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

  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

  廖化,字元儉,廖氏一族世代為沔南的豪門世族。【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在當初關羽成為前將軍時,關羽便任命廖化為他的主簿。

  後來因為糜暘的突出表現,關羽便將主簿一職授予糜暘,而轉任廖化為帳內門下督。

  在歷史上是沒有周倉這號人的,在今世當中,廖化承擔起周倉的職責。

  廖化身為大將軍的門下督,執掌關羽親兵,在他的召集之下,很快的目前在襄陽的諸將都已經到了城外的軍營當中。

  等諸將到齊之後,關羽穿戴好戰甲,亦來到了大帳之中。

  在關羽到來之後,諸將的臉上都流露出崇拜的神色,他們紛紛起身向關羽行禮。

  或許在這兩年以來,糜暘立下的戰功為諸將之冠,但是在糜暘還未異軍突起的那數十年中,劉備麾下的第一大將就只是關羽。

  數十年的資歷,數十年的戰功,這一點縱算是糜暘立下再如何大的戰功,與關羽亦是不能比擬的。

  更何況那被稱為威震華夏的襄樊一戰,與原來歷史上關羽無奈退兵不同。

  他在派糜暘駐守公安後,他先誅徐晃破樊城之外患,後來在曹操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無數曹魏精英南下之時。

  他以低於曹操數倍的兵力,死死阻擋著曹操的大軍無法南下,令曹操一生中的最後一仗以失敗告終,最後只能懷抱著遺憾著死去。

  那可是智謀及經驗都處於完全體的魏武帝!

  可以說在今世的襄樊一戰中,關羽從整體戰役上的表現來說,都完全配得上「威震華夏」四個字。

  再也不會有人因為關羽最後的結果,質疑關羽的能力。

  而且關羽的一生並不是百戰百勝的,他一生中有被人擊敗過。

  但他每次在被人擊敗之後,都能從戰敗中吸取經驗為己用,然後快速的成長起來,直至達到他今日的高度。

  若將糜暘與關羽這對翁婿做對比,雖然他們倆目前都是大漢的名將。

  但相比於糜暘的天賦型,關羽成為名將的經歷更能激勵起諸將的內心,更適合作為絕大部分將領的偶像。

  在這種種原因之下,哪怕關羽不看重禮節,諸次要求諸將在軍中不要多禮。

  但一向將關羽命令視為圭臬的諸將,在看到關羽之時還是不自覺的起身對著關羽行大禮。

  看到這一幕,關羽亦有些無奈。

  但是軍情緊急,他也顧不上那麼多。

  他快步來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然後揮手讓帳內的諸位大將坐下,在坐下後關羽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他今日召集諸將的目的。

