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

  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

  空曠的大堂內,坐滿了江東的諸位名臣宿將。【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看著或老或年輕的一張張臉龐,孫權的心中不禁浮現豪氣。

  堂內的大數十位重臣,要麼是他父兄時代存留下來的江東柱臣,要麼就是他近十數年來提拔的青年才俊。

  深諳用人之道的孫權當然知道,江東最寶貴的財富,就是眼前坐在他下方的這一大波重臣。

  他們才是自己爭霸天下的最大底氣。

  而蟄伏數年後,今日是江東孫氏再次在天下宣耀武威的時候了!

  想到此,孫權面色一沉,他看向了下方坐在前列的一名將領。

  這名將領赫然正是近年來不斷受到孫權提拔的陸遜。

  想當年在公安一戰時,陸遜僅僅是江東的一員偏將軍,右部督。

  但時至今日,在數年的不斷升遷下,陸遜現任江東的右護軍、鎮北將軍,並進封為婁侯。

  按理說哪怕陸遜是當世難得的將才,但近幾年來江東極少發生戰事,陸遜再如何善戰也不該升遷如此快才是。

  但禁不住人家陸遜命好呀。

  當年公安一戰孫權慘敗,幾身逃離公安城外時,那時他的身邊只有陸遜一人護衛著他,為他撐杆渡江。

  若沒有陸遜,孫權有可能當年就喪生在糜暘的手中。

  這不僅是江東重臣心中的猜測,更是孫權自己心中的想法。

  故而自那一戰後,孫權對有救命之恩的陸遜,就十分另眼看待。

  孫權這個人性格十分分明,與曹丕有點類似。

  對厭惡的人,孫權會痛罵不絕,甚至會極盡羞辱之能事。

  但對喜愛的人,孫權則會不斷施加恩寵,一副將他當成寶貝的樣子。

  更何況孫權本就清楚,陸遜的才幹不下於當年的周瑜。

  見孫權將目光望向自己,提前受過知會的陸遜,當下從座上起身來到大堂正中對著孫權一拜:

  「至尊!」

  聽到陸遜的尊呼後,孫權的臉上流露出笑容。

  伯言,真是越看越喜歡。

  以前他看周瑜、呂蒙也是這樣的目光。

  不過喜歡歸喜歡,但孫權並沒有耽誤時間。

  他從一旁內侍手捧的木盤上,取來一塊寒光熠熠的虎符。

  而後他用眼神示意陸遜上前。

  看到孫權的舉動後,哪怕心中早有預料,但這一幕還是讓陸遜的內心激動不已。

  自孫權繼位以來,江東的軍權一直就緊緊控制在他的手中。

  而這麼多年以來,能得孫權看重,單獨率領江東主力軍外出作戰的將領,也唯有周瑜與呂蒙二人。

  現在自己即將成為那第三人,又豈能不讓陸遜感到激動呢?

  沒有一位胸懷韜略的將領,會不喜歡兵權的味道,饒是性格一向沉靜的陸遜也是如此。

  陸遜眼中的激動之色,瞞不住孫權。

  在看到陸遜眼中的激動之色後,孫權心中既有滿意,亦有著一些嘆息。

  他滿意於陸遜的鬥志昂揚,嘆息於這次自己無法親征。

  孫權之所以不親征,倒不是他真的信任陸遜到達無可復加的地步,主要是江東的大部分重臣,都不贊成他再次親征合肥。

  內中緣由,懂的都懂。

  公安一戰後,孫權威望損傷了不少,故而面對大部分重臣的勸諫,孫權哪怕心中不捨得放棄兵權,但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不過真正讓孫權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他對這一戰是勢在必得的。

