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匯集精兵 廢荊入豫

  張飛退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司馬懿的手中。【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一開始司馬懿還不相信,張飛是真的退兵。

  因為他近日來都被張飛圍困,並不知道賈逵援軍已經到來的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認為張飛的退兵是可疑的。

  他覺得以張飛之前的表現,這可能是張飛新的誘敵之計。

  故而一開始司馬懿並未輕舉妄動。

  想讓一隻老烏龜,離開可以保住他性命的烏龜殼,向來是一件很難的事。

  只不過沒過幾日,司馬懿懸著的一顆心就漸漸放了下來。

  原來是賈逵在得知張飛退兵的消息後,他便帶著援軍一步步朝著宛城靠近,及至來到司馬懿的大營外。

  當看到賈逵在自己身前出現,特別是看到賈逵身後那軍容整肅的上萬援軍後,司馬懿心中充滿著劫後餘生之感。

  誰能知道他這段時間是怎麼過的?

  每日都在生死的巨大壓力中度過。

  或許賈逵沒親歷司馬懿這段日子的擔驚受怕。

  可在進入魏軍大營看到司馬懿軍士的現狀後,饒是見多識廣的賈逵,也忍不住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魏軍大營外,折斷的箭矢與魏軍的殘肢斷臂交雜在一起,密密麻麻遍布整片營前。

  魏軍大營內,賈逵看到大部分魏軍將士身上都帶著傷,而他們的精神狀態亦十分萎靡。

  一股灰暗破敗的氣氛,瀰漫在整個魏軍大營中。

  很顯然,若是他再晚來半個月,司馬懿能不能守住魏軍大營,還真的不好說。

  而造成這一幕現象的,除去張飛率漢軍猛攻的行為之外,還因為司馬懿之前下的一個命令。

  之前為了加快速度返回宛城,司馬懿拋下了軍中的大量輜重。

  這就導致魏軍的糧草並不十分充足。

  敵人攻勢兇猛,己方的糧草又不算充足,內外交困之下,司馬懿的軍士精神不萎靡就怪了。

  在知道這一點後,賈逵很大方的先將自己隨軍的糧草、草藥分發給司馬懿的軍士。

  賈逵的這一舉動,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司馬懿軍士的軍心。

  在賈逵的資助之下,司馬懿很快就重新整頓好軍隊,然後帶著賈逵一同往宛城走去。

  等進入城堅池厚的宛城中後,司馬懿懸著的一顆心,才算徹底地放下。

  只是賈逵接下來的話,卻又讓司馬懿的心重新提了起來。

  「仲達。

  當下宛城雖未丟失,但棘陽陷落於敵手卻是事實,這一事你該如何向太子解釋呢?

  另外棘陽的丟失意味著,敵軍從此可毫無阻礙長驅直入宛城之下,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你又當如何應對呢?」

  賈逵神情嚴肅的問出了這兩個當下最重要的問題。

  只是這兩個問題,卻是當下司馬懿最不想聽到的。

  他能逃出生天固然可喜,但棘陽的丟失亦是事實。

  以棘陽在南陽郡的重要性,棘陽的丟失勢必會在洛陽及南陽郡內,引起不小的波瀾。

  這波瀾對他司馬懿來說,有害無益。

  司馬懿在聽到賈逵的詢問後,立即皺起了眉頭。

  而賈逵見司馬懿並未第一時間回答他,他便接著催促了一聲。

  賈逵不是看不到司馬懿陰沉的神色,只是相比於在意司馬懿的個人情感,賈逵更在意宛城的安危。

  若是他的這兩個問題,司馬懿不能給他滿意的答案,賈逵會馬上上書給曹叡,讓曹叡將司馬懿調離宛城。

  賈逵不介意讓自己親自坐鎮宛城。

  就在賈逵又催促了一聲後,司馬懿終於開口答道:「臣會上書朝廷,將棘陽丟失的來龍去脈如實告知。」

  「而棘陽的丟失,雖讓宛城時刻暴露於敵軍兵鋒之下,但這不意味著宛城無可守之勢。

  宛城乃天下堅城,城內糧草軍械無數,只要我堅壁清野,拒不出城與敵交戰,張飛想攻下宛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賈公放心,懿一定會與宛城共存亡!」

