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採訪鬼才

  他們開始八仙過海,各自施展手段。

  於是後面來拜託李浩宇參加訪談的人,不僅級別越來越高,他們的方法也越來越巧妙了。他們軟硬兼施之下。

  像蘇強這個級別的職場菜鳥根本沒法拒絕。

  蘇強也不好再做主了。

  他只能來詢問李浩宇的意見。

  李浩宇知道這個事情也覺得有點棘手,演員排練到關鍵時刻了。李浩宇短時間內還不打算放他們出去,他自己去接受採訪倒是無所謂。

  最主要的是那麼多家電視台邀約。

  他也不可能一一答應。

  畢竟他就一個人精力有限,現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正處在衝刺第一的關鍵時刻,他也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接受那麼多的採訪。

  但是一個都不去也不好,畢竟那些人不知道怎麼走關係的。

  甚至有幾個拜託是台長歐泰打過來的,他雖然沒有明說李浩宇一定要參加,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幾個節目最快參加一下。

  算起來江州電視台以前還欠人家人情,如今也算是互相幫助了。台長都說得這麼謙卑了,這讓李浩宇也不好直接拒絕了。

  所以李浩宇思考一番之後,沒有全部拒絕邀約。

  畢竟李浩宇現在也不是單打獨鬥了,他手底下還有一群人。自己不給他們面子沒什麼關係,但是蘇強他們免不了還要和他們打交道。

  還是給他們幾分薄面吧,就算是自己之後也會求到他們身上。花花轎子眾人抬,還是廣結善緣比較好。

  大家都是掌握話語權的人,還是多給對方幾分薄面吧!不然之後萬一出了什麼事情,連個幫腔的人也沒有。

  李浩宇還是決定選一兩家口碑好的訪談節目,去一去吧!首先排除《魯雨有約》這種神奇且帶有因果律的節目,李浩宇可不像一些人那麼頭鐵。

  雖然不能把全部喜劇演員都帶過去,但是在已經排練錄製完成的演員里,還是可以挑選幾個有話題度的演員一起去。

  這其實也是一種雙贏,對方賺了收視率自己也能再沖一衝節目熱度,這也相當於變相給節目宣傳了。

  沒有辦法了,李浩宇帶著幾個喜劇演員開啟了趕場模式。

  其實訪談節目的套路大差不差,無非就是訪談節目製作團隊提前和李浩宇聊好訪談內容,然後坐下來聊一聊,最後剪吧剪吧,大致就這麼個套路吧。

  流程是沒有什麼新意,毫無疑問訪談類節目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節目形式,用極簡的形式直抵人心,用面對面的對話,探究被採訪者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信息的獲取,簡單直接。🐝ൠ  😝🌷

  所以節目能不能出彩,基本全看主持人和嘉賓的發揮了。

  李浩宇之前也參加了很多訪談節目,有些訪談套路基本比主持人都熟了。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無外乎就是三種。

