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

  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

  南陽郡,武當縣。

  建安十三年曹操奪取荊州後,分置南陽郡西部南鄉、武當等縣建立南鄉郡。

  但就在去年漢前將軍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在水淹于禁七軍的過程中,南鄉太守傅方、荊州刺史胡修投降於關羽。

  曹操在得知此事後,非常憤怒。

  後來漢水停戰後,曹操考慮到南鄉郡將會成為一個戰略要地,所以廢南鄉郡。

  南鄉郡所轄諸縣重新歸入南陽郡中,讓曹仁領兵駐守南陽,拱衛南方。

  武當縣中,夏侯尚正看著手中孟達送來的第一封信。

  不久前,武當縣中的魏軍斥候在武當縣周圍,發現了孟達派往聯絡夏侯尚的鄧賢、李輔二人。

  在鄧賢、李輔被魏軍斥候捕捉後,他們當即大喊著有密信送上。

  魏軍斥候見狀不敢怠慢,馬上將鄧賢、李輔押送到夏侯尚身前。

  而魏軍斥候亦將從鄧賢身上搜出的孟達的那封密信,交到夏侯尚手中。

  在夏侯尚看完那封孟達的密信之後,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猶疑。

  對於孟達他並沒有多少了解,於是他便召來了滿寵。

  滿寵到來後,為夏侯尚詳細介紹了孟達此人。

  大致了解孟達的生平履歷後,夏侯尚再拿起孟達寫的投效信仔細看起來。

  這時候他看孟達信中的內容,就不再是猶疑居多,而是有了一絲相信。

  攻打東三郡勝利在望時,劉備突然派劉封奪其兵權。

  襄樊戰役結束後,受劉封牽連被剝奪所有部曲,貶謫為糜暘帳下一小小軍司馬

  這些種種往事,無一不在驗證著孟達信中「名位不保,部曲不存,鷹揚不揚,五內悲愴」這十六個字的真實性。

  以己度人,若是夏侯尚自己突然遭受君主的不白傷害,那他自然心中亦會充滿怨懟。

  況且孟達還並非是劉備純臣。

  最重要的是,夏侯尚召來之前從西城逃來的申儀親信。

  申儀在之前與孟達有過不少交往,申儀的親信可能認識孟達外甥鄧賢及親信李輔。

  後來在申儀親信的辨認下,鄧賢、李輔的身份得到確認。

  而且據申儀親信所說,鄧賢與李輔往日中與孟達形影不離,乃是孟達的心腹爪牙。

  在聽申儀親信這麼說之後,夏侯尚的心中已然有了波瀾。

  至少從目前匯集的信息來觀察,孟達向他寫這封信,是有一定可能是真心投效的。

  想到這,夏侯尚的心中有些火熱。

  孟達現在身為糜暘手下三營主將之一,被糜暘委託駐守漢水水寨的重任。

  若是他一旦投誠,那麼他的大軍進入西城就再無阻礙,可通暢無阻。

  這與夏侯尚心中暗藏的那個野望,交相呼應。

  投誠這事不僅要看投誠之人的真心,更要看投誠之人有沒有被接納的資本。

  只是很快夏侯尚心中的火熱就被滿寵所熄滅。

  滿寵對夏侯尚諫言道:「孟達對劉備有所怨懟乃是常理,然孟達與糜暘恩師法正乃是好友。

  且自孟達投效糜暘以來,糜暘對他頗為信重,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聽到滿寵的諫言,夏侯尚亦點點頭。

