自支持他們的世家的一種角逐利益的鬥爭。

  而從當年的局勢來看,不難看出曹丕與曹植背後各自站的是哪方世家勢力。

  當年支持曹丕的,是以司馬懿為代表人物的河北世家,而支持曹植的,正是以楊修代表人物的關西世家。

  從最後的結果來說,是曹丕取得了奪嫡之爭的勝利,既然曹操心中已經定下曹丕是他的繼承者,那麼晚年的曹操就必須要為曹丕的未來考慮。

  因為曹丕的未來是否安穩,代表著大魏將來是否安穩。

  而只要一考慮到這一點,那麼楊修在曹操心中,就有了必死之罪。

  楊修的年輕,楊修的才華,加上楊修背後的強大政治力量,讓曹操為了大魏的未來,只能冒得罪整個關西世家的風險殺害楊修。

  而既然是懷抱著這樣的目的殺害楊修,那麼楊修的死帶來的影響,就不僅僅是讓楊彪失去兒子,讓楊囂失去父親這麼簡單。

  楊修的死,代表著關西世家在爭奪從龍之功的戰爭中落敗,也代表著關西世家在曹魏的政治利益,遭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

  正因為如此,所以孟達才會在楊彪面前連續發出兩聲誅心之問。

  第一聲誅心之問,孟達是為楊修而發出,想著喚起楊彪的愛子之情及仇恨之心。

  第二聲誅心之問,孟達是為近年來不斷落寞的關西世家而發聲。

  別忘了,出身扶風孟氏的孟達,也是正兒八經的關西世家一分子。

  而在聽完孟達的兩聲誅心之問後,不出意外的是,楊彪心中一直積累的憤懣之情,被孟達徹底引發了出來。

  身為人父的楊彪,心中又怎麼可能不對楊修當年的死,感到憤恨呢!

  楊修可是楊彪唯一的兒子!

  楊彪心中對楊修之死心中有怨,從曹操在世時發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知道:

  在一次宴會上,曹操楊彪為何變得消瘦了。

  面對曹操的詢問,楊彪於大庭廣眾之下,直接回懟道:「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聽到楊彪的這句話後,曹操直接被懟的變了臉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楊彪對楊修的死是極為痛心的,且他心中的怨恨一點都不少。

  而既然心中有著怨恨,那麼楊彪心中又怎麼可能沒有報仇之心呢。

  楊彪之所以一直沒有動作,無非是見那時的曹操睥睨當世,為整個弘農楊氏考慮而已。

  就算不談楊修之死給楊彪帶來的憤恨,那麼這十數年來,關西世家不斷落寞的事實呢?

  楊彪先祖當年被關西士子稱為「關西孔子」,這是弘農楊氏一個可流傳千載的巨大榮譽。

  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在這番榮譽背後,還有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利益糾葛。

  關西士子如此推崇楊震,為的是讓楊震成為關西士子的標杆人物,也為的是讓弘農楊氏成為關西世家的利益保障者。

  在整個關西世家的努力下,弘農楊氏的發展可謂十分迅速,不過百餘年就讓弘農楊氏達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

  而這百年以來,自楊震以後的楊家歷代家主,也的確在不遺餘力的保障著關西世家在政治上的利益。

  弘農楊氏與關西世家,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種利益上的交換,一直是相輔相成的。

  可是自靈帝以來,這種原本穩定的利益交換格局,就被天下大亂給打破了。

  兵凶戰危之下,大量如法正、孟達這樣的關西士子南遷,導致關西世家的實力遭受一次重創。

  後來為了扭轉這種頹勢,在曹操平定關中之時,關西世家可謂是不遺餘力的幫助曹操,將馬超坑的欲仙欲死。

  本來關西世家想的是,等曹操統治關西後,他們憑藉著強大的底蘊可以迎來復興。

  但結果呢?

  在楊彪的領導下,關西世家並未在曹魏的政治格局中占據著多重要的地位。

  反而是河北世家作為後起之秀,藉助著奪嫡之爭押對寶的優勢,直接實現彎道超車。

  關西世家在曹魏的落寞,不能說是一種趨勢,應該是一種事實。

  而面對這種事實,關西世家會對引領他們的弘農楊氏沒有怨言嗎?

  要知道關西世家之所以捧弘農楊氏為領軍者,為的是弘農楊氏可以保障他們的利益,可要是弘農楊氏做不到這一點呢?

  失去了基本盤關西世家的支持,弘農楊氏的衰敗也即將會成為事實。

  作為當代弘農楊氏的家主楊彪,又怎麼會不對弘農楊氏的日漸衰敗感到憂心如焚。

  先輩留給他名望家業他無法守住,那便是不孝!

  而楊彪更可能會成為家族史上,被無數後代族人責怪的那個人。

  不得不說,只有世家才最了解世家。

  孟達的那兩句誅心之問,是從公私兩方面對楊彪進行全方位打擊的。

  縱算楊彪鐵石心腸,可以不想著為楊修報仇,那你楊彪身為弘農楊氏的家主,還能不為弘農楊氏的興衰考慮?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楊修之死給他帶來的憤懣,又想到家族日漸衰落及眾多關西世家對他的指責,年老的楊彪感覺這一刻他的心中宛若在燃燒著熊熊火焰。

  他的眼神不再渾濁,反而是閃現了道道氣勢凌人的光彩。

  楊彪先是擺手揮退周圍包圍上來的侍衛,然後用懾人的語氣對著孟達怒呼道:

  「虎毒尚且愛子,況吾乎!