  熟人談話、半熟人談話和陌生人談話這三種感覺。

  熟人談話,一般來說採訪者和被採訪者之間是彼此熟悉的,甚至會有一定的私交,這樣的一期訪談節目裡,觀眾會感受到明顯的輕鬆感,節目會很熱鬧。

  這種訪談的優點是真正地彼此熟悉,會知道底線在哪兒,所以有分寸感,也會因為私交甚密,氛圍一般都會很好。

  也會因為過於了解,會「突發」產生一些新的秘密,以此製造節目話題。

  至於半熟人談話的話,那就是採訪者和被採訪者之間僅僅只是認識,還遠未到熟悉的程度,但是也會有一些交集存在。

  這樣的訪談當然會有一定的新鮮感,但處理得不好,也會有明顯的距離感。

  陌生人談話就更不用多說了,最大程度地好奇感。這三種談話模式無所謂高低,各有各的優劣勢,也各有各的看點和受眾。

  但李浩宇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他對於娛樂圈來說基本就是純粹的隱形人了。

  江州電視台之前《中秋奇妙夜》大火的時候,最出圈的人是舞蹈小姐姐。每個人都漲粉數十萬,李浩宇的個人粉絲卻仍舊寥寥無幾。

  李浩宇之前嘴上不說,其實心裡氣得夠嗆。

  雖然李浩宇也不期待漲多少粉絲,但那麼明顯的差距,實在瞧不起人了。因此甚至被林妙妙笑了好久。他也是要臉的人,不蒸饅頭爭口氣。

  於是,李浩宇在接下來訪談節目火力全開了。李浩宇根本不用主持人引導自己,就開始講段子說故事,還時不時「調戲一下觀眾。」

  簡直比主持人還像一個主持人。

  這也讓那些訪談節目組導演大喜過望。

  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管李浩宇再怎麼有才華。畢竟他很年輕也沒有什麼經歷。再加上之前從未上過訪談節目,他能夠不怯場就已經不錯了。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李浩宇比他們想像得要「有趣」得多。比如有一個主持人問李浩宇,他為啥會走上製片人的道路的時候。

  李浩宇沒有說高大上的理由。

  而是說自己能成製片人,是因為不想再做普通文桉了。

  「這樣可以明目張胆地睡懶覺,還可以不用擔心開不完的會。還可以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還有人問,李浩宇在自己的節目《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為什麼話那麼少。

  李浩宇解釋道,「有沒有可能是我沒什麼文化不會說話,所以擔心露怯呢?」

  聽到這裡,對面的美女主持人瞪大眼睛。

  她張大嘴,好奇地反問了下面這句話。

  「您沒什麼文化?」

  李浩宇點點頭,一本正經說:「其實有很多影評人說我節目幹練不拖沓,其實那是因為我知道一個道理。」

  「不會說話的時候閉嘴就行了,什麼都不做就代表也不會有什麼錯。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加一下以為觀眾會喜歡的東西。」

  李浩宇這句話一出:

  原本嚴肅臉的女主持人也繃不住了。

  她笑得很開心,最後的職業素養也只是用手遮住嘴保持笑不露齒,這還只是李浩宇臨場發揮的冰山一角。

  李浩宇在每個訪談節目都整出了不少花活。

  這可樂壞了那些訪談節目的製片人。

  李浩宇一個人的發揮,撐起了整個訪談節目的笑果也並不為過。就算是一些嚴肅題材的訪談節目,李浩宇表現得也堪稱完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節目,就是以辛辣提問而爆火的女主持人易立競的《遇見》。

  她問李浩宇,「你為什麼會選擇製作一檔喜劇綜藝?《中秋奇妙夜》是我很喜歡的節目,不僅內容優秀還兼具人文主義關懷。」

  「為啥《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我看不到了,這是商業化的妥協嗎?」

  李浩宇聽了這個女主持人的提問。

  他忍不住皺了皺眉。

  他實在想不明白眼前這個女人,居然還被評為過最好的人物訪談記者。這下子李浩宇真是繃不住了。

  真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嗎?

  其實李浩宇已經耐著性子回答他好久了。

  但她的所有問題既無思想深度,也不具備社會關切性。一個好的人物訪談記者應當引導受採訪者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人物的立體。

  在人物訪談上,主角是被採訪對象而非記者本人,在問題上儘量避免出現記者的主觀立場和主觀判斷。

  因為一旦記者出現主觀預設立場,那麼整個人物訪談就失去了原本的新聞價值。

  節目給觀眾所展現的也不是人物的本身,而是一場「耍猴」。

  最典型的就是一名知名女主持人在訪問院士的時候,兩人對環保問題提出了探討。院士提出應該按人口來分配排放權,才是公平的做法。

  當時,女主持人提出一個自以為犀利的問題:「我們是人口大國,如果這麼一乘的話,那基數不就大了去了?」

  院士也不慣著她當即反駁道,「我就問你,中國人是不是人?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中國人,就應該少排?」

  「科學家有主流嗎?」

  「科學是根據人多人少來定的嗎?」

  這其實就和易立競今天訪問李浩宇是一樣的。

  知名女主持人的問題;她不自量力地預設立場,結果被院士實力回擊。

  她不是輸在了知識層面,而是暴露了她自己作為一名記者違背了客觀中立原則。

  而易立競甚至比之前那位女主持人還過分。

  她的採訪之所以給李浩宇如此強烈的不適感,其原因在於她以上帝的視角去有意刁難,還先拋出一個「有罪推定」的假設條件並故意挖坑:

