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死局

  國內局勢因為太后的出面,已經完全穩定了下來,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再癱瘓了良久之後,再一次隆隆運轉起來。【Google搜索】作為曾經的當世第二大國,楚國的蘊藏在水下的實力,開始逐一浮出水面,整個國家再時隔數十年後,再一次被動員了起來。

  文有頭,武有序。

  各地糧庫被逐一打開,加征的戰爭稅源源不絕的流向國庫,青壯募集成軍,並一隊一隊的開向戰區,其中第一批援軍馬上就要抵達荊湖。而從西部調回來的西軍也已經出發了大半個月了,似乎楚國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閔若兮不需要再擔心什麼了。

  但這,並不是閔若英想要的。

  全國動員,戰時體制,只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所有的權力都在向著軍隊一方集中,作為首輔的馬向東,在這個體制之中,只是軍隊首腦的輔助人員,後勤大管家。按照朝廷頒下來的旨意,這個軍事首腦是誰?是程務本。

  馬上下旨命令中旨結束戰時體制嗎?這是不可能的,一來,現在齊楚兩國仍然處在戰爭狀態,就算齊人面臨著內部問題,但閔若英很清楚,撲滅內部的叛亂對於齊人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齊人的刀鋒並沒有收回去,進行全國的戰爭總動員,是必須的。二來,作為一個龐大的國家,一旦全力以赴做某一件事情的話,那是帶著巨大的慣性的,不是想回頭,就能回得了頭了的。三來,這個旨意是太后頒布的,作為兒子,閔若英也不可能一回國,立即就全面否定這一切,這是在赤裸裸的打太后的臉,說您老有家搞錯了。但真錯了嗎?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自然不錯。既然不錯,為什麼要廢除呢?皇帝在想什麼呢?

  這些問題,只要有人深想一下,馬上就會聯繫到程務本身上去,就會想到,皇帝要收拾程務本了。

  這個問題一旦大白於天下,那麼楚國只怕馬上就會起內亂。先不說程務本有什麼反應,單是國內的人心,就要出現大問題。現在,一個戰時體制,將楚國的人心好不容易聚攏到了一齊,一旦這口氣散了,想要重新聚起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程務本,竟然一時之間動不得了。」左思右想之下,羅良還是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本來按照他們原本的想示,一回國,就要收拾掉程務本的,四萬火鳳軍便是他們的倚仗,但等他們回到國內,卻發現,一切都已經大變樣了。「陛下,太后懿旨是頒行天下的,只能來日徐圖機會了。只要撐過了這一段時間,解除了齊楚之間的危機,那麼,自然就可以結速戰時管制狀態,國家重回正常體制,那個時候,機會自然就來了。而且,並不那麼引人注目。」

  閔若英咬牙切齒,但卻又不得不承認,羅良說得一切都是實情,現在動了程務本,只怕當真會引來不測之禍,全面崩盤也是說不定的。

  這一天時間,他一直在細細地看著朝廷發到玉泉來的邸報,最終得出來的結論,所有的一切,都是從自己的妹妹回到上京城之中開始逆轉的。

  從她到了上京城,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加強程務本的權力和實力在努力,從表面上看來,這一切都是為了楚國著想,但實則上,卻讓自己這個皇帝處於了一個尷尬之極的處境。

  「我真是有一個好妹妹啊!」他緊緊地握著拳頭,憤怒不已。

  羅良亦是默然不語,事到如今,他們怎麼還不明白,齊楚大戰,純粹就是一個大坑,齊國人和明國人聯手做了一場大戲,將大楚引誘得一頭栽了進去,然後損兵折將,幾乎輔得一無所有。這一場大戲的最終結果,便是楚國損失掉了幾乎所有的東部邊軍,失去了昆凌關以及東部六郡,而明國卻從齊國人手裡奪回了他們數年之前失去的武陵,桃園,益陽三郡之地,將與齊國的邊境線,重新推回到了昭關一邊。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對付楚國,齊國將他們的軍隊幾乎全都抽調到了東部,明國那一頭,幾乎是沒有什麼防備的。

  明齊各有所得,唯獨就是坑了大楚。

  在戰爭的最後關頭,明國卻又跳出來當好人了,先是在昭關大舉出兵,騷擾齊境,接著又在西北幫助武騰拿下靈川,使得武騰能夠深入齊國西北部,為主戰場分擔壓力,這些舉動,使得楚國上下,一致認為明國真是姻親之國,實在是夠朋友啊。

  可這個朋友,的的確確是一個當面喊哥哥,背後摸傢伙的混帳。

  可這一切,能向國民說明嗎?不能,說清楚了,豈非就是自己打臉,自己說自己是一個大笨蛋,上了人家的惡當?那皇帝還有何威信可言,還有何臉面?