  至於吾並非不想為爾等謀福祉,也並非願意當不肖子孫,讓家族在吾手中衰敗。

  吾正是想振興家族,振興關西世家,才讓德祖去扶持曹植。

  但吾最後失敗了,德祖更是因此而喪命,難道吾做得還不夠多嗎?」

  越說到後面,楊彪的語氣就愈加憤慨。

  他現在不再將孟達當做糜暘的使者,而是將孟達當做一名關西的士子。

  面對孟達指責他的不作為,楊彪只能用憤慨的語氣,來表達他心中的不甘。

  親生兒子有難卻無法施救,這是為不仁。

  家族衰敗無法制止,這是為不孝。

  一直支持他的盟友利益無法保障,這是為不義。

  難道楊彪會想當這不仁不孝不義的人嗎?

  楊彪的怒喊讓孟達一下子呆在原地。

  楊彪多年身居高位的威望,陡然之間全部釋放出來,還是十分懾人的。

  只不過楊彪當下的怒喊也代表著,他之前一直是在裝死。

  儘管不知道楊彪什麼時候會死,但現在楊彪可精神著呢。

  在想到這一點後,孟達趕忙從呆愣中恢復情緒。

  他不怕楊彪發怒,就怕楊彪連家族利益都可以枉顧,就一心想當縮頭烏龜,那孟達可就芭比Q了。

  但幸虧身為弘農楊氏家主的楊彪,還是在意家族利益的。

  在恢復神緒後,孟達立即趁熱打鐵說道:

  「若在以往,達絕不會來勸楊公,因為達知道曹賊勢大,非楊氏,更非吾等關西世家一力可抗之。

  但現在時勢轉變,達為楊公,為吾等關西世家帶來了一強大助力。

  達之主上糜大將軍,聲威如何煊赫,楊公應當是知曉的。

  當下糜大將軍正領兵屯駐郿縣,想來不用多久便可進軍長安。

  關西王旗變幻,恐怕只在旦夕之間也。

  面對這難得的機遇,難道楊公就不動心嗎?

  只要楊公能協助糜大將軍收復關中,以糜大將軍有功必賞之性情,來日弘農楊氏及我等關西世家,又如何不能恢復往日榮光呢?

  楊公,機遇稍縱即逝,只要楊公能成全糜大將軍!」

  說到此時,孟達言辭懇切,聽得一旁的楊囂心潮澎湃。

  糜暘的凱歌頻奏,的確是當下天下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只是相比於楊囂的心潮澎湃,楊彪卻顯得更為老練。

  雖說他的心情依舊處於激動的狀態,也覺得孟達的話有道理,但他不會這麼容易答應孟達。

  「你想吾如何成全糜大將軍?」

  見楊彪願意稱呼糜暘為大將軍,孟達知道事情有轉機了。

  「當年曹操征討關中時,楊公怎麼做得,當下便也怎麼做即可。」

  聽到孟達的話後,楊彪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他當年在背後做的事,可是將馬超幾乎逼入絕境。

  但當年能做的事,當下又為何不能做呢?

  弘農楊氏及關西諸世家,以當下的局勢是無法組織起大規模的武裝,可世家最強的武器,是在於武裝二字嗎?

  楊彪明顯已經有了意動,可老謀深算的楊彪,還是不會那麼容易相信孟達的。

  楊彪趨身對著孟達言道:「吾需要你向大將軍傳話,只要吾能得到大將軍一個承諾,吾便遂大將軍的願!」

  楊彪的話讓孟達大喜,他連忙問道:「楊公請說。」

  在孟達期待的目光下,楊彪緩緩說道:「遷都長安!」

  當聽完楊彪的要求後,孟達眼神浮現驚詫之色。

  大漢自古以來有兩都,長安與洛陽。

  來日大漢若能一統天下,國都定然是在這二者之中擇其一。

  只是究竟是選擇哪一個為國都,大漢中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這麼早下斷言。

  孟達知道楊彪為何會提出這個要求,唯有將長安定為今漢的國都,才能在根本上保證弘農楊氏及關西世家的利益。

  楊彪見孟達無法回答自己,他也知道這種事不是孟達能應允的。

  能應允的唯有糜暘。

  「只要大將軍答應吾的這個請求,吾保證吾會盡一切力量,協助大將軍克復關中!

  日後吾弘農楊氏,也會誓死追隨大將軍!」

  說完這句話後,楊彪就讓楊囂將孟達送出去,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等糜暘的回信。

  當楊囂將孟達送走後,楊彪重新躺在躺椅上。

  楊彪知道糜暘會答應他的請求的,因為這件事對糜暘個人來說,有著難以估量的好處。

  想到這楊彪摸了摸懷中,他的懷中有著一封密信。

  華歆於今日正式出使淮南了。

  知道這則消息的楊彪,想起當年看到的屍首分離的楊修屍體,再想起當年曹操一次次用羞辱的手段來對付他弘農楊氏的事,他的嘴角不由得浮現冷笑。

  你是亂世之奸雄,吾無法對付你,可吾活的比你久。

  而當下的大魏,還有當年那副如日中天的氣象嗎?

  既然你的後代不想要體面,那吾就讓他更加不體面!

  躺椅在楊彪身體的重量指引下不斷晃動著。

  楊彪知道,接下來他要晃動的不是一小小的躺椅,而將是整個關中!

  九泉之下,他終究會有所交待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