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

  馬良與楊洪不安地互相對視著。【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通過他們方才的觀察可知,劉備只穿著一件入睡的單衣坐在御座上,更重要的是劉備的腳上並未穿著鞋襪。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在皇城外的歡呼聲傳入皇宮中後,劉備便被這歡呼聲從睡夢中陡然驚醒。

  而方才皇城外的那場盛會,乃是發生在正午時分,現在呢?

  夕陽西下,天色都快黑了!

  也就是說,劉備很可能穿著單衣,不著鞋襪,等他們的戰報等了一下午的時間。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馬良與楊洪的心中會浮現不安那是很正常的了。

  劉備是仁慈之主不錯,仁慈到若是深夜大臣從宮中返回,劉備還會特地派宮內侍衛護送。

  要是往常這件事情有可原,劉備想來是不會怪罪的。

  但馬良與楊洪以己度人,肯定猜得出劉備在方才有多急切的看到這封戰報,在急切的心態下,劉備會不會動怒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馬良與楊洪心中的不安,令大殿內顯得很是安靜。

  成都內的大部分公卿大臣之前都被劉備派往劍閣,如今成都中有資格讓劉備不顧儀態接見的,亦唯有馬良與楊洪二人了。

  而這一刻的劉備在做什麼呢?

  這一刻的劉備,心神都被手中戰報中的內容所吸引。

  鬚髮幾乎盡白的劉備,眼神也變得越來越不好。

  為了看清戰報上的每一個字,他恨不得將手中的戰報揉進他的眼睛中。

  而在閱覽戰報中內容的同時,劉備臉上的鬚髮也在不斷微張著。

  儘管這時的劉備並未說出什麼話,但從他那睜得大大的眼睛,及他不斷顫抖的雙手足可以看出,這時他的內心正掀起怎麼樣的驚濤駭浪。

  等看完戰報中的內容之後,劉備靈活地像個孩童一般,一躍從御座上坐起,興奮地高喊道:

  「朕觀自古已來,稱為名將,善用兵者不知凡幾。然彼等名將,或兵形勢,或兵權謀,或兵戰陣,皆有所長。

  而如朕之大將軍者,運水火天地之道,兵陰陽者可曾有之?

  大將軍韜略如淵,深足可嘉,真乃近代名將之楷模!」

  劉備興奮的大大誇贊完糜暘後,猶自覺得不知足,一臉驚嘆的他來回踱步在御座前,口中喃喃得不斷說道:

  「如此擎天大功,賞,必須重重的賞!」

  可是該賞些什麼呢?

  劉備卻一下子犯了難。

  一方面劉備怕賞的輕了,讓天下人說他小氣。

  另一方面糜暘年紀又太輕,賞的太高了,將來劉禪怎麼辦?

  矛盾的心理夾雜驚嘆,興奮的心情,讓歷經世事的劉備犯起難來。

  可就在劉備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卻發現殿內怎麼如此安靜。

  劉備停下踱步,用審視的目光看向楊洪與馬良。

  看見劉備不喜的目光望來,楊洪與馬良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君臣多年,劉備目光中的含義,這二位賢臣又如何不懂呢?

  劉備的目光是在說:你們怎麼不誇我的大將軍?

  意識到這一點的楊洪與馬良嘴邊泛起無奈的笑意。

  不是他們不想夸,是劉備對糜暘的讚譽已經很誇張了!

  劉備對糜暘的讚譽,將糜暘形容成一個前無古人的知曉天地偉力的名將。

  而且劉備還是以大漢帝王的身份說出這番讚譽,等於是用大漢的大義為這番話背書,這讓他們這些當臣子的,還能怎麼夸?

  可楊洪與馬良雖然覺得頗為為難,但面對劉備那灼視的目光,二人實在沒辦法,最後也只能紛紛對劉備一拜道:

  楊洪:器識恢宏,風度沖邈,北清國境,皇威遠暢,概大將軍也。

  馬良:大將軍受天勇智,雄武佐聖,鼓行海內,麾定四方,此則陛下之天策也。

  楊洪與馬良儘量用自己能想到的讚譽來誇讚糜暘,不過嘛他們的讚譽倒也是真心的。

  畢竟能一戰將曹魏的脊樑打斷,怎麼誇讚糜暘都不為過。

  楊洪與馬良的讚譽算的上頗為敞亮,可劉備聽完後卻還是有些不滿意,於是他又將目光看向身後的內侍。

  內侍見劉備不分青紅皂白的將目光看向自己,他一下子愣住了。

  他就一大老粗,怎麼想的出好詞來誇大將軍?

