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華夏年》作品

  第203章 《華夏年》作品

  「星,你在看什麼?」

  陳星看了看講台上已經沉入歷史海洋的中年女教師,也輕聲說道:「我把自己在華夏的旅行視頻發到油管上去了,正在看評論呢。」

  「華夏的旅行視頻?星,快分享給我!」

  這個叫柯雷吉的同學興致勃勃。

  華夏在很多西方人眼裡都是一塊處女地,這裡有熱情的華夏人,有豐富的地理多樣性,有著獨特的種族風俗,這些在他們看來都是很新奇,很神秘的。

  但是……去的人很少。

  法國學生們如果要挑選一個地方旅遊,那可以去北歐,去看看冰雪世界,然後去南歐,看義大利,西班牙什麼的,感受一下南歐風情,卻很少有人去華夏。

  因為神秘。

  神秘就代表著可怕。

  並不阻止老外們去了解華夏,但關鍵是他們看不懂華夏的文字啊,所以他們了解華夏還是在各種英文的社交媒體上。

  但幾乎所有美化國內的視頻,都會有人出來搗蛋。

  說國內什麼什麼不好,又什麼不自由啦,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啦,連茶葉蛋都吃不起啦,治安很差啦。

  這些言論阻止了很多想要去華夏旅遊的人。

  近些年隨著華夏國際地位的崛起,相信這些言論的外國人才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外國人還會在視頻下和唱衰華夏的人爭吵起來,這也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

  現如今,就算那些稍微小一點的景點也能看到外國人來旅遊了。

  柯雷吉是一個挪威攝影師,比陳星大了六歲,正在計劃兩個月後的旅行。

  說道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國的假期問題了,對國內學生而言歐洲大學假期是很多的,但對歐洲人來說,對法國也是羨慕嫉妒恨的,巴黎的很多大學甚至還能自主決定報名日期的權利。

  比如說,一個學期的開頭是九月份,原則上來說暑假是從六月八號到九月八號,但很多學校的學生可以在九月底才來報名,然後學校從十月份開始正式進入到課程學習。

  六月初,到九月底。

  這接近四個月的時間,完全夠學生們來一次環球旅行了。

  只要別走路環球,怎麼玩都行。

  「你想去華夏?」

  「有點這個意思,我看網絡上的照片都很漂亮,你們華夏人也很熱情。」

  陳星把自己的視頻地址分享給了他。

  柯雷吉帶著耳機偷偷看視頻去了。

  攝影史對於一個攝影師來說可有可無,最多讓伱多認識一些開拓攝影技術的前輩,本身是不能教你什麼技術的,這一點雖然陳星比較缺乏,但對此也沒什麼興趣。

  一心多用,聽著老師講述幾十年前的攝影發展,一邊看了看接下去的課程表。

  下午有一節構圖賞析,構圖是攝影當中最基礎的一個技能,從初學的菜鳥到頂級的大師,永遠都在為了找構圖而絞盡腦汁,但陳星對這節課一點興趣都沒有。

  他的構圖是系統直接灌輸的頂級技巧,來這裡當老師都夠了,還用學?

  這幾天的課程裡面,能讓陳星提得起興趣的也就一個色彩學,如今他對色彩的認識處在一個很高的階段,但運用技巧還比較初級,他想看看能不能在這節課裡面學到一些色彩的運用技巧。