  「今荊州秋收已經結束,我軍兵精糧足,已經是時候再伐樊城!」

  當關羽鏗鏘有力的這句話說出來,在座的諸將臉上都浮現激動之色。

  後世人皆知諸葛亮的北伐,但縱觀劉備真正有實力大舉北伐的時間段,其實季漢發動的北伐並不都是諸葛亮主導。

  例如當年劉備親自指揮的漢中之戰,例如關羽去年主導發動的襄樊之戰。

  無論從這兩場大漢的規模、方向或是目的來說,這兩場大戰都算的上北伐之戰。

  而這兩場聲勢浩大的北伐之戰,都是以大漢勝利的結果告終。

  所以當如今關羽提出要再次發動北伐之時,在場諸將的臉上都浮現著激動之色。

  他們用狂熱的目光看向關羽,他們都願意跟著眼前這位大漢的大將軍,為大漢光復舊土。

  當說出自己的目的之後,關羽開始調兵遣將起來。

  雖然荊州的一部分將才,正在為大漢守護著南疆,但是留在襄陽中跟隨關羽日久的將才亦不少。

  而早在當初劉備從荊州離開之時,關羽就時刻在思量著北伐一事。

  何人領多少兵,該完成什麼任務。

  漢水對岸的曹休有多少大軍,為了防禦他又做了那些準備,在過去的一年中,這種種情況關羽在心中早已經有所腹稿。

  關羽用兵崇尚王道,他的用兵風格有點當年的衛大將軍。

  他雖然很少使用奇謀,但他總是會將每個步驟都考量的很清楚,然後一步步的按他心中的謀划去實行。

  這樣的用兵風格,雖然有時見效不快,但卻能一步步壓縮敵方的生存空間,並讓自己始終立於有利的境地。

  而一旦在他穩健行兵的時候,遇上有利於他的天氣或者地利,那麼關羽就會敏銳的抓住這個難得的戰機,將他的戰果迅速擴大。

  除非出現某些意外,例如原本歷史上的士仁與糜芳叛變,否則關羽的用兵風格是最適合大兵團作戰的。

  關羽的語氣很威嚴,他的語速雖然不快,但因為心中早有考量,所以他不一會兒就將他的布置安排完畢。

  當關羽下達完所有命令之後,在場的所有諸將紛紛起身,而後領命而退,趕忙去做出兵前的準備了。

  在諸將紛紛離去之後,帳中只留下關羽與馬良二人。

  馬良在之前劉備稱帝後的封賞中,被劉備任命為荊州刺史。

  因為並無軍職在身,加上荊州有關羽這個大將軍在,所以馬良平日裡並不參與具體領兵,更多的是負責為關羽籌措糧草及謀劃軍機。

  在大帳中關羽看向馬良言道:「接下來就要辛苦季常了。」

  聽著關羽的話,馬良謙遜的對著關羽一拜道:「為大將軍籌措糧草,是良的職責所在,何談辛苦?」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況且現在荊州的秋收剛剛結束,許多收穫的稻米還未入倉。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疑馬良身上的擔子非常重,這便是關羽對馬良說這番話的原因。

  在世人眼中,關羽的性格輕士大夫而重士卒。

  但關羽輕視的士大夫,只是那些他覺得沽名釣譽的士大夫,對於名實相副的士大夫,關羽亦是禮敬的。

  正如趙累、王甫這些歷史上願為關羽而死的士大夫,若是關羽往日中不重視他們,他們會用生命回報關羽嗎?

  在關羽眼中,正如劉備對他曾經所說,馬謖名過其實,不堪大用,但是馬良可謂是名實相副,是值得他重視的一名士大夫。

  在回答關羽之後,馬良用關心的神色看向關羽,他用提醒的語氣對關羽言道:

  「近來良觀大將軍精神似乎有所不濟,還望大將軍在處理軍事時,勿要勞累度過。」

  關羽的頭疼,可能一般人還不知道,但作為目前荊州的二把手馬良當然是知道的。

  甚至有幾次,關羽在與他議事的時候,就在他面前捂頭過。

  只是面對馬良的關心,關羽卻笑著言道:「季常忘吾刮骨療傷之事乎?」

  聽到關羽提起此事,馬良臉上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關羽曾為賊軍的流矢所中,流矢貫穿他的左臂。

  後面雖然表面創傷痊癒,但因為當時關羽未好好修養,所以每當陰雨天氣時,關羽左臂中的骨頭時常感到疼痛。

  醫官在檢查後對關羽言道:「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在聽完醫官的話後,關羽便伸臂令醫官劈之。

  當時關羽正好在宴請諸將,在醫官的劈砍之下,關羽左臂血流如注,盈於盤器。

  但關羽卻好像絲毫不覺得懼怕一般,一邊吃肉一邊飲酒,言笑自若。

  當時馬良亦是在場的,那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那一幕,讓馬良心中對關羽浮現起巨大的佩服之情。

  關羽在對馬良提起此事後,他便對著馬良言道:

  「我本庸虛,蒙主成造。往聞曹仁覆滅,便即欲攻伐樊城,為荊州打開北上通道。

  遭值秋收之際,令我願不得所償。今秋收已畢,中原蒙塵,我受君恩,豈敢愛命!

  我為勛戚,任重方岳,若不能摧鋒萬里,誅逆賊復舊都,雖無上尊榮加身,何足貴也。

  既為漢大將軍,雖未有天子明旨,然時不我待。

  我一生征戰,受創頗多,些許不適,何敢惜身?

  我行計決矣,無復有疑。」

  關羽舊事重提,並不是為了誇耀自己。

  關羽對馬良提及此事,意思是想告訴馬良,他征戰數十年,身上受到的創傷不可勝數。

  當初的手臂疼,與如今的頭疼在關羽看來並無二別,都無法阻止他為國效力的心。

  聽到關羽這麼說,馬良雖然還是有些擔憂,但他最後還是不再言語。

  正如關羽所說,若他是惜身的人,還是當初那個威震華夏的關雲長嗎?

