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蒼末變法,以圖自強

  第1768章 蒼末變法,以圖自強

  「如今,自先帝不幸遇難,文武群臣也多有不幸辭世者!」

  「今,我大蒼新皇遲遲未立,且朝中官員多有空缺,羽竊以為當大力提拔有識之士,補足朝中空餘!」王羽站起身來,聲音振振有詞道。

  如今,朝廷之內的官員確實是空缺很多,不少重要職位,如今都還是空懸著的。

  尤其是六部官員,連一個架子都沒有組成,七零八落的,不成一體。

  不過,以往,也沒有人會在意這些。畢竟,這個朝廷本來就是拿他來當一個擺設的,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也無所謂他到底成不成體系。

  連皇帝都沒有的朝廷,要那麼多官員幹什麼?官員越多,朝廷的成本也就跟著起來了。

  只不過,聽王羽這意思,分明是想要補足朝廷官員了。至少,也要搭起一個架子,一個基礎的架構。

  但是,在場之中的很多人,卻並不想參與其中。

  他們如果被編入六部的話,很多人的官職或許會升了好幾級。甚至,在場之中,大家的官基本都是有機會升一升的。

  可是,在場之中,卻不乏聰明人。他們很清楚,這升官,從長遠來看,不見得是一回好事。甚至,對未來,搞不好還是一個弊端。

  未來,如果王羽成就大業的話,他手底下最核心的那部分也一定會進入中央的。到時候,現在這個所謂朝廷的這批人,是不是得乖乖把位置讓出來呢?

  最次,怕是也是一個明升暗降,雖然表面上被高高掛起,實際上卻是被掛了一個虛職,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畢竟,王羽那一批嫡系,如今,可正在各地,未來有朝一日,如果王羽成就大業的話,這一批人不可能永遠呆在地方。

  這官,在場之中,真是沒幾個人願意升的!

  「百官之首,即為丞相!」

  「然現如今,兩相之位空缺!」

  「安陵叔,可否再為大蒼,為燕北,為小侄擔一擔這丞相的重擔!」

  「這左相之位,整個燕北,除了叔父之外,還有何人?」

  王羽一步步走下了台階,語氣之中儘是鄭重。

  整個燕北之中,除了王氏父子之外,接下來就是趙安陵了。

  在王常的時代,趙安陵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同為左膀右臂的蒯亮,他也不能和趙安陵相比。蒯亮只是一個謀士,他的地位究竟如何,全憑王常一個人的意思,但趙安陵不同,他不僅只是一個謀士,而且還是燕北的後勤大管家。

  整個燕北,除了王常再一次出山,要不然的話,確實沒有人可以有資格壓過趙安陵登上左相之位。

  然而,王常可能出山嗎?

  這個朝廷,畢竟名義上也總歸是皇甫明澤朝廷的遺存。

  要是讓王常上來當丞相的話,這朝廷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也沒了。

  「老臣,老臣受之有愧!且老臣年事已高,怕是力不從心!」

  趙安陵雖然並不知道王羽究竟要幹什麼,但常年的政治嗅覺告訴他,這不是一件好事情。

  搞不好,是要背上一口大鍋的!

