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將自己心中的顧慮都說出來後,劉備臉上卻並沒有浮現擔憂之色。
他用溫和眼神看向諸葛亮,話語中有著欣慰地說道:「當年遇到卿,是備這一輩子最幸運的事。」
古人自稱名是一種謙稱。
若是旁人在諸葛亮面前如此自稱,那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只是目前站在諸葛亮面前的是大漢天子。
身為君主的劉備卻在臣下面前自稱名,那說明現在他說的那句話乃是內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劉備一直將諸葛亮當做他成就大業最重要的臂膀,而不是生死任他掌握的臣下。
諸葛亮在聽到劉備的這聲自稱後,眼神微微一凝。
忠貞一向盡守臣節的他,現在本應該出身提醒劉備禮不可廢。
可是當他看到劉備眼中那真摯的眼神後,那句話諸葛亮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十數年的風雨同舟,十數年的親密無間,早已讓諸葛亮與劉備的關係超越了一般君臣的界限。
在說完這句話後,劉備將手中的文書交予一旁的小黃門,而後繼續對著諸葛亮言道:
「當年我拜師於盧公門下,盧公曾教導過我何為六正臣。」
「夫人臣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國超然立乎不敗之處,如此者,聖臣也。」
「當時我尚年少,一直以為盧公所說的這種聖臣只存在於史書典籍之中。
可是當我遇見卿之後,我便知道當世聖臣是為何人。」
「不管是今日你對梁州局勢的擔憂,還是之前你對天下形勢的判斷,都足以證明卿便是我的聖臣。
我因為有你為臣,而感到歡喜。
但是孔明,你有一點不足卻一直讓我心懷憂慮。」
聽到劉備話鋒一轉,說到自己有一點不足讓他感到憂慮,諸葛亮立馬臉色一正,躬身朝著劉備一拜道:
「還望陛下指正。」
世人皆知劉備能有今日,諸葛亮在其中居功至偉。
只是世人不知道的是,在以往的時候中劉備也經常對諸葛亮進行教導。
正如諸葛亮當年所稱呼劉備的主公一詞一般,劉備在諸葛亮心中是主,亦是經常教導他的明公。
見諸葛亮如當年一般對著自己彎腰虛心請教,劉備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用你為相,包括我有意的架空尚書令,令你在政事上無有掣肘,是因為我看重你足以媲美管仲的才幹。
我知道有你在,你會為我將大漢的政事處理的十分妥當。
只是孔明你雖見識超遠,忠心任事,但你對卻並未學到我的這點長處。
論治理國家,我遠遠不如你。論行軍打仗,雲長、益德、子成等亦皆在我之上。
然而軍政皆不算當世翹楚的我,卻能重開大漢基業,是因為我一向知人善任。
正如你所說,子成收取吳懿兵權可能會引起諸多益州士族不滿。
然而益州士族一向與子成不合,難道子成不收取吳懿兵權,那些渾渾噩噩之人就不會對子成執掌梁州,乾坤獨斷有所不滿嗎?」
「再者言,就算那些益州士族意欲擾亂梁州局勢。
但既然我已經讓子成擔任梁州牧,那麼他就必須要有手段去彌平這些暗流。
這也是他應該要去解決的事。
若是他無能,事事需要我、或者卿在背後為他消除隱患的話,那對他,對梁州來說又是一件好事嗎?