  在提醒關羽之後,馬良便慢慢退出主帳,前去安排一切去了。

  看著馬良離去的背影,關羽眼神中有著一些深思。

  樊城設縣的歷史很長久,在荊州大地已經存在數百年。

  而樊城的地理位置很是特殊,在當年曹操取下樊城之時,置襄陽郡讓樊城隸屬之。

  但儘管襄陽與樊城,當初在曹操設定的政治區域中,是屬於一個郡的。

  但是樊城與襄陽之間,由一條廣袤的漢水相隔開。

  因為樊城與襄陽距離頗近,所以還未等關羽的大軍開始度過漢水之時,領兵駐守樊城的曹魏大將曹休就已經探得這個消息。

  當曹休得知這個消息後,他馬上召集諸將開始商議軍情。

  面對著關羽大軍即將度過漢水的事實,諸將在聽聞這個消息後,臉上都浮現畏懼之色。

  樊城中的諸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然知道西城一戰的事。

  在曹仁戰死的這個節骨眼,關羽又率領大軍攻打樊城,這個信息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但相比於大部分將領臉上浮現的畏懼之色,在曹休召集的諸將中,還是有一些將領保持著冷靜的。

  例如其中就有一位名為孫禮的大將。

  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

  孫禮年輕時,曾與母親失散,當時賴鄉人馬台救護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孫禮便將所有家財盡數贈予馬台以示感恩。

  後來曹操攻平幽州,徵聘孫禮為司空軍謀掾。

  那時馬台因受事件牽連而即將面對死刑,當時已擁職權的孫禮為報舊恩,私自讓馬台越獄逃亡。

  他自己則不願潛逃,逕自前往主簿溫恢之處自首。

  溫恢探知始末後,非常欣賞孫禮有恩必報的行徑,於是把事情告知曹操,最後孫禮與馬台都獲免死罪。

  不久孫禮升任河間郡丞,再遷任滎陽都尉。

  當時魯國地界有數百個山賊,憑恃險要,為禍百姓,於是朝廷命孫禮為魯國相。

  孫禮到任後,立刻犒賞軍吏,下令得賊人首級者可獲賞。

  另一方面他又向賊人施以懷柔政策,招降納附,不久就令當地社會秩序轉好。

  如今孫禮擔任的是襄陽太守一職。

  在知道對岸的關羽在進行著大量的兵馬調動之後,孫禮當即起身對著曹休建議道:

  「賊軍有漢水為憑,必輕裝果決,為的是速戰速決,故而當今我軍不能與他們正面作戰。

  我軍應當分兵據守偃城,讓他們無法深度進入我軍疆界,儘量拖延時間,把他們的銳氣泄掉。

  然後再從容地挑選精壯騎兵數千人,沿著漢水河道南下,等待漢水水流的斷絕,渡河斷絕他們的糧道,這是最好的辦法。

  若命令樊城附近的其他縣城長官,依靠險要自己固守。

  再將自己所用的糧食物資等以外,剩下的全部燒毀,再把田野中的莊稼全部割光,讓來犯的敵人沒有東西可補充給養,這是一般的辦法。

  若想著憑藉著半渡而擊的優勢,主動出擊賊軍,這是臣認為的最不好的辦法了。」

  孫禮出來建言後,根據當今形勢分別列舉了上中下三策。

  而曹休在聽完孫禮的建言後,果斷採取了孫禮的上策。

  在曹休看來,因為有著漢水的存在,關羽大軍攻打樊城算不上遠征,所以孫禮的中策作用不大。

  至於下策,雖然在兵法上來說是最合適的辦法。

  但是魏軍並沒有制水權在手,漢水綿長,魏軍根本就無法料到漢軍會在何處登陸,怎么半渡而擊?

  相比之下孫禮的上策,才是最符合如今的做法。

  於是乎曹休馬上讓孫禮領兵數千出鎮偃城,他自己則率領著剩下的大軍駐守樊城,等待著關羽大軍的到來。

  而當孫禮領軍數千出鎮偃城後,關羽的大軍亦正式開始渡河!

  漢章武元年十月初,漢大將軍關羽領軍四萬號稱七萬,從漢水渡江兵鋒直指樊城。

  時隔一年,關羽再攻樊城!

  今天就一章,這幾天身體一直不舒服,核酸一直是陰性,但是感冒是肯定有的。

  昨天有些讀者的評論,我也看到了,可能是因為這幾天精神不好,所以看到後是有些傷心的。

  我自己好好調整吧。

  這是一個作者必經的過程。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