  諾貝爾教授的藝術攝影課程也不知道是教什麼的,這也是陳星比較關注的一個課程。

  這節課下課,昨天拉陳星進班級群的那個女生找到陳星。

  「星,你能給我一些你拍攝到的作品嗎?我們班上的所有人都拿了五張左右放在三樓的走廊,現在就差你的了。」

  「所有人的作品?你能帶我看看嗎?」

  女生利落的說道:「當然!」

  她長相一般,但說話做事都很講究效率,路上自我介紹叫做羅曼琴科,是他們攝影班的coordinator,可以翻譯成國內的班長,年級代表什麼的。

  無論是學校樓層的走廊,還是樓梯的拐角,整個學校都布滿了學生,老師,教授,優秀畢業生們的各種作品,有的是建築草圖,有的是油畫。

  繪畫在這所學校裡面沒有設獨立的專業,但卻是大多數專業都要學習的一個課程。

  頂級的藝術學校,畢業了不會畫油畫可不行。

  所以就算是陳星就讀的攝影學院,課程當中也有素描,油畫等課程。

  到了三樓,陳星果然看到了很多相機拍攝的作品。

  羅曼琴科指著一排說道:「從這裡到前面的252號都是我們班級同學的作品,每一個作品放到普通的攝影展上都能入圍,甚至拿獎……」

  她十分得意。

  不過一想到陳星拿過頂級攝影節的A類大獎,這種得意稍微收斂了些。

  「你的作品如果給了我,應該就是放在這個位置。」她指著一排照片中間,偏向上面的空間,這是一個極佳的觀賞視角以及位置,但需要觀看的人微微仰望。

  「畢竟優秀的作品是有特權的。」她說。

  陳星摸著自己的下巴一張一張的看過去。

  攝影學院三年級的學生果然有點水平,全都已經脫離了普通的『拍得美』的攝影觀念,開始追求起了藝術系,觀賞性,甚至有好多都不是單純的攝影,而是攝影和PS相互結合過後的產品。

  攝影本來就是和修圖連接在一起的,這裡陳星單獨拿出來說,也就證明了PS的占比完完全全的超出了正常攝影的範圍,達到了一種以PS為主的攝影風格。

  比如有一張照片,攝影師以電線桿為主體,用密集電線來把一天分成了十份。

  照片當中有深夜的繁星點點,有初生的朝陽,有淅淅瀝瀝下起來的小雨,也有雨後耀眼的彩虹,刺目的陽光。

  陳星看完了所有三年級的作品,又看了一點攝影學院其他年級的作品,點頭道:「我知道了,我回去就把我的作品整理一下發給你,是發給你嗎?」

  「是的,你在臉書APP上加我就好了。」

  回到住處,陳星開始在自己的作品裡面挑選幾張發給羅曼琴科。

  羅曼琴科話里話外都想讓陳星把獲獎的照片拿出來,這不僅僅是提升了攝影學院在學校里的面子,也能提升攝影學院學生們的審美,往另外一個方向說,萬一有人學會了陳星的拍攝風格呢?

  攝影這條路上走出新的風格本來就比較難,所以所有能闖出去的攝影師都是其他攝影師,以及愛好者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但陳星沒有選擇雪山上拍的那幾張作品。

  反而拿了一些過年時候,在新場古鎮拍攝的那些照片。

  取出原片,調色修圖過後,陳星把這些作品都發給了羅曼琴科。

  【你好,這是我的作品,我取名叫華夏年】

  【……可以】

  羅曼琴科沒想到自己都暗示得這麼清楚了,陳星還拿出一些新的作品出來,而且還是這種完完全全是華夏風格的作品。

  按道理說學生們拿出任何作品上牆都是個人的問題,但她特意空出了他們班級上最好的位置,就是想看看陳星最出名的雪山系列,而這個?

  華夏年系列?