  其實以孫權的識人之能,他當然知道自己的武略不能與父兄相比,但為了更好的掌控江東,孫權只能不斷親征。

  想著哪怕勝一場,只要勝一場就好。

  可惜的是,數十年來除了征討廬江那一戰取得勝利外,孫權幾乎未取得什麼大的戰功。

  甚至還慘敗了好幾場。

  這反而讓孫權形成一種執念,越是敗,越要用一場大勝來證明自己。

  但當下的情勢與以往不同。

  孫權知道公安一戰後,他的威望已然受損,在這時候北伐合肥一戰,是絕對不能出差錯的。

  於是孫權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讓陸遜代替他成為北伐的主帥。

  歷史上孫權便是如此做的。

  一順風,他就想親征。

  一逆風或者沒把握,孫權就會極其敏銳的發現俊才力挽狂瀾。

  而哪怕當下陸遜身上並無大的戰功,哪怕他的資歷不能服眾,再加上有不少江東大臣對陸遜統兵出征都有著異議,但孫權最後還是選擇自己的眼光。

  在何時該選何將這一事上,孫權從沒有錯過,這一點是劉備與曹操兩位英主也無法做到的事。

  而這也是孫權能並列天下三大雄主的最大原因。

  嗯,至於公安一戰派呂蒙遇到糜暘,那純粹是意外。

  他一生也就這一次失誤了而已。

  在心中打定主意後,孫權親手將虎符交到陸遜身前,同時孫權口中沉聲說道:

  「逆魏不道,今孤奉大漢天子之名,起兵七萬征伐淮南。

  正王者之師,弔民伐罪,當無所不勝。

  今孤拜你為征北大將軍,代孤親征淮南,還望你不要讓孤失望,不要讓天下人失望!」

  孫權的話沉穩又堅定,當他的話落入陸遜的耳中後,陸遜臉上的喜色更濃。

  陸遜高興的不是他升官了,而是孫權話語中的親征二字。

  這二字代表著在這一戰中,他將擁有等同於孫權的權力。

  陸遜單膝跪下,畢恭畢敬地從孫權的手中接過通體冰涼的虎符,然後他叩首一拜道:

  「臣必不負至尊!」

  陸遜的承諾,讓孫權的臉上也流露出喜色。

  可為了保證這一戰的勝利,孫權接下來更直接做出了一個舉動。

  孫權將自身的佩劍青冥劍解下交予陸遜手中,然後對著陸遜,更對著在場的諸位江東大臣言道:

  「今你持孤青冥出戰,若戰時有人敢違伱節度,上至宗親,下至元老,你皆可持孤青冥劍斬之。」

  當孫權的這句話落在堂內的諸位江東大臣耳中後,他們的臉色齊齊一正。

  青冥劍是孫權多年以來從不離身的佩劍,在孫權威望的加持下,青冥劍早已經成為江東之主的象徵。

  更何況孫權不僅將青冥劍交到陸遜的手中,還特地在眾臣面前說出這句話。

  兩相加持之下,諸位江東大臣漸漸收起了對陸遜的輕視之心,特別是那些這次要隨軍的將領。

  不過隨著的推移,這種現狀會保持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畢竟陸遜看起來文文弱弱的,貌似很好欺負的樣子。

  在用自己的權威,為陸遜鍍上了一層金身後,孫權最後安心得對陸遜言道:

  「去吧。

  名震天下的機會在等著你。」

  孫權的話猶如有魔力般,將陸遜心中的鬥志一下子提到最高。

  這一刻他的心中浮現了,當年在夏口城外的那道年輕身影。

  時至今日,陸遜還一直認為,如果當年孫權能用他的計策,糜暘最後不會取得公安之戰的勝利。

  但過去的終究成為事實,陸遜現在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便是要不斷提升自己。

  這樣在將來的某一日與他對陣時,自己心中才會有十足的底氣。

  想到這陸遜一臉堅定的站起身,然後便昂首闊步朝外走去。

  隨著陸遜的離開,堂內的諸位將領也化作兩列,紛紛跟在陸遜的身後朝著堂內走去,朝著那遙遠的淮南而去。

  看著陸遜及諸將離去的背影,孫權心中暗暗想道:

  此後天下大勢,能否是真正的三足鼎立,就全在這一戰上了!