  她慣用的套路就是:用個人主觀的結論來否定採訪者的解釋,亦或者跳開財富值的解釋,直接開始進入下個問題開始繼續埋坑。

  這樣觀眾就在上一題的原假設,在沒有被拒絕的情況下進入下一個「有罪推定」環節,繼續挖坑、埋坑無限循環,步步緊逼直到對方心理防線崩潰。

  最終的結果無非只有兩個,讓你失去理智拼命地解釋或者發怒。

  此時無知圍觀群眾就會說:「看吧,做賊心虛,他急眼了。」

  或者你順著他的邏輯下套承認了預設的罪名,自己會產生自我懷疑,此時無知圍觀群眾又會說:「看她又開始清醒戳破虛偽人設」。

  但這一套小伎倆,在李浩宇這個老江湖面前根本行不通。

  他一看易立競是來找茬的。

  那,干就完了!

  李浩宇面對易立競的提問直接回應道,「我覺得你說的就是錯的。」

  李浩宇根本不慣著她,直接反駁道。

  「怎麼能說喜劇節目沒有人文內涵呢?」

  要知道人世間很多事其實用幾個笑話就能概括。再說了生活真的很辛苦,能讓觀眾們開心地笑一笑難道不是很寶貴的事情嗎?」

  易立競面對李浩宇的反問。

  她一時間語塞了。

  她很少遇到這種敢於反問的嘉賓,但她不想輕易認輸,試圖想要找出李浩宇的破綻於是繼續施壓說道,「這是你試圖解釋什麼嗎?」

  李浩宇笑了笑,「這還需要解釋嗎?這就是我的價值觀,我的作品不是最好的證明了嗎?」

  「我是一個節目製片人,《中秋奇妙夜》《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都是我交給觀眾的答卷。我還需要解釋什麼嗎?」

  易立競繼續試圖挖坑,「這就是你代表年輕群體發聲的態度嗎?」

  李浩宇看了一眼眼前這個女人。

  她還真是居心叵測啊!

  一般人乍一聽她這麼說,也許還會很開心,畢竟很少有人會拒絕代表年輕人。但殊不知如果輕易接下話來,就中了她的下懷。

  這其實是一個大坑,用這樣看似無害的話企圖讓李浩宇入坑。

  很多人估計下意識地會說到,「我覺得我們年輕人就應該…………」

  但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背後其實是萬丈深淵,莫名其妙就陷入了群體對立之中。

  李浩宇甚至都能猜出易立競的下一句話。

  「這是你對社會現狀的抗議嗎?」

  其實破解起來也很簡單,就是要對自己說的話有最終解釋權,而不是讓對方給你下定義。

  所有主動對你的話語進行名詞解釋的人,最終的目的是要用你說出的話置你於死地。

  李浩宇繼續說道,「我覺得我代表不了任何人,這只是我個人的表達。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我以前一直有個毛病,就是喜歡用想法維護自己的正確性。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根本沒這個必要。」

  「每個人都只看到了同一個事物的不同面時,其實每個人的見解都是對的,而且綜合起來可以讓我們對這個事物理解得更全面。」

  「易立競小姐,你覺得我這個說的對嗎?」

  易立競聽完陷入了沉默。

  李浩宇見狀也沒有乘勝追擊。

  李浩宇看了一下手錶,節目的錄製時間已經遠遠超出了。應該有足夠的素材剪輯了,也該結束這場訪談了。

  製片人看有爆點了,才慢悠悠地上來打圓場。一旁的攝影師也關閉了攝像機,開始閒聊起來了。

  寒暄之後,李浩宇看著仍舊沉默的易立競。

  他低聲說道,「你其實挺不錯的,就是缺乏了一點同理心。採訪其實是一場人情的抵達。如果你換一個採訪方式,或許更加別開生面。」

  說完,李浩宇也不等易立競的反應。

  直接揚長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