  她在筆記本上點開陳星的作品。

  第一張是街道上,無數人站在街道的兩邊拿著手機拍攝,中間是一支或穿著紅色上衣,或是光著膀子的舞龍隊伍,煙花四溢,燈火闌珊,這一張照片就能讓她感受到華夏新年的氣氛。

  整體構圖恢弘大氣,喜氣洋洋。

  她心裡想起這兩天流傳出來的小道消息。

  聽說陳星就是因為太過重視自己攝影當中的華夏風格而被國立美術學院拒絕了,但他們高等裝飾學院並不在乎這些,尤其有些教授還很喜歡陳星的風格,這才破格收到了三年級。

  三年級也只是過渡,幾個月後就要和他們升級成四年級了。

  第二張是一個人物像,一個穿著紅襖子,扎著兩個小丸子頭的女孩站在一個紅色,帶字的華夏結下面,用手拉開華夏結下面的流蘇,笑臉盈盈的看著鏡頭。

  好可愛的孩子。

  第三張也是一個小女孩,她的手裡拿著一個紅色的氣球,攝影師的構圖是用紅色的氣球當前景,用四分之一的氣球擋住了周圍的環境,讓觀眾的目光注意在這個小女孩的臉上。

  她正看著自己的紅色氣球,靈動又專注。

  羅曼琴科看得越來越認真。

  不愧是能在頂級攝影節上能拿獎的人,網絡上說他只是因為抓包醜聞才能拿到這個獎的人真是太酸了。

  不用雪山系列的那些照片,就這幾張就夠他們學習了。

  陳星是怎麼做到,用這麼基礎人像攝影技術,就能拍出人文攝影效果的?

  人像攝影在圈子裡面是很基礎的,他們這些考上了高等裝飾學院的人都不怎麼願意去拍攝人像,但陳星就是以人像的手法,拍攝華夏的人文藝術。

  就一個小女孩拿著氣球的作品,都能感受到她心裡的歡喜。

  羅曼琴科在想,如果陳星這樣的作品再多一些,能弄出一個攝影展的話,那麼僅僅是看陳星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種節日的氛圍,了解到大部分華夏的新年感受。

  「真是好作品。」她說道。

  羅曼琴科連忙找人把這幾張照片做出來,她想明天就把這些照片放在走廊讓人欣賞。

  巴黎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什麼風格的藝術都能在這裡看到,東方的藝術很早以前就有島國作品出現了,甚至學校里還有專門對島國浮世繪的賞析。

  在她看來,如果陳星能繼續發揚這種華夏風格,那麼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在巴黎的藝術學校里,看到對華夏藝術的賞析了。

  她也是對華夏很熟悉的。

  畢竟她可是一個俄國人啊,她的家鄉也是緊挨著華夏東北的。

  ………………

  陳星依舊在重新剪輯和配音以前的旅行視頻。

  由於這段時間,陳星本身在國內就很有熱度,視頻搬到油管上來以後也不能算默默無聞,有些粉絲了解到後翻牆出來支持,過了這最基礎的熱度以後,很多外國人也被這一系列的視頻給吸引了過來。

  幾天後,陳星學完一節藝術概論,下課的時候教授叫住了陳星。

  「華夏星,你先等一下。」

  陳星和旁邊的同學說了一下,然後等在教室。

  攝影系的學生準備的東西很少,放學後可以直接離開教室,但教授們一般都拿著很多稿紙,高等裝飾學院的教授都很喜歡在上課的時候看一些專業數據。

  所以收拾也需要一會兒。

  等這個教授收拾完了,回頭看到陳星,笑著說:「星,你從華夏來我們這裡也一段時間了,覺得在我們學校過得怎麼樣?」

  「每天都能學到知識,我覺得很充實。」

  教授拿著教材走,陳星跟著他,他繼續說道:

  「你來的時間太晚了,很學同學們之前經歷過的課外教導你都沒有經歷過……你很優秀,但這些經歷也很重要,畢竟你們以後都有了自己的專業向,或許永遠都沒有機會再有這樣的經歷了。」

  「老師,你是說?」

  「你得補上這些經歷才行,兩天後我有個學生受邀去ELLE拍攝商業攝影,你如果有空的話可以跟過去看看,當然了,多看少做,他們可請不起你拍攝呢。」

  「……老師,別開玩笑了。」

  陳星和這位教授正好路過三樓,他朝著人潮湧動的走廊看了一眼,帶著笑意說:「努力吧,諾貝爾教授可是等著你四年級的時候去幫他呢。」

  他拍了拍陳星肩膀,下樓回辦公室去了。

  陳星看了看走廊。

  幾天前自己的作品被放在了走廊,這種巴黎藝術家們很少見到過的華夏年味作品,很快就吸引住了他們。

  華夏年,他們不是沒有經歷過。

  巴黎的十三區就是華人區,每年的新年都有傳統的舞龍表演,但從來沒有那個攝影師能拍攝出華夏年味的精髓,並且他們最關注的不是舞龍,而是那兩張小女孩的人像。

  封面級的作品!

  這是學校里好幾個教授共同的評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