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3章 三十七計之負荊請罪,趙匡胤廉頗內

  第1746章 三十七計之負荊請罪,趙匡胤廉頗內部爭執

  說起來,張儁乂這一行,雖然身體上吃了一些苦頭。

  不過,也確實是不虧。

  畢竟,張郃這一行不僅達到了他的目的。

  而且,他還非常運氣好的觸發了一個成就。

  總歸,這一行,對於張郃來說,其實他還賺了不少。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能夠完成一個成就,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成就獎勵,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能力得到提升的最好機會!畢竟,總比戰場上歷經生死要安全的多!

  只可惜,他這個成就,註定是浪費了!

  「叮,張郃完成成就負荊請罪,因張郃為第四個完成此成就者,故無法擁有獎勵。」

  五子良將之中,暫且不知所蹤的于禁和樂進不提,在張遼、張郃、徐晃三人之中,張郃的進度確實是最慢的一個人。

  相比剩下人的激流勇進,張郃也算是一名沙場老將了,但這麼多年下來,因為性格因素,卻硬是毫無寸進。

  好不容易觸發了一個成就,但卻連這個成就的末班車都沒有趕上。

  在他之前,已經有過三個人觸發過這個成就了。

  第一個,那自然是大楚皇朝的項燕了。

  當然,這一位現在墳頭草的三尺高了。

  第二位,那就是大乾皇朝官至郡守的陶啟了。

  這一位,那就是很典型的老謀深算的代表了!

  而他的出現,也就代表著,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之中,肖平安最為倚仗的左膀右臂之一的超級謀士同時也是他的黑手套終於到位了。

  當然,隨之到位的,還包括肖平安日後最為倚仗的一位將軍。甚至,綜合上來講,甚至可以說是肖平安手下的第一大將。

  這兩個人,本來就是綁在一起的。

  不過,算算時間,這位未來的第一大將,現在似乎好像還有那麼一丟丟年輕。

  陶啟,他在大乾皇朝之中,名聲不算差,但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

  大乾寒門出身,科舉三甲及第,少年時義憤填膺,以一區區縣令之身,為揭露上官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之舉,三進道府,為此,棄官身,刑獄7年,獄中,飽受折磨,幾經生死。

  待到出獄之際,怎復當年風華正茂!

  然,縱然如此,仍不改當年青雲之志。

  入皇都,敲金鐘,告御狀,然布衣之身,怎能告倒滿堂權貴?

  諷刺的是,三年之後,直到他意外成為了當朝宰執的乘龍快婿之際,方才有機會將當年的那一位郡守繩之以法。

  更諷刺的是,那一位郡守正是如今當朝宰執的得意門生,如今宰相黨的地方骨幹之一。

  曾經的他也是意氣風發,不貪財不戀權,只是為了老百姓去伸張正義,但是他見識過太多的不公之事,逐漸也被官場磨平了稜角。

  可就算是這樣,在大乾官場中,陶啟沒有貪污一點錢財,一條雲夢魚也沒有拿到過,就連官服下的衣服都是帶有破洞,他無法做到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的他只能獨善其身,因為他的氣節都被磨平了。

  故而,當朝宰執之婿,都已經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都還只是一個區區的郡守。

  肖平安,他正是當年陶啟擔任縣令之時所治理的那一縣出身,那一年,20歲的陶啟三進道府狀告上官,15歲的肖平安和同鄉的7位兄弟單刀護衛,一路上,幾經生死。

  而肖平安為了說服陶啟相助於他,單刀赴會,重新喚起了陶啟已死的心,重新喚起了陶啟幾乎已經被抹平了的那一份氣節。

  有了陶啟的幫助,肖平安不過以五百親衛幾乎兵不血刃直下一郡。

  不過,好景不長,大乾皇朝行軍將軍大將於沖領五萬兵馬來攻,陶啟行負荊請罪之計,假意浪子回頭,卻將於沖騙入城中,等到於沖入城之際,城門的千斤墜突然落下,將於沖的五萬兵馬隔絕於城外。