對孔明你來說,又是一件好事嗎?」
劉備越說言語中的告戒之意就越深。
只是在說到最後一句話時,劉備看著年紀方過四十,鬢角間白髮卻已然不少的諸葛亮,語氣轉變為擔憂。
當語氣轉變之後,劉備嘆了一口氣說道:「我知道你今日進宮找我,是為大漢的未來考慮,你在擔心梁州的局勢會有所不穩。
就像你處理政事之時,事必躬親,務必不要有疏漏一般。
但是孔明你知道嗎,我之所以不遺餘力的提拔重用子成,是讓他未來為你分憂,我就是不想你再過度勞心勞力了。
心力若損耗過多,於身體又有何益呢?」
這便是現今劉備心中最深的擔憂。
自當年諸葛亮在荊州受到劉備重用,開始成為實際上劉備幕府中的「丞相」之後,諸葛亮的這種性格便被劉備所察覺到了。
由於諸葛亮親力親為的性格,所以在以往倒不是沒有人誹謗過諸葛亮權力欲旺盛,喜歡將大權都攬在自己手中,不肯任用賢才。
可是劉備知道諸葛亮並不是這樣的人。
在以往的十數年之中,諸葛亮舉薦提拔過許多人才,例如龐統、蔣琬、馬良、楊洪等哪個不是一時俊傑,哪個又不曾手中掌握大權過。
諸葛亮不是醉心權力的人。
只是由於諸葛亮內心中有著極強的責任感,他習慣了未雨綢繆,對大漢的一切軍政要務都會思慮頗多。
諸葛亮深知現在的大漢並不算國力強盛,這就導致了他的性格越發謹慎。
國力貧瘠的大漢,不能行差踏步一次,否則就可能是萬劫不復之地。
以諸葛亮的才能及他身處的位置來說,他的這種性格對大漢的國力的提升有著很強的催化作用。
過去幾年之間,無論關羽還是糜暘在戰場上取得多麼傲然的戰績,一切都離不開諸葛亮在背後的苦心維持,穩紮穩打。
於國家來說諸葛亮的這種性格是好處。
對劉備來說諸葛亮的這種性格,也可讓他高枕無憂,可以安心地做個馬上皇帝。
但是對諸葛亮來說,他的這種性格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身體健康。
諸葛亮鬢角間愈發密集的白髮便是明證。
所以對劉備來說,他現在該擔憂的不是梁州可能會發生的動亂,而是諸葛亮的身體健康。
因為就算梁州發生連糜暘都處理不了的動亂,梁州距離益州不遠,只要他與諸葛亮還在一日,那麼局勢都不會太過糜爛。
若不是對諸葛亮的身體有所擔憂,劉備之前不會特地下恩旨讓諸葛亮在午時進補。
只是劉備知道他的行為始終是治標不治本。
若是諸葛亮不改變他的性格的話,那麼他的身體健康是只會每況愈下的。
當劉備將心中的擔憂說出以後,諸葛亮不禁一愣。
他倒是沒想到劉備是在擔憂這一點。
明白劉備的擔憂後,諸葛亮的內心卻浮現了濃濃的暖意。
只是諸葛亮有自己的看法,諸葛亮對著劉備拱手答道:「陛下教導的是。」
「然天下兵戈未息,華夏上,未重歸一統。
當此時臣怎麼能不竭盡心力,又怎敢有一絲鬆懈呢?」
諸葛亮說這番話的目光真摯,因為這就是他的心裡話。
諸葛亮出身名門,這種背景導致他從小到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但同時諸葛亮又出身於亂世,亂世之中哪怕是出身名門的諸葛亮,自小也備受離亂之苦。
甚至還有許多不忍言的事,他都親眼目睹過。
正因為這種過往的經歷,讓諸葛亮在年輕時就立下誓言,勢必要成為如管仲、樂毅那般的名臣,輔左明主重新收拾這破碎的山河。
諸葛亮並非不知道過多損耗心力,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
只是相比於天下人的安寧,相比於內心中的志向,他一人的安危榮辱又有何值得在意的呢?