  由於之前孫權早就籌備好了出征的一切事宜,於是陸遜在走出太尉府後,便帶著一眾將率乘船快速朝著廬江郡前去。

  淮南其實是一個空泛的地域觀念,而按照那種地域觀念劃分的話,廬江郡的一部分也屬於淮南地帶。

  正因為如此,廬江郡在江東的地位,一直不下於江夏郡。

  只要將廬江郡牢牢掌握在手中,不僅可以拱衛江東的長江防線,更可以讓江東大軍在長江以北有個進兵淮南的基地。

  而之前在孫權的命令下,從江東各地調集來的兵力、糧草便都囤積在廬江郡的治所皖城中。

  由於水運的便利,陸遜與諸位江東將領不過兩日就來到了皖城中。

  待到達皖城後,陸遜顧不上休息,便召開了軍前的議會。

  陸遜要商議的正是,此番攻打合肥的具體作戰計劃。

  合肥對任何江東將領來說,都不會是一座陌生的城池。

  因為早在今年之前,孫權就曾三次親自統兵攻打合肥城。

  除去建安二十四年那一次孫權心不在焉外,其他兩次孫權可都是卯足了勁要拿下合肥威震天下的。

  然後,過程不提也罷。

  儘管三次攻打合肥,結果都是無功而返,但在三次的出兵下,江東諸將早已經對合肥城周圍的地形熟悉之至。

  而相應的攻取合肥的計劃,卻不下十數種。

  按道理來說,陸遜無須特地再召開議會,他只要從那十數種計劃中選擇一種就好。

  可很明顯那由孫權主導構想的十數種計劃,沒有一種入得了陸遜的法眼。

  這一點從陸遜選擇從皖城出兵也可以看出。

  當年孫權三次親征合肥時,走的進兵路線永遠都是一條——率軍來到離建業城不遠外的濡須塢,由這裡借著濡須塢的水運便利,直入合肥城外的巢湖水域中。

  這一條進軍有著三大好處。

  一個好處是可以藉助水運的便利,大大減輕吳軍的後勤壓力。

  另一個好處便是由於江東戰船先進,這也可以大大加快吳軍進軍的速度,達到兵貴神速的效果。

  最後一個好處嘛,便是在有著舟船的存在下,只要吳軍不陷入重重包圍中,那麼吳軍的後路一直是很安穩的。

  從這三個好處來看,不能說當年孫權選擇的進兵路線不對。

  但在陸遜看來,這一條路線有著最要命的問題,這個問題便是哪怕這條路線再好,也不能一直選擇這條路線呀!

  曹魏在淮南的都督更換的頗為頻繁,但無論哪任都督在任,他們都會下意識地加強這條路線的防備。

  誠然占據舟船之利的吳軍,哪怕在有魏軍的阻攔下,最後也能安然到達合肥城外。

  但要想攻打合肥城,靠舟船水軍是不行的。

  當吳軍的步兵下船以後,原本就多騎兵,早有防備的魏軍,肯定會用出各種辦法襲擾吳軍。

  吳軍在這種情況下,陷入了雖有後路卻無法自保後路的境地。

  這樣一來,吳軍又豈能不人心惶惶,又豈能取得大的戰果呢?

  正因為知道之前孫權選擇的進兵路線,已然不符合當下的實際局勢,故而陸遜很果斷的將大軍轉移來皖城。

  而哪怕陸遜為集思廣益,讓諸將暢所欲言,但在良久的討論之下,一眾江東宿將並未給陸遜提出什麼好的建議。

  見此陸遜最後只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當今曹魏揚州牧是為曹休,吾觀彼作戰頗為勇烈,最擅長快攻的戰法。

  既如此,我軍就勢必不能露出半分破綻,為敵軍所趁。

  吾意我軍當可分兵兩路。

  一路為韓公統率,是為疑兵,虛張聲勢西進去往尋陽。

  另一路我軍主力則由吾親自統領,趁敵軍不備之際奇襲舒縣、臨湖、襄安三縣。

  待這三縣皆落入我軍後,廬江全境便全在我軍控制之下,到那時候我軍當可立於不敗之地!」

  聽到陸遜的想法後,諸將不禁面面相覷起來。

  尋陽是廬江郡最西邊的一個縣,最重要的是,尋陽縣靠近文聘駐守的魏江夏郡。

  而若是韓當大張旗鼓率軍前往尋陽的話,是很容易會讓敵軍誤以為,吳軍的真正目的在於江夏郡。

  畢竟江夏郡的重要性,不比淮南差。

  陸遜的這一點安排諸將倒是可以理解,但陸遜想收復廬江全境的想法,卻讓諸將不解。

  正所謂兵貴神速,你都派出疑兵前往尋陽了,何不趁著敵軍麻痹大意的時候,直接一路急行軍至合肥城下呢?

  這樣不是更能出其不意嗎?

  但你偏偏選擇去收復那廬江三縣。

  雖說那廬江三縣在魏軍的控制之下,但向來不影響吳軍的進軍路線,既然如此奪取他們又有何用呢?

  因為不解,故而在諸將看來這是陸遜怯敵的一個表現,而這個表現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他們不知道,這是陸遜奪取合肥的重要一環。

  12點前,還有一章。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