  而若干年之後,一代軍事家檀道濟著兵書《三十七計》,這負荊請罪之計,赫然位列其上,成為了三十七計之中的最後一計。

  「陶啟完成成就負荊請罪,獎勵其隨機兩項屬性永久加一,陶啟基礎智力值永久加一,基礎政治值永久加一,當前陶啟基礎屬性永久上升至」

  「肖平安完成成就單刀赴會,獎勵其隨機兩項屬性永久加一,肖平安基礎智力值永久加一,基礎統帥值永久加一,當前肖平安基礎屬性永久上升至」

  同樣是完成成就,肖平安的獎勵就不如關羽了,畢竟,單刀赴會這個成就,關羽在之前已經完成過一次了,他才是第一個觸發了這個成就的人,肖平安不過是吃了關羽的殘羹剩飯。

  第三位,那就是歷史之中這個成就的當事人廉頗了。

  只不過,這一次,廉頗負荊請罪的對象並不是藺相如,而是換成了其他人。更為確切的說,是換成了趙匡胤。

  廉頗植入的身份是趙奢與趙勝之友,而關西廉氏,雖然並非是頂級豪門,可是,也絕對不是什么小門小戶。

  廉頗初入軍中,因為趙奢與趙勝的關係,一進來之後的起點就不低。

  而恰逢他入軍中的時候,剛好撞上了趙長風和趙匡胤父子,對付靖王的時候。

  大戰之際,對於他們這些名將來說,卻是他們最好的機會。

  廉頗出山後的第一戰,雖然也一大把年紀了,可是,在第一戰之中卻嶄露頭角。

  趙匡胤與趙長風採用避實就虛之計,以小股部隊吸引敵人的主力,但真正的主力卻繞道而行。

  靖王這邊的人在最後一刻雖然發現了趙長風和趙匡胤的陰謀,果斷調集兵力掉頭回返,準備截擊鎮西軍的主力。

  不得已之下,作為所謂的小股部隊的主將的鎮西大將厲遠,只能夠擋在對方的前面,給趙長風和趙匡胤父子爭取時間。

  但是,作為鎮西悍將的厲遠善攻不善守,不過是一天,都快要被人家給突破防線了,甚至連他本人也在大戰的過程中負傷。

  關鍵的時候,是廉頗接過了指揮權,以絕對弱勢的兵力,血戰十天十夜,也將敵軍主力足足阻攔了十天十夜。

  而這一戰,也給了趙長風和趙匡胤父子足夠的時間,在敵方主力不在的情況之下,連破敵軍八城,為他們攻伐靖王打開了一個靖王的橋頭堡。

  這一戰之後,廉頗的大名也開始在鎮西軍之中正式響起,再加上宗族大將趙勝的力推,甚至,分兵在外的趙奢,也不忘了來信推薦一下廉頗,故而,趙長風對其特殊提拔。就算是原本只夠提升一級的功勞,但硬生生的又多提了半級。

  而在這之後,廉頗更加是接連不斷的立功。

  廉頗在鎮西軍之中,就像是王羽這邊的李靖和岳飛一樣,都是快速嶄露頭角,並且被提拔到一定地位的人物。不管是廉頗又或者是李靖和岳飛,他們相比韓信,其實差的只是楚西釗和皇甫岳這樣的人物。

  當然,像這種級別的踏腳石可不容易找出來。況且,真要是出現了,誰給誰當踏腳石都不一定的!面對楚西釗和皇甫岳這樣的人物,這幾位哪個敢拍胸膛說自己有必勝的把握?

  當初對付楚西釗的時候,雖說主力是韓信,但是,楊素和軒轅黃這兩個人也沒少出力。至少,這三個人可是曾經輪流和楚西釗拼過體力與精力。

  就算是如此,韓信依舊在戰場之上,利用楚西釗的兒子來干擾楚西釗的心神,這才有了最終的取勝。

  廉頗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快速成名,並且在鎮西軍之中就爬到了一定的地位之上,又因為趙奢的關係,幾度正面得罪過趙匡胤。

  並不是趙奢與趙匡胤有仇,只不過,是趙奢和趙匡義之間的關係向來不和,而趙匡胤與趙匡義又因為一母同胎的關係,鎮西諸子之中,這兩個人關係最為密切,是完完全全的一派人物。