  在聽完司馬懿的回答後,賈逵滿意的點了點頭。

  司馬懿的態度與策略,都得到了賈逵的認可。

  這讓賈逵做出了一個決定。

  賈逵對著司馬懿言道:「臣會上書太子,為仲達美言。」

  得到賈逵這層許諾的司馬懿當即大喜。

  賈逵在朝野間的聲望,那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可以說只要賈逵能多活幾年,以他的聲望,他將來必能成為三公之一。

  有這樣的人物為他美言,想來可以將他身上的罪責減輕不少。

  雖無法逃避懲罰,但想來曹叡也會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司馬懿立即對著賈逵拜謝。

  面對司馬懿的拜謝,賈逵倒是不甚在意。

  他願意為司馬懿美言,倒不是想培養自己的人際關係,他是純粹為大魏考慮。

  誠然棘陽的丟失,代表著司馬懿的失職。

  但在了解了張飛的通盤謀劃後,饒是賈逵也暗自咋舌不已。

  若是他身處在司馬懿的位置上,他做得也不會比司馬懿好。

  棘陽的丟失不能證明司馬懿的無能,只能說張飛實在太鬼了。

  相反其實要不是司馬懿的話,張飛這一戰是可能一舉奪取宛城的。

  因為是司馬懿敏銳的做出判斷,寫信向自己求援,才最後讓大魏並未失去宛城這一重鎮。

  正是看在這一點的份上,賈逵才願意出手保下司馬懿。

  畢竟大魏當下不能說沒有將才,可是大魏的國境太過廣闊,將才過於分散。

  若是曹叡貿然將司馬懿撤離,新上任的守將可能做得還沒司馬懿好。

  至少司馬懿能清晰的看出,當下「堅壁清野,不與敵戰」才是最好的應敵策略。

  接受了司馬懿的拜謝後,賈逵並未多留。

  他乃是豫州刺史,加上最近孫權動作頻仍,他沒辦法久離豫州。

  於是在對著司馬懿一拜後,賈逵當日便率軍離開了宛城。

  隨著賈逵的離開,司馬懿與賈逵的兩道奏疏,也在不久後送抵洛陽。

  曹叡站在洛陽城的城西城牆上,遙望著西方。

  曹叡不是在遙望長安,他是在注視著一支精銳魏軍的漸漸遠去。

  那支魏軍正是由張郃統帥的,集合了關中與淮南精銳的援救隴右的希望之師。

  宛城與洛陽距離不遠,張郃之前從宛城出發,沒用多久就到達了洛陽城內。

  張郃本想在面見曹叡後,就立即朝著街亭進發。

  不過他的想法卻被曹叡所阻。

  曹叡倒不是臨時改變主意,要任用他人為將。

  他是想給張郃的這番西去,再增添上一個重要的籌碼。

  這個籌碼便是曹休讓滿寵從淮南帶來的精銳。

  畢竟已經預料到街亭很可能會被漢軍提前占據,這就說明張郃到達街亭後,將會有一場攻堅戰。

  要想打攻堅戰的話,單單騎軍可怎麼行?

  張郃拖到今日才出發,為的就是等淮南精兵的到來。

  而在張郃出發之前,曹叡私下裡曾不下三次找張郃談過話。

  曹叡是個喜歡掌握一切的主君,儘管他少時就經常聽過張郃的名聲,但聞名怎比見面。

  曹叡想著在張郃出征之前,好好聽一聽他心中的韜略。

  而張郃也並未讓曹叡失望。

  在幾次的深談之下,曹叡了解到張郃的確是個不可多得將才。

  即使張郃曾經被張飛打的「爬山而逃」,但勝敗乃兵家常事,張飛不也曾敗在曹休手上過嗎?

  正因為認識到張郃的才幹,加上己方這次準備也算充足,故而曹叡對張郃此次的出征,還是很有信心的。

  不然他也不會來到城門親送張郃。

  在連張郃的後軍都無法看見後,曹叡才有些意猶未盡地從城門下走下。

  走下城門之前,曹叡心中還在感慨著——還是武帝見識深遠,給大魏留下的都是一時俊傑。

  只是還未等曹叡回到皇宮中多久,來自宛城的兩道急報,讓曹叡整個人都不好了。

  曹叡看著手中的兩封奏疏,他的眼中有著冷意流淌。

  兩封奏疏,一封來自司馬懿,一封來自賈逵。

  在看完兩封奏疏中的內容後,曹叡心中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好心情,頃刻間蕩然無存。

  曹叡早在數年前就跟賈詡學習兵法韜略。

  在這種培養下,曹叡自然知道棘陽對宛城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那是宛城的屏障呀!