  滿寵說的是有道理的,而且從孟達的第一封信看來,他提前交好的意味更多,這也符合孟達的性格—提前為自己準備後路。

  但儘管心中還是有著疑竇,夏侯尚並沒有對孟達有意交好投誠一事完全拋卻腦後。

  他的做法是將孟達的親外甥鄧賢留在武當中,將李輔放回去繼續當做孟達聯絡他的信使。

  而當李輔回到孟達身邊後,孟達臉上雖有著愁思,似在苦惱夏侯尚不信任他,實則內心已經樂開花。

  正如之前糜暘囑咐他的一般,夏侯尚不是無智之人。

  縱算夏侯尚無智,他身旁亦不會缺乏智謀之士,所以單單憑一封信就要夏侯尚相信,那是很難的。

  所以詐降誘敵之策是否能夠成功,不是一日之功,更要看夏侯尚在收到第一封信後的反應。

  而如今夏侯尚的反應,已經證明了他的心中有著一些相信。

  否則他的做法不會是留下鄧賢做人質,然後將李輔放回來做信使。

  在知道這點後,孟達不久後便讓李輔作為信使往武當縣中送出第二封信。

  這封信是糜暘之前寫好給孟達的,若是夏侯尚無有動心,那麼這第二封信就無用處。

  為了保密,亦為了自己的將來,孟達按照糜暘的嚴令,沒有將那夜他與糜暘密謀的事告知旁人,就連鄧賢與李輔亦不知道。

  正因為鄧賢與李輔不知道孟達是假意投效夏侯尚,所以他們二人在送信給夏侯尚時,面對著滿寵與夏侯尚的盤問,一切回答都很符合正常反應。

  並沒有讓夏侯尚與滿寵二人,看出有什麼異常。

  當李輔帶著孟達的第二封信來到武當中時,夏侯尚有些急不可耐的接見了李輔。

  他在李輔手中接過孟達給他的第二封信,認真看了起來:

  「達遠在邊隅,漢水分絕;恩澤教化,未幸撫蒙,而於群山之間,敬陳所懷,懼以往事卑鄙,未見信納。

  夫物有感激,計因變生,古今同理;達今執掌一營,余願足矣,本應銘心立報,永矣無貳。

  豈料暘從未信任,軍中將官多出公安,近日又有誹謗言語流傳,暘漸疑慮。

  郡中大姓申氏,往者多見輸糧草於暘,不料暘惡申氏大族,多番譴責,申氏兄弟勉力申辯,而終不解。

  為脫暘之暴政,申儀立密計,欲北歸命,不幸事露,遂有西城之亂,千人之屠,誅及嬰孩!

  達既目見申氏之悲,且觀暘外寬內忌,殘忍嗜殺,內心惶惶,汗如雨下。

  雖猶活命,憂惕焦灼,未知死日,竟在何時。

  人居世間,猶白駒過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

  今此郡民,雖懼暘威勢而臣服,然大多郡民隱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復為亂。

  暘暗藏險志,時常圖欲北進,修立軍械,輦貲運糧,以為軍儲。

  今暘令達掌軍,是欲責後效,以殺達為趣也。

  申氏傾覆之後,暘素無備,若明公以萬兵從武當入漢水,達便大開水寨,以為內應。

  先前申氏,前後舉事,垂成而敗者,由無外援耳;

  若北軍突襲臨境,傳檄屬城,思詠之民,誰不企踵?

  禍在漏刻,危於投卵,進有前程遠大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得失明顯,無復猶疑。

  達若受罪不測,一則遂暘所願,二則杜絕北歸者心。

  望明公明察秋毫,速賜秘報。達當候望舉動,俟須響應。」

  當看完孟達讓李輔送來的第二封信後,夏侯尚的臉上已經浮現驚喜。

  之前滿寵的勸諫他並沒有忘記,他自身對這一點亦有著疑慮。

  但如今孟達在第二封信中,已經表明他之所以要背叛糜暘的原因是什麼。

  孟達是在自救!

  孟達信中所言的內容,有理有據,其中有不少內容都是可以探查的。

  這讓夏侯尚的心中,對孟達的投誠更加確信不少。

  再加上之前夏侯尚在到達宛城時,曹仁就曾向他言過,之前申儀向他發信請求為內應的事情。

  那時因為西城太快陷落,所以曹仁的大軍都還未出發。

  因為這個往事,曹仁在夏侯尚面前流露憤慨之心。

  在曹仁看來,因為他的推遲行軍,一個奪取漢興郡的大好時機就這麼失去了。

  如今孟達成為申儀第二,有意在漢興郡為魏軍的內應,這讓夏侯尚多了幾分信任的同時,心中的火熱越來越強。

  若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他揚名立萬的時機就在今朝!