  故而,雖然宰相之位,幾乎是每一個文臣最高的理想追求,也是他們能夠走到的最後一步。可是,他依舊本能的想要拒絕。

  「安陵叔,羽也本不願再叨擾叔父!」

  「然相位之事,非是為羽,而是為了整個朝廷,為了整個大蒼!」王羽是嚴肅的走到趙安陵的面前,鄭重地行了一禮。

  這番鄭重的姿態,不給趙安陵拒絕的餘地。他都已經對著行大禮了,趙安陵如果再拒絕的話,那就是不給他王羽的面子了。自古以來,敢不給老大面子的人,有幾個有好下場。

  「右相之責,當之叔,不知可否辛勞一番!」

  搞定了趙安陵之後,王羽又看向了王當之的位置。

  相比較趙安陵,王當之雖然也有一定的政治嗅覺,但顯然,他就不會想那麼多了。

  丞相之職,這可是真正的正一品官職。

  王羽頭頂上的官職,不管是鎮國大將軍,又或者是鎮軍大將軍,也都只是正二品而已。

  一下子成為了右相,雖然說這個右相實際上的情況大家都懂,但是,王當之多少還是有些高興的。

  左右兩相之位定了,接下來的那些反而無關緊要了。

  王羽今天繞這麼大個彎子,只是為了將這兩個位置定下來,至於其他的,根本就無所謂。

  王羽又轉向蒯亮道:「蒯御吏,不知燕北學院如今進展如何?」

  學院,就是當初王羽去帝都上的那一個,自從先帝駕崩,再加上天京之戰,學院就基本名存實亡,大蒼各世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再派家族子弟去學院了。

  尤其是天京之戰後,大蒼徹底洗牌,各方勢力已經成型,比如說他們燕北的人,總不可能再扔到靖王那裡吧!

  當然,如果底下哪個家族的弟子私人前往的話,他們也肯定不會攔著的!

  就像是大蒼之人,也會到其餘皇朝遊學。總不能因為人家出生在哪塊地方,就剝奪了人家的自由權吧!

  只不過,官方不支持他們前往而已。

  故而,王羽在燕北設立燕北學院,作用嘛,和之前的大蒼學院是一樣的!

  之所以交給蒯亮,實在是因為這貨光拿工資不辦事,這才給他找點事做!

  御史乃是言官,不客氣點來講,就是一個專門得罪人的活,以蒯亮的作風,那當然是徹底的一言不發了。

  蒯亮邁出行列,回道:「啟稟大將軍,文武兩院之外,又依大將軍之意,再設工學院,下轄農、商、醫、工四科,如今,學院共設禮、樂、書、數、兵、武、射、御、農、商、醫、工共計一十二科。」

  「三大學院,囊會百家思想,挑選適合大蒼髮展的知識進行傳授,文學院又分有政論任官、詩辭文學,百家講堂等課程,分別請來法家、名家、儒家、道家、墨家、小說家等代表人物前來說課,經常出現百家講堂爭論不休,辯證的思想被學院士子接收。」

  「武學院屬於軍方直屬,專為我軍培養文武精通的武將,按照慣例,每屆武狀元、榜眼、探花三人直接選拔到軍隊中上層深造,其它士子則要從軍方下層干起。且武學院之中,成績優異者,可送入黃埔軍校,進一步進修,作為日後軍中堅實骨幹。」

  燕北學院之中的武學院,如果他們的定位是培養大學生的話,那麼,黃埔軍校,那就是精修於軍事一門,相當於,培養研究生了。

  「工學院一來培養能工巧匠,善於修建城池防禦以及奇門機關、風水陵墓之術。

  二來,由御醫授課,傳授玄醫把脈、針灸火療、配藥良方等科目,為朝廷培養郎中和軍醫、御醫。

  三來,培養商業農業人才,然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士子相對較少。」

  「目前三大學院共有學子上千人,大蒼各地士子也紛紛入燕,要進入學院學習,臣已派人謹慎挑選學子,尤以北地士子為主,其餘各地之士,或混有居心叵測之人,學院將會逐層考核,並考究出身和籍貫,防止有地方奸細混進來搗亂。」

  王羽暗忖蒯亮這種人,雖然有些事情不能夠倚仗他們。可是,像這種要緊,但卻又不損害他們利益的事情,交給他們還是可以辦的很好的。

  而且,蒯亮考慮的也算謹慎,而且有他擔任院長,名副其實。

  王羽滿意道:「很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燕北學院乃我大蒼培養棟樑之才的場所,慢慢學院還會擴招,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的少年、青年,使孩童和百姓民智大開!」

  蒯亮聽完王羽的金言後,雙手交叉一禮,退入趙安陵之後。

  原本,這兩個人在朝堂上的位置應該是並駕齊驅的。但就在剛剛,趙安陵被安排上了左相的職位,蒯亮這個老狐狸,索性直接站在了趙安陵的後面。

  朝堂之上,群臣所站立的位置,這其中也是有著大講究的。

  這個老狐狸,從來都不是一個講究面子的人。如果可以的話,他別說只是站在趙安陵的後面了,他寧肯站在一個沒有人可以注意到的角落裡。

  也不知道王羽究竟是怎麼想的,偏偏給他安排了一個御史的位置,這種得罪人的活,誰想干就去干,他反正是不稀罕的!