  憋得良久且面目通紅之後,內侍最後只能硬撐著贊道:

  「大將軍,厲害呀!」

  天可憐見,這是內侍能想出來的最好的誇讚了。

  很明顯,劉備對楊洪與馬良的誇讚都不甚滿意,何況是這內侍的。

  但他也知道內侍的過往,所以也沒繼續為難內侍。

  劉備這時有些後悔,為何要將朝中的大臣大多派出去,若大多大臣尚在的話,肯定能聽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讚譽。

  同時劉備又想到,怪不得當年孝武帝在得知霍驃騎打的匈奴鬼哭狼嚎時,會那麼的興奮,命三公親自為霍驃騎舞劍慶賀。

  實在是錦衣夜行的感覺不太好受呀!

  在勉強的抒發了心中的一些喜悅後,劉備轉身對著內侍吩咐道:「取朕的正裝來!」

  「朕要親自去告祭太廟!」

  殿內的三人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臉色不由得齊齊一正。

  在敬天法祖的當世,告祭祖廟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特別是對於一國之君來說,祖廟等同是他們的法統所在。

  而劉備在這個時候告祭太廟的目的再也簡單不過——他要將自己內心中的喜悅,告知給天上的諸位先祖。

  大漢,活過來了!

  在當年劉備稱帝之初,他便依照祖制在皇宮內,修築了一處供奉漢代各位有為先帝牌位的太廟。

  太廟位於皇城東北角,當初劉備將太廟建在這處,也是有講究的。

  東北的方向,正是漢之二都的方向。

  穿著玄色冕服的劉備,一臉肅穆的登上台階,緩緩踏入了身前這座莊嚴肅穆,煙火繚繞的大漢太廟之中。

  自曹丕篡漢之後,這處太廟,是天下間唯一供奉漢代有為先帝英靈的地方了。

  也是大漢的法統在世間尚未斷絕的第一象徵。

  在踏入太廟中後,劉備輕撫衣擺,重重地跪在了各位漢代有為先帝的牌位之下。

  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世祖劉秀,顯宗劉莊,這便是太廟中唯一供奉的六位漢代先帝牌位。

  太廟中,唯有廟號的帝王牌位,才能身居其中。

  本來兩漢有廟號的帝王,不止這六位。

  可劉備在稱帝後為警醒自身,便將那些功德不配的帝王的廟號都給削去,這一點漢世祖劉秀也幹過。

  在劉備的精簡之下,如今能擁有廟號的兩漢先帝,都可謂是實至名歸。

  劉備仰頭看向那六座隱藏在香火中的先帝牌位,他的眼睛不禁慢慢的濕潤起來:

  「備不孝,今日才前來拜見先祖們。」

  「可備非不願入太廟拜見諸位先祖,實在是備心中有愧。

  中平以來,漢綱淪喪,百姓陵遲,備身為漢室宗親,卻上不能匡扶大漢社稷,下不能救百姓於水火,這是一愧。

  建安二十五年時,孝慜皇帝為曹賊戕害,備手握十萬雄兵,卻不能救孝慜皇帝於垂危之際,這是二愧。

  及至章武元年,備雖於成都復立大漢社稷,但逆魏猖狂,竊據兩都僭越神器,受天下諸侯之朝拜,這是三愧。

  三愧在身,備自繼位以後,無一日不憂心如焚,無一日不嘆恨加身,可備無能,備無能呀!」

  說到這,劉備已經涕淚滿身。

  沒有人知道劉備心中的苦楚,甚至除去一早的元從大臣外,也很少人知道劉備為了復興漢室,在過去數十年中,付出了怎麼樣的代價。

  滿身傷痕,妻離子死,世人凌辱

  單單一種苦難放在任何一人身上,恐怕都難以忍受。

  但劉備卻將如此多的苦難匯於一身,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

  最可貴的是,劉備數十年來從未為自己的堅持後悔過,他擔心的只是不能完成心中復興漢室的理想。

  哪怕在他多年的努力下,當今的大漢雄踞荊益兩州,可曹魏的強大劉備每當深夜想來,還是猶如一根繩索套在他的脖子上一般,讓他踹不過氣來。

  也讓他心中有著對漢代先祖難以言明的愧疚。

  世人皆將他比作世祖劉秀,但他哪裡有比世祖劉秀做得好呢?

  但今日不一樣了!