  夏侯尚在看完孟達的第二封信後,他當即開始書寫起給孟達的回信。

  如孟達信中所言,他現在處於時刻憂慮的境地之中。

  就算夏侯尚現在不立即派兵與孟達裡應外合,他也應該回信一封送與孟達,表達自己有意向接受他的投誠,這樣才能暫時安撫下孟達。

  否則正如孟達所言,他若是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露出馬腳被糜暘發現,那麼夏侯尚後面想起來會後悔莫及。

  在夏侯尚寫完給孟達的回信之後,他當即讓李輔帶著信件回到水寨中,交予孟達。

  等李輔走後,夏侯尚馬上召集諸將,開始認真探討起孟達投效一事。

  諸將之中滿寵在看完孟達的信箋後,他原本心中的有些疑慮亦漸漸解開。

  但哪怕是看完孟達的來信,心中有些動搖後,他還是建言夏侯尚要多加詳查,莫要中糜暘之計。

  滿寵的性格是屬於很穩重的那種。

  面對著滿寵的三番兩次勸阻,夏侯尚的心中對滿寵不再如往常那般尊重。

  當初曹仁意欲發兵西城之時,正是被滿寵所勸阻。

  連續兩次勸阻之下,夏侯尚覺得滿寵太過保守了。

  兩軍對陣,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豈能事事以穩為主,若是那樣的話,難道等敵人自斃嗎?

  身為將領,就應當善於把握時機,奮勇出擊,這樣才能立下不世之功。

  猶如當初糜暘的公安一戰一般。

  現在夏侯尚心中對孟達的信任,已經壓倒對他的疑慮。

  滿寵見夏侯尚的言語之中,已經有進攻之念,他知道自己無法阻止。

  因此他便希望夏侯尚將此事傳報給曹仁,令曹仁決斷。

  曹仁乃是曹丕親自任命的,三大戰區的最高長官。

  夏侯尚職權上受曹仁管轄,所以他若要有軍事行動,那麼提前上報曹仁乃是應有之義。

  夏侯尚雖然有些不願,但他知道就算他不上報,按照滿寵的性格,他亦會將此事上報給曹仁。

  況且他現在心中,還是有著疑慮的,他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

  所以夏侯尚便聽從滿寵的建議,將孟達投效欲作內應一事命人上報給曹仁。

  但夏侯尚不僅上書給曹仁,他還另外派人攜帶一封密奏,快馬送往洛陽呈報給曹丕。

  當李輔攜帶著夏侯尚的回信回到孟達身邊時,孟達迫不及待的打開夏侯尚的回信看了起來。

  在夏侯尚的回信中,他開始流露出對孟達的關懷之意,同時他還在言語中透露出,讓孟達多堅持一段時日的意思。

  從夏侯尚的回信中可以知道,他心中對孟達的投效之意已經越來越信任。

  但夏侯尚在回信中,大多只是安撫寬慰之語,並沒有開始與他商談「共舉大事」,這就說明夏侯尚心中還有著疑慮。

  當得知這種情況後,孟達令李輔先下去好好休息。

  而後他自己在深夜時,獨自離開水寨,前往縣城中與糜暘相見。

  得知孟達求見後,糜暘立馬接見了他。

  在糜暘身前,孟達恭敬地奉上了夏侯尚的回信。

  當糜暘看完夏侯尚的回信後,頭腦中不停地在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走。

  目前夏侯尚很明顯已經有所動心,但是曹魏人才眾多,仍然不可以掉以輕心。

  在思索一番後,糜暘對孟達耳語了一番。

  當孟達聽完糜暘的話語之後,他的臉上浮現不可思議的神色。

  他怎麼都沒想到,糜暘會讓他如此做。

  但孟達看著糜暘堅定及期待的神色,他想到自己連外甥都送出去了,這時候他已經沒有退路了,於是他只能對著糜暘一拜表示領命。

  隨後糜暘令孟達先回水寨中好好休息,等待他下一步的指令。

  在孟達離去之後,糜暘馬上召來丁封。

  丁封是漢興督郵,主要任務是巡查郡內諸縣,察舉奸詭。

  但因為漢興郡中轄縣不多,加上糜暘既是太守,又是一軍主將,所以糜暘亦讓丁封協助王安察舉軍中不法事。

  之前在漢興郡中流傳的關於孟達不忠的流言,正是在糜暘的授意下,讓丁封釋放出去的。

  在丁封到來之後,糜暘對著丁封言道:「若是有人對我不忠,崇業會怎麼做呢?」

  面對糜暘的詢問,丁封的臉上立即浮現憤怒之色。

  他猜到糜暘所說的那人可能就是孟達。

  之前糜暘讓他散播孟達不忠的流言,丁封就覺得糜暘可能從某些方面察覺到孟達有不忠之心。

  所以他讓自己先製造輿論,好為他接下來擒拿孟達做好準備。

  糜暘是他的賜字恩人,對於糜暘的詢問,丁封斬釘截鐵的回答道:

  「願為將軍效死!」

  聽到丁封的這句話後,糜暘笑著點頭。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