  人家挖了一個坑,你就傻傻的跳下去?

  「陛下,昭華公主畢竟是明國的皇后,有些事情,也不見得就是心甘情願的。」羅良只能勸解,他總不能說昭華公主是個大大的壞蛋,這些話,閔若英可以說,他卻是說不得的。

  「什麼不是心甘情願?嘿嘿,你看她在上京城的舉動就能猜到他要幹什麼了!」閔若英惡狠狠地道:「楊青還沒有回來嗎?」

  楊青是先期秘密回國的,本來是準備應對程務本一事的,現在,這件事情,卻是只能推後了。

  「還沒有消息,不過事情已經成了這樣,他恐怕也會馬上趕回來了。」羅良道:「陛下,龐軍那些人,只怕就只能先釋放了。」

  「什麼龐軍?」閔若英問道。

  「就是那幾個從東部邊軍過來幫助陳度守城的軍官。」羅良解釋道:「羅虎進城之後,便將他們收押了,早前陳度來晉見陛下的時候,還向陛下求情來著。既然現在不能對程務本怎麼樣了,這幾個還是放了好。也算賣陳度一個人情。」

  「幾個小蝦米,放了就放了吧。不過你覺得這個陳度,能信任嗎?他會不會已經投奔了程務本?」閔若英道。

  「這個應當不會。」羅良道,「此人是一個正統的官員,中規中矩,他對陛下的忠心應當沒有問題。更何況,他現在手裡有近兩萬的兵,陛下也是應當抓住的。」

  「我說得不錯。據羅虎說,除了那幾千郡兵之外,剩下的士兵都是從東部六郡之中的難民招募的,這些人現在家破人亡,相當仇恨齊國人,而且已經訓練得有了一些底子,用不了多長時間,便能成為一支不錯的軍隊,的確應當抓在手中。」閔若英道:「既然陳度開了口,就放了那幾個人吧,讓他滾回程務本那裡去,別在我的面前礙眼了。」

  閔若英是相當的鬱悶。

  現在的情形,已經由不得他了。想要收拾程務本,就必須等他回到京城,然後先結束戰時管制狀態,將權力一步一步的先從程務本手裡拿回來,再想法子削減程務本手中的實力,待到一切時機成熟,只怕要耗上好幾年的功夫。而且程務本會束手待斃嗎?

  當然不可能。閔若英不認為程務本還會像數年之前,自己一紙詔書就能將其召回了,那時候,先帝餘威尚在,現在自己這一仗打得大敗虧輸,程務本這個事先大力反對對齊戰爭的人,顯然是占了理,而且自己不走荊湖一線,已經明確的給他發出了信號,程務本不是傻瓜,不可能乖乖的回來送死的。

  「陛下,要想試探程務本的話,陛下可以發一道旨音給他,讓他馬上自荊湖來玉泉,與陛下會商軍務,如果他來了……」

  「他來了,也不可能就這樣幹掉他!」閔若英冷冷地道:「現在的情勢,如果幹掉他的話,荊湖馬上就會大亂,而在荊湖對面,齊軍已經匯集了數萬大軍了。」

  「當然不是殺掉他,如果他來了,陛下可以溫言撫慰,以安其心。」羅良道:「以此消減他對陛下的疑心,從而為以後剪除此人做準備。」

  「如果他不來呢?」閔若英問道。

  「他不來,就說明他對陛下已經毫無忠誠可言了。」羅良冷哼道:「那陛下就更要著手準備剪除此人了。而且要派上議事日程的最頭裡,因為每過一天,此人的實力就會增加一點,到得最後,就是尾大不掉了。」

  閔若英眼前一亮,「不錯,這是一個辦法,他不奉詔,那以後朕要剪除他,便更加的理直氣壯。你馬上下去讓人擬旨,傳召程務本到玉泉晉見。」

  「是,陛下。」羅良微笑答道,心中卻是得意無比,這是一個死局,程務本來或者不來,都是死路一條,只不過是時間上的長短而已。程務本一死,能主持以荊湖為中心的第二條防線的人選,除了自己,還有誰人有資格?

  羅良從來不認為自己比程務本差,這一次的失敗,只是敵人太狡滑,誰能想到,齊明兩個正在大打出手的國家,居然會在暗地裡聯手一起來坑楚國呢?自己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現在的楚國,如果讓程務本當道,自己便沒有了容身之地,只有程務本死了,自己才會徹底走出對方的陰影。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