  劉備顫顫巍巍地從懷中掏出梁州的戰報,劉備看手中戰報的眼神,就像一份珍寶。

  「我朝有大將軍名糜暘,他所指揮梁州一戰,覆滅十餘萬賊軍,剩餘兩部賊軍,以彼之能,破之也只是時日的問題。

  這一戰,彼將逆魏關中十之八九精銳盡葬於梁州,我軍北伐關中,還於舊都的機會已然來臨。」

  說到這,劉備戀戀不捨地看了一眼手中的戰報。

  正是手中的這封戰報,讓他今日有勇氣面對諸位漢代先祖。

  可隨後,劉備便將手中戰報丟入身前的火盆中。

  「諸位先祖可觀賞之。」

  火盆中的火苗在遇到戰報後,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

  而突然沸騰的火苗,好似在宣告著天上的漢代六位帝王的英靈,收到了這封戰報一般。

  在做完這件事後,劉備又從懷中取出一份帛書。

  這份帛書亦是從梁州與戰報一同送來的。

  可這封帛書糜暘親筆所寫,要直接呈給劉備的,所以除去糜暘與劉備之外,任何人都還不知道這份帛書的內容。

  劉備在取出這份帛書後,他的手卻不再顫抖,他的眼神也變得無比堅定起來。

  對於這封帛書,劉備並未付諸火盆中,他將帛書展開,直接將帛書中的內容,一字一字地親自念給各位大漢先祖聽。

  「偽朝曹氏者,性實奸詐,出身污穢。

  曹氏先祖騰昔充孝順帝下陳,曾以諂媚入侍,孝順帝信用,遂以發跡。

  至乎晚節,作亂宮闈,私涉擁立之事,陰圖己方之利。

  逮至後人操、丕,殿前戮忠,嫉恨不肯讓人;包藏禍心,矯言偏能惑世。

  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鴆毒弒君。

  後更篡漢自立,實乃人神之所同恨,天地之所不容!

  今上漢室宗親,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荷兩漢之厚恩,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重立社稷,以清妖孽!

  觀從古至今,有此惡者,未或不亡。況曹氏之奸,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梁州一戰,大將軍暘躬擐甲冑,坐觀南鄭,雷雨相加,天地異變,遂起定軍之師,逆向漢水之偃。

  百萬雄師,漢軍為名,呼吸則漢、褒絕流,叱吒則祈、陳自拔。

  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擊陣,何陣不摧!

  譬南鄭一戰,瀉滄海而灌殘熒,舉崑崙而壓小卵,漢水千萬,百道俱前,覆數十萬魏軍為反掌之間,死卒則長平未多,積甲則熊耳為小。

  因彼大敗之機,乘我破竹之勢,今順人將革,大誓南鄭,盡起益、梁、荊,三州之兵!

  逆魏儲積,我已先據,梁州既固,再伐長安,三州起義,足食足兵,必無前無敵!

  曹丕小子,不通兵略,而便大舉逆兵,南下吠主,謂為兵多足以距皇威,甲堅可以逃天誅。

  可兵甲之眾,不足恃也。

  自曹真入寇,以迄於今,將近一載。

  其間彼縱丑馳騁,有威有名者,百有餘輩。其餘兵驍勇爭為頭功者,不可勝數。

  此天下之共知也。

  觀賊軍之前作態,齊鋒南征,氣高志遠,似若無敵。

  然今皆伏刀嬰鉞,首腰分離,化作煙塵,罔有孑遺。

  大將軍秉鉞鷹揚,運水招風,兵未出城,鼓未一鳴,則伏屍千萬,流血漂櫓,此亦天下所共知也!

  不知梁州一戰,曹真逃於山林,勁卒散於原野,自此之後,彼何所恃?

  恐彼之罵言未絕於口,而梁州之刃已陷其胸也。

  何則?天威不可當,而悖逆之罪重也。

  今關中之地,無異葦苕,諸軍奔逃,百姓惶恐。聖朝開弘曠盪,重惜民命,誅在一人,與眾無忌,故設非常之賞,以待非常之功。

  欲免大責,其可得也?

  為諸君計,莫若舉城從義,開門送款,識畿知變,足為美談,乃至子孫,長守富貴。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家傳經學,言猶在耳,忠豈忘心?

  倘能轉禍為福,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當念到最後一句話,劉備的語氣變得格外豪氣凜然。

  及至今日,他終於可以在漢室先祖面前,在天下千萬生靈面前,充滿自信的喊出這句話!

  那個大漢被糜暘打回來了!

  這封帛書赫然是糜暘親筆書寫的,北伐檄文!

  第一章。

  下一章凌晨。

  多來點月票呀。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