  故而,趙奢與趙匡胤之間的關係才鬧得有些僵硬。

  只是,這一切,其實說到底是趙奢和趙匡義的事情,趙奢對於趙匡胤並沒有什麼不滿,甚至還有些看好他。

  只是,初來乍到的廉頗,並不清楚這其中的內幕,這才曾經公然得罪過趙匡胤,絲毫都不在意趙匡胤如今至少有七成的概率是未來的鎮西之主了。

  然而,趙匡胤卻並未理會過這些,反而是依舊以禮相待。

  事後,石守信等一眾堅定的趙匡胤派將領想找廉頗的麻煩,也被趙匡胤及時制止了。趙匡胤勸說石守信他們,廉頗是他應該尊敬的長輩,縱然是有什麼誤會,小輩也不可因此對長輩無禮!

  再則,廉頗是軍中支柱,這個時候如果他們內部不和的話,只會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故而,就算是他受到一時的委屈,又能如何?等到日後都是有合適的機會,讓兩個人之間的誤會解開就是了!

  而這一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之後,頓時讓廉頗對於趙匡胤有了新的認識,也更是讓他羞愧不已。

  而廉頗雖然四十多歲了,但一大把年紀卻依舊敢做敢當,故而負荊請罪,在大營眾目睽睽之下,請求趙匡胤的原諒。接下來,自然是兩個人上演了一場君臣和。

  目前的趙匡胤雖然還不是鎮西軍之主,但也有至少七成的概率是下一個鎮西軍之主了,絕對不算帝君,更不完全算主君,但也至少算半個主君了。

  「廉頗完成成就負荊請罪,獎勵其屬性之中隨機一項屬性永久加一,廉頗其基礎統帥值永久加一,當前廉頗基礎屬性永久上升至

  獎勵趙匡胤隨機兩項屬性永久加一,趙匡胤基礎武力值永久加一,基礎智力值永久加一,當前趙匡胤基礎屬性永久上升至」

  三個人,同樣都是負荊請罪的成就,不過,也就只有廉頗這裡,也兩個人同樣都得到了獎勵。

  還是其他的,不管是陶啟那裡,又或者是王羽那裡,都沒有像廉頗和趙匡胤這樣得到獎勵。

  陶啟那裡,那一位已經是個死人了,已經不必再論!

  而王羽這裡,也只是單純的張郃在負荊請罪,而王羽可沒有像趙匡胤配合廉頗一樣配合張郃。

  趙匡胤這裡,現實的情況需要他來緩和和廉頗的關係。畢竟,他只是半個主君,還不是完全的主君。並且,鎮西軍目前需要這麼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而王羽這裡不同,手下犯了錯,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沒必要上趕著跪舔,當然,也是因為,張郃他本人也沒有這個資格。

  恩威並施,給他一個甜棗施以君恩,但是,犯了錯之後給他一棍子,必要的威也絕對不能少。而張郃在烈日之下一連跪了兩個時辰,就是王羽對他的棍子。

  其實,這一回,張郃其實有些自作聰明了。

  打這麼一座小城,但卻耗費了與戰果嚴重不匹配的代價。

  對此,王羽自然是多少有些生氣的。

  而之後發生的屠俘事件,羅網又不是沒有傳來消息,事情的一切始末,王羽都是知道的。

  張郃確實是有責任的,但更多的還是一個御下不嚴的責任,要為這一次事件負主要責任的,還是這一次事件的主體王九龍。

  要說王九龍,憑藉和自己兄弟的組合技,這些年在戰場上,也是斬殺了不少將領。雖然並非是什麼舉世聞名的人物,但天級敵將也不少,總體上來說,也是立下了不少斬將之功的人物。

  而且,又是同出一族。

  但是,偏偏是這副性格殘暴了一些,把底層的人命不當人命。

  而這兩個問題,張郃雖然都有一定的責任,但真正讓王羽生氣了,還是這貨這小心思太多,居然將兵馬拋下就這樣回來負荊請罪了。

  要知道,張郃那一路兵馬眾將,也就作為主將的張郃當得上是一具良將,剩下的,不管是王立,又或者是王九龍,都頂多只能夠稱得上是一軍猛將。

  將兵馬交給王立來看著,虧這張郃也做的出來,這是完全將兵馬當成兒戲了。

  這一點,才是真正讓王羽生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