這是諸葛亮的本心,也就是他的這副本心,才會引得後世無數人對他敬仰不已。
見諸葛亮雖然誠懇接受他的教導,但言語之間卻並未打算真正接受他的告戒,劉備不禁搖了搖頭。
似諸葛亮這種人,他的本心是任何人都無法動搖的。
哪怕是身為諸葛亮主公的他。
不過劉備倒也不是全然對這件事全無辦法。
他畢竟是帝王。
劉備舉起手中的梁州文書,他對著諸葛亮言道:「將子成的這封文書明告州郡,並且發出明文申斥子成。」
諸葛亮聽到劉備要發明文申斥糜暘,他感到有些疑惑。
他承認他是想讓劉備為糜暘消除隱患,只是申斥的行為未免太過。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說,糜暘所做的並不算錯。
諸葛亮正想對劉備建言,豈不料劉備卻伸手阻止諸葛亮意欲進言的舉動。
似乎他申斥糜暘的主意已定。
劉備讓諸葛亮發往梁州的申斥文書的內容是:斥責糜暘身為梁州牧毫無擔當,竟然事事上書。
當諸葛亮聽到劉備讓他明文發往梁州的斥責文書內容是這個後,他頓時明白了劉備的用意。
明文文書,依照常制是要公告天下的。
但是當世的老百姓大多是不識字的,所以所謂的明文公告就是給那些士族子弟看的。
帝王對州牧不滿,明文發文斥責在以往不是沒有過。
可是重要的是現在劉備發給糜暘的斥責文書,它的內容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當那些益州士族看到這封斥責文書後,他們是會覺得糜暘因為專權擅政引得劉備不喜。
還是會認為劉備是在給糜暘透露一個,明顯的政治信號呢?
以後無須事事上報。
很明顯是後者。
而這個政治信號意味著什麼,明眼人都知道。
對元從系的信任,劉備一直是不遺餘力的。
況且諸葛亮還知道劉備有這個舉動,除去是向天下人宣告一個政治信號外,還是在用帝王的權力,讓他從梁州事務的憂心中抽回心思。
梁州自有糜暘為大漢守著。
在明白劉備的兩層用意後,諸葛亮的臉上浮現了笑容。
對他的關愛,劉備也一直是無微不至的。
劉備見諸葛亮臉上浮現笑容,他便知道諸葛亮全都明白了他的用意。
魚和水的交流,就是這樣不費勁。
在處理完這件事後,劉備似是不經意間問起一件事:「近來子龍那裡可有消息傳來?」
當年劉備稱帝之後,一向跟隨在劉備身邊統領親軍的趙雲並不在成都中。
那是因為那段時間南中有所不穩。
諸葛亮擔心南中在劉備稱帝的節骨眼搗亂,便建議劉備派趙雲去南中鎮守。
自趙雲領軍鎮守南中以來,至今也有兩年了。
而當趙雲到達南中之後,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般,南中的些許動亂很快被壓制下去。
就算之前曹魏有派使者聯繫南中的諸異族,那些異族也始終沒有異動。
漸漸的,大漢朝廷上下都對南中的戒心沒那麼強了。
聽到劉備的詢問,諸葛亮答道:「據上次子龍上書已逾數月,在上次子龍的上書中,他言南中一切安穩。」
南中是益州南方數郡的統稱。
那裡森林茂密,瘴氣密布,再加上都是山路,所以對外的交通聯絡一直不順暢。
趙雲數月送出一封上書,倒也是尋常之事。
只是劉備卻從這個消息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南中為何會那麼安穩?」
劉備的疑惑表面上來的突然,但是卻不是空穴來風。
南中因為地理及歷史因素,一向是益州中異族的聚集區。
在漢代能被稱為異族的,都是不通禮儀,茹毛飲血之輩。
對於這樣的族群來說,忠心這種東西無疑顯得很是廉價。
生存與利益才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再加上南中一地發展落後,資源有限。
所以南中一地經常為了生存與利益發生動亂。
縱算南中的異族不起兵反抗大漢,但是他們內部之間也經常為利益打生打死的。
只是說動亂或大或小而已。
這便是南中的常態。
但是據趙雲的上書所說,近來南中卻顯得頗為安穩,似乎南中的諸多野心之輩全都學乖,全都向善了一般。
這可能嗎?
深知人性的劉備,是決計不信這一點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南中目前有著這番異常,肯定是在常人不注意的地方醞釀著什麼大事。
就像暴風雨來臨之前,都會有著非同一般的寧靜一樣。
而在劉備的疑惑之下,諸葛亮也很快反應過來這一點。
諸葛亮皺起眉毛,不假思索地說道:「陛下是擔心,南中終有大亂?」
見諸葛亮猜出了自己內心中的隱憂,劉備點點頭。
「我擔憂的不是南中現在反,而是在我大舉北伐的時候反。」
「故而我想先下手為強,為益州除去這個隱患。」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