  王羽凝視著左側的文臣官員,治國推行新政就依靠這些文官,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打天下離不開武將,但更加不可能離開文官,守天下那就更加不可能離開文官了。

  王羽加深一句道:「諸位愛卿記住,權力功業如戰場,歷來不以德行操守論人,本將軍也說過,大仁不仁,只要眾愛卿堅持蒼律,仁政愛民,必能使我大蒼崛起,爾等就有大德大操,將來史冊也會留下爾等的篇章。」

  眾文臣同時一躬,諾道:「臣等領命……」

  朝會開了接近兩個時辰,終於散朝了,而王羽留下趙安陵、管仲、蕭何、張賓等重臣數人招入大將軍府,繼續召開小規模會議。

  蕭何雖然在外當郡守,但因為王羽回返燕北,各地官員皆來拜見,故而,不少地方官員此時也多在鎮東城之內。這其中,就包括作為遼陽郡守的蕭何。

  皇宮雖然是由刺史府改建的,相比真正的皇宮寒酸了點。

  可是,表面上的樣子還是有的。故而,比起王羽大將軍府的書房來,也依舊遠遠宏偉的多。

  大將軍府書房之內,王羽坐在主位之上,女官上官婉兒安靜的坐在旁邊的一個側面上負責記錄。

  下面,趙安陵、管仲、蕭何、張賓等寥寥無幾的數人,隨意的坐在下面的各個位置上。

  「諸位愛卿,都是我軍的中流砥柱,安陵叔是燕北的老人了,夷吾、蕭何,不少都是在羽離開燕北,甚至還沒有拿下河北的時候就在羽軍中任職,同進同退。

  「眼下,大軍雖雄據幾乎整個北地,虎臥六道之地,但要說崛起橫掃大蒼,力量仍顯不足,而且國庫有限,很多財物都是征戰所得,又或是東方、北冥等各家所支持,這非長久之計,也是本末倒置,因此儘快扭轉國庫赤字,國富民強,才有足夠實力平定大蒼各大勢力,徹底靖平整個大蒼。」

  「想當年大武帝崩,光武大帝雖於西陲之地再立大武,然邊地積貧積弱,與當時的天下之中不值一提。然則光武大帝後繼有人,孝武帝與商居正同心變法,深徹盤整武朝二十餘年,方才為後來大武皇朝成為七大皇朝之一,徹底打下了基礎。」

  「如今羽雖雄踞六道之地,然多為初下之地,百姓根基不穩,貿然出兵,一旦陷入僵持和困境便會陷入泥潭而不能拔。」王羽多有憂慮道。

  「不錯,主公,且貿然出兵,不但國庫無法支撐,糧餉不足,精銳新兵軍隊參差不齊,招募的這些新軍戰鬥力有限,而且此刻出師,明顯讓大蒼其餘勢力看到主公的雄心和志向,屆時,只怕是各方勢力,就算是棄靖王於不顧,也要共同攻伐於主公,平白給靖王當了擋箭牌。」

  「甚至,如若我軍和各方勢力打的兩敗俱傷,恐怕還會讓靖王坐收漁翁之利。」

  「與其如此,倒還不如徐徐圖之,養精蓄銳,待到靖王各方勢力殺到筋疲力盡之時,我軍以百萬雄師徹底蕩平大蒼!」管仲泰然自若道。

  自始至終,管仲依舊還是堅持自己最早的平蒼策戰略。

  而且,現在一切的軌跡都在按他預想的來發展,靖王現在他們打的正是激烈,可他們這邊卻可以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了。

  此消彼長之下,雙方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夷吾此言有理。」

  「不過,讓夷吾遠奔燕北,可不是為了此事!」

  「大蒼立朝四百年,其間法制,如今已多有不和之處!」

  「吾欲效仿孝武帝與商居正兩位前賢,變法改制,以圖富強。」王羽突然擲地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