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仁君(一更)

  聲音傳來的方向,兩三人一邊歡歡喜喜地跑了過來,一邊喊著:

  「剛剛康王府的人找到了一個孩子。Google搜索」

  「那孩子是逃出來的!」

  街道上宛如一鍋沸騰的水般喧囂起來,路人們自發地傳遞著這個好消息。

  雖然不知道其他孩子怎麼樣了,但現在至少是有個好兆頭。

  街尾的方向,一個清瘦的青衣男子抱著個藍花襖子的女童從一條巷子裡沖了出來,男子的步伐跌跌撞撞,身形踉蹌。

  他身後不遠處跟著兩個高大矯健、腰跨長刀的侍衛,呈護衛性的姿態。

  「姑娘,這不是剛剛那個張書生嗎?」卷碧從窗口張望了出去,眯眼打量著那個距離她們至少有八九丈遠的青衣書生。

  抱著孩子衝出來的人的確是張書生。

  此刻,張書生的手裡沒再捏著那張視若珍寶的畫像,他雙臂緊緊地抱著女童,神情激動而又振奮,臉上布滿了一道道淚痕,仿佛怕人把孩子從他臂彎里搶走似的。

  卷碧離得有些遠,只依稀能看到那女童臉上髒污,身上到處是傷,襖子上還沾了刺眼的鮮血,女童瘦小的身子不安地縮在張書生的懷裡。

  兩個侍衛把他們安頓在茶攤,就走了,說是要回去稟報王爺。

  周圍那些熱心的百姓連忙朝張書生父女倆圍了上去,有的讓他們去街邊的茶攤坐下,有的端來了茶,有的人自告奮勇地跑去附近的醫館請大夫,也有的人衝上前對著女童問東問西:

  「小姑娘,你有看到我家娃子嗎?他右邊眉毛上有顆大痣。」

  「還有我孫兒,他長了個圓滾滾的大頭,很好認的!」

  「我閨女右手背上有塊胎記……」

  「……」

  那些家裡丟了孩子的人全都是心急如焚,恨不得掰開女童的嘴,讓她把知道的全都如數道來。

  一群人圍在張書生父女倆的周圍,形成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女童像受了驚的兔子似的,瑟瑟發抖,把小臉埋進了父親的胸膛里,說不出話來。

  張書生眉頭緊皺,滿面怒容,眼底更是燃著熊熊的怒火,咬牙切齒道:「我家囡囡是從宮裡逃出來的!」

  「宮裡的大公主得了重病,需要小孩子的心頭血來煉心丹治病。」

  「他們就擄了很多小孩進宮,我家囡囡是歷盡千辛萬苦這才逃了出來,幸好被康王府的侍衛及時找到了。」

  張書生越說越是後怕,抱著女兒的雙臂不住地發著抖,臉色依然慘白。

  要不是康王的侍衛及時找到了他的女兒,女兒這麼一個體弱的小孩又能逃多遠,怕不是早被宮裡那些惡人給抓回去了。

  張書生的這番話猶如天際炸響一記轟雷,震得眾人皆是渾身一顫,難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上清真人……」張書生懷裡的女童瑟瑟發抖地抬起頭來,聲音顫顫巍巍,「是上清真人。」

  女童的臉色慘白如紙,「哇」地哭出了聲,嚎啕大哭。

  眾人更驚,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全都變了臉色。

  給大公主看病,為大公主煉心丹的竟是上清真人!

  也就是說,取孩童心頭血的事是真的?!

  卷碧聽著也是心驚不已,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對顧燕飛道:「姑娘,這心頭血莫不是……」

  「從心臟處開洞,取一碗心頭熱血。」顧燕飛淡淡道,還作勢對著卷碧的心口劃了一刀。

  卷碧雙眸猛地瞪大,臉上微微褪了血色,「那取了心頭血,豈不是會要了那些孩子的命?」

  顧燕飛沒再說話,慢慢地喝著茶。

  卷碧只覺心口發涼。

  下方的茶棚中,一個老者訥訥道:「皇上是仁君,一向對下寬仁。」

  「這不可能吧!」

  周邊也有幾人或蹙眉或拈鬚地露出猶豫之色。

  這句質疑聲對於滿腔義憤的張書生來說,就像是有人指著他的鼻子說他胡說八道,信口捏造。

  張書生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張略顯蠟黃的面龐憋得通紅通紅,憤憤然道:「我所言句句是真!如有虛言,五雷轟頂!」

  張書生這麼一說,大部分人就算之前有那麼一絲絲懷疑,現在也信了。

  那些丟了孩子的人驚得雙腿發軟地跪坐在地上,有人如喪考妣地哀嚎,有人神情悲愴地反覆捶地,有人失魂落魄地喊著自家孩子的名字。

  他們的孩子要真的被抓去給大公主煉丹,那麼他們還能怎麼辦,總不能衝去皇宮要人吧。

  在場的百姓們都被感染了這種悲傷的情緒,試想一下,如果是自家的孩子被宮裡的貴人抓去挖了心頭血,他們也同樣會心痛,會憤懣,會不甘。

  街道越來越嘈雜,越來越鼓譟。

  一個捶地痛哭的中年婦女忽然擦了擦淚,從地上爬了起來,悲憤地說道:「不行,我要去找我的栓子,那可是我懷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的獨苗苗。」

  「我去求皇上,哪怕用我的命抵我家栓子一命也成!」

  她這麼一說,眾人不禁露出感動唏噓之色。

  真真一片天下父母心啊。

  張書生更是心有同感,為了找回他的女兒,他也不惜賠上他的性命。

  天子腳下,竟然如此無法無天!

  張書生咬牙道:「我這就去長安右門告御狀,我要問問皇上,是不是為了救大公主,其它所有的孩子都該死,我們這些庶民的子女就活該給貴人當藥引嗎?!」

  「我要去敲登聞鼓!」

  「囡囡,爹帶著你一起去敲登聞鼓,為你討一個公道!」

  太祖皇帝在長安右門設了登聞鼓,凡有冤屈者,可擊響登聞鼓鳴冤,只是擊鼓者需受三十棍棒,此案方能被受理,直達天聽。

  張書生雙眼通紅地看著女兒,胸口洶湧著滔天的怒浪。

  女童緊緊地抓著張書生的衣襟,抽噎著哭個不停,那止不住的淚水染濕了父親的衣襟。

  中年婦女又用袖口擦了擦淚,堅定地說道:「我和你一起去!」

  張書生抱著懷中嬌小狼狽的女兒站起身來,大步流星地朝著皇宮方向走去,帶著一種一往無前的決心。

  百姓們面面相覷,好一陣騷動。

  有人遲疑,有人憤憤,有人茫然無措,更多的人追上了張書生……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