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命已經完成後,虞翻只想早點離開這公安城之中。【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可就在虞翻要走的時候,糜暘叫住了他。
「虞君。」
「當年先主孫伯符在位時,對汝是何等鍾愛。」
「彼待汝以朋友之禮,奉你為彼之功曹。」
「而你亦不負吳侯厚愛,為其穩定東南半壁。」
「因感吳侯對汝之恩,你數次懇切直諫。」
「因感吳侯對汝之恩,你自稱為吳侯「家寶」。」
「當年吳侯與虞君,君臣相知之事跡,亦是流傳一時,令人艷羨。」
「但如今,孫權在位,因你數次直諫就將你貶謫不用,你心中豈無怨乎!」
「夠了!」
糜暘正欲再說,但虞翻卻是被說中了心中的痛點一般,開始暴跳如雷起來。
虞翻此時因為氣憤,臉色一片鐵青,他對著糜暘言道:「你無需離間吾與孫將軍。」
「吳侯對吾有知遇寵信之恩。
其不幸早亡,但吾不是忘恩負義之人,自然會將對其的忠心轉到孫將軍身上。」
見虞翻如此氣憤,糜暘也打住了話語。
見糜暘已經不再出言離間,虞翻拂袖踏上吊籃,就在他隨著吊籃緩緩降落之時。
糜暘的一句話從城上飄然而至虞翻耳中。
「吳侯對你有大恩,虞君知恩圖報匡扶其弟,這種君臣相知情誼真是感人肺腑。」
「但就是不知吳侯子嗣今何在也。」
「可為新任吳侯也?」
糜暘此話一出,氣的虞翻一掌重重擊在吊籃邊上。
不是不說了麼。
糜暘的這句話,就連孫桓聽後,也臉色大變。
這一刻虞翻剛好經過孫桓身旁,他二人再次四目相對。
但此時這二人眼中,都充滿了濃濃的愧疚之色。
隨後這二人眼神,都下意識地從對方身上移開。
當年孫桓之父孫河,其真正忠心的人乃是孫策。
而且也是孫策將孫河改姓為孫,列為宗親。
這種父輩之間的深厚君臣情誼,孫桓從小便有聽其兄長提過。
在與孫策都有著深厚淵源的虞翻與孫桓耳中,當糜暘提及孫策的兒子孫紹時,這二人臉上都流露出愧疚之色。
不是因為孫紹現今已經死於非命,而是他們二人都沒有完成當初孫策的委託。
孫策雖然在臨死之前將兵權交予孫權,令其保守江東。
但他當時吳侯的爵位,卻並沒有傳給孫權。
雖然孫策當時為了江東穩定,並沒有對他唯一的兒子做出什麼特別安排。
但從他不將爵位一併傳給孫權,並且為他兒子命名紹一字來看,孫策是希望孫紹繼承他的爵位的。
紹一字本就有繼承的意思。
畢竟孫策用生命掙來的爵位,想傳給自己的兒子,本無可厚非。
而孫策當時並沒有在江東群臣之前明言此事。
孫策為的就是維護孫權的威望,並且保證他的繼位沒有任何波折。
孫策將自己所有的權勢給了孫權,並且在死之前還為孫權著想。
他以為在他死後,在孫紹長大成人後,這個他寵愛的嫡親弟弟就會完成他這個遺願。
但近二十年過去了,孫紹早已長大成人,孫權卻好似將這件事給忘了一般。
不止孫權,全部的江東諸臣,都好像將此事給忘了。
甚至在他們的有意忽略之下,貌似好像孫策根本就沒有後代一般。
近二十年過去了,真正為江東開國之主的孫策的遺願,卻還沒有完成。
這怎麼能不讓與虞翻與孫桓二人感到愧疚。
而在愧疚之後,這二人心中就想起了這些年來,孫權對孫紹的種種舉措。
越想這二人心中越不好受。
有些被刻意遺忘的事,一旦被想起,那麼思緒就會如潮水一般湧來。
並且這潮水會不斷衝擊著他們原本的觀念。
正在下城的虞翻目光清冷,不知在想著什麼。
懸掛城頭的孫桓則不再嗚鳴,似乎有所感觸。
城牆上,于禁問糜暘道,「子晟,離間一個位卑權輕的虞仲翔有何用?」
面對于禁的疑問,糜暘笑答道,「吾這怎麼能說是離間呢?吾只是在提醒虞仲翔一些事實而已。
虞仲翔如今雖位卑權輕,但他乃是江東大族出身。
因其出身,雖其官職不高,但其在江東大族中威望之高,乃是翹楚之選。」
「這樣的人,他的想法是會影響到許多人的。」
言語之見,糜暘語氣篤定。
其實不止後世人多笑江東戰力拉胯,當世許多人也瞧不起孫權,例如關羽。
但其實江東給人一種戰力拉胯的感覺,並不是江東士卒戰力不高,是他們碰上了一個戰力嚴重負數的主君。
丹陽步卒甲天下。
當年曹操還曾專門到過丹陽郡中,以求募得精兵。
能被曹操看上的兵源,可見江東士卒的戰力是很強的。
在孫策提領江東之時,誰會言江東戰力不行?
孫家旗幟所向,每城必下,這就是當時孫策給世人的印象。
可是孫權繼位後,屢戰屢敗,將整個江東的銳氣給耗光了。
赤壁之戰時,世人多笑張昭等元從之臣主降。
但那時其實是因為孫權的表現,已經讓張昭失望之極。
孫權打個江夏郡打了好幾年。
重點是那江夏郡,所有的精銳早就在孫策在位時,就已經被他打的全軍覆沒了。
就這種武略,讓張昭等人怎麼會對孫權有信心?
赤壁之戰時,要是孫策還在,張昭這性格剛強的老頭,大概率不會想到投降一事。
而隨著孫權的武略失敗,給眾人造成的信心不足。
自然而然,江東諸臣就會懷念起孫策時代他們的風光。
而在孫策死了之後,他們對孫策的這種懷念,自然就會轉移到孫策的兒子孫紹身上。
糜暘今日主動在虞翻面前,提起孫權對孫紹的不公,提起孫紹這個孫策兒子的存在,就是在虞翻心中放大虞翻對孫策的思念。
現在不會有多大用。
但無疑的,這個舉動會在虞翻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在將來總有一日會茁壯成長,直至最後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最後捅破江東的天。
包括那城頭之下的孫桓。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只是這種心思不足為外人道也。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