  而宛城呢?

  自前漢以來,華夏一直有設立五都的傳統。

  而在兩漢四百餘年間,宛城因為他的經濟、人文上的優勢,一直都是五都之一。

  儘管曹魏建立後,將宛城從五都的行列中除去,讓譙城替代它。

  可四百餘年的影響,又豈是那麼好消除的?

  在世人心中,宛城一直都未退出華夏五都的行列。

  也就是說,司馬懿一戰就將拱衛都城的棘陽給丟失了。

  這件事帶來的政治與軍事上的影響,有多嚴重不言而喻。

  最可笑的是,張郃來到洛陽不過半月時光。

  而司馬懿就在張郃離開宛城的這半個月內,就將棘陽丟失了。

  這怎麼能不讓曹叡感到生氣?

  若按司馬懿這種丟城的速度的話,大魏有再多的要城,恐怕在自己而立之前,都會被丟個乾淨。

  說實話要不是一旁有賈逵的美言奏疏,曹叡已經發出詔令將司馬懿撤職了。

  相比於祖父,他父親提拔的人,都是這種貨色嗎?

  不過在看完賈逵的美言奏疏及知道司馬懿的對手是張飛後,曹叡心中的怒氣漸消。

  畢竟司馬懿在這一戰中,有著失職之過,卻還不算愚笨至極。

  況且張飛在奪下棘陽後,接下來一定會重兵圍困宛城。

  在這種危急的情勢下,臨陣換將的確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曹叡最後只是對這一戰做出了兩個處置。

  「傳詔下去:削去司馬懿的安南將軍稱號,貶他為護宛將軍。」

  在曹魏中,安南將軍亦算一重號將軍,只是職權比較小而已。

  可再怎么小,安南將軍在名義上還是能管轄整個荊州的戰事的。

  但護宛將軍就不是了。

  顧名思義,護宛將軍只能負責宛城周邊的軍事,至於其他地方的,跟他就無緣了。

  曹叡的這一降職,直接降到了司馬懿的大動脈上。

  在說完這一道詔令後,曹叡猶豫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廢荊州諸郡縣,改南陽郡為魏安郡,編入豫州之內。」

  若說曹叡的第一道詔令尚算正常的話,那他的這第二道詔令,就讓一旁的孫資、劉放感到意外,便面面相覷起來了。

  一旦這道詔令頒布出去,無疑是在向世人宣告著,從此大魏在荊州再無控制權。

  號稱統治天下九州的曹魏,從而也就變成八州了。

  若是愛面子的曹丕知道這件事,他是一定不會同意的。

  看到孫資與劉放猶豫的神色後,曹叡果斷地說道:「無須猶豫,就按孤說的去做。」

  在曹叡看來,廢荊入豫,乃是必然之舉。

  襄樊會戰後,曹魏在漢水以北的地盤大大縮水,就連南陽郡也被一分為二。

  這種情況意味著,曹魏在宛城一帶根本就沒有戰略縱深。

  這點原因,也是導致司馬懿丟失棘陽的另一個內因。

  因為在缺少戰略縱深的情況下,司馬懿這個安南將軍為了不丟失棘陽,只能被張飛牽著鼻子走。

  而在丟失棘陽之後,曹魏在宛城附近的控制更是會被進一步削弱。

  以當下的局勢,司馬懿能控制住宛城周圍幾縣不投降漢軍,就已經是萬幸了。

  所以若是他不將宛城周圍編入豫州的政治區域中,宛城在接下來的作戰中,很可能會變成一座孤城。

  雖然宛城距離豫州很近,可賈逵權力再大,他也不可能跨州無限度的支援宛城——賈逵快速的率軍從宛城撤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當下荊州的存在,除去在面子上不讓曹魏太過難堪以外,反而會成為魏軍在戰略上的巨大短板。

  既然如此,荊州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不慕虛名,但取實利,這是當年曹操教授給曹叡的人生信條。

  曹操當年也正是靠著這人生信條,才一步步發展壯大的。

  身為曹操器重的繼承人,曹叡自然也知道在什麼時候,他該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見曹叡態度果決,孫資與劉放也不再猶疑,很快就寫好詔令並讓內侍發往了尚書台。

  而在詔書分別發往宛城及豫州的同時,在相隔千里的隴右大地上,一支裝備精銳的漢軍也來到了街亭之中。

  今日一章,明日2章。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