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翔風風火火地攻打孟津關的這段時間,虎牢關這裡的情況也發生了一絲變化。
虎牢關里,當董卓接到楊林的急報,關東諸侯聯軍奪襲小平津,孟津關急需支援之時,當即大吃一驚,急召他的心腹謀士李儒商議軍情。
董卓心事重重,見到李儒後便是急道,「文優,小平津已經失守,李子鳳兵臨孟津關,孟津關恐難以久守。洛陽城之內又多有宵小之輩,若是裡應外合的話,本相豈非危矣。」
乍然聽到這樣的消息,李儒不由微微一怔,很快便是反應了過來道,「相國,李子鳳非一般人可敵,苻堅、楊堅這兩位將軍都有大才,相國可令這兩位將軍的其中一位率領鐵騎前往馳援。」
雖然李儒已經給出了主意,但董卓卻仍是滿臉憂色,急聲到,「不行,從楊林將消息傳過來直到今日,再到援軍到達,以李子鳳之能,楊林不見得可以堅持這麼長時間。
自小平津與孟津之後,洛陽一路無險可守。楊堅或是苻堅這二人雖說有將才,但迎戰那李子鳳恐以難保全,不見得就有多少勝算。
吾若親自率軍前往,關東聯軍虎視耽耽,虎牢關恐將不保。文優,而今看來,吾軍形勢大為不妙啊。」說到此,董卓面色異常凝重,突然感覺虎牢關猶如紙糊,毫無安全感可言。
「報,啟稟相國,軒轅、武關急報,袁公路與劉裕二人大軍壓境,幾位將軍請求相國派軍支援。」
就在董卓說話的功夫,又是一個壞消息傳來。這一刻,就連李儒的臉色也有些凝重了起來。
思量著這傳來的一條條消息,李儒沉吟片刻,點頭道,「啟稟相國,近日聞聽洛陽街市有童謠道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如今想來,似乎正應在此時。」
董卓甚是好奇,問道,「嗯,童謠?文優可知此謠何意?」
李儒卻是陰笑著回答道,「相國大人,儒近日三思此謠,西頭一個漢,乃是應高祖建都長安之事,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是應光武建都洛陽之事,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如今關東聯軍相逼甚急,相國正宜回軍洛陽,遷帝至長安,定可無虞。」
董卓暗自思量,洛陽城之內多有宵小之輩,這些人雖表面歸附手也,但暗地裡卻是蛇鼠一窩,導致西涼軍在洛陽如同無根浮萍。
關東聯軍包圍時間越久,對己越是不利。若前往長安,那麼情況將大為不同。長安靠近涼州,且函谷關乃是天險,昔日強秦崛起,正是依靠函谷關之利也。占據長安,且有涼州作為支撐,何愁不能成大事。
再加上他自己又是隴西人,長安靠近隴西,遷都於長安,豈不是徹底將天子把握在手中。
而且函谷關之後,潼關更是一道天險,有此二關在手,關東諸侯不足為慮。
說起潼關來,那軍事地位比起函谷關可是毫不遜色。潼關位於函谷關之西,兩者相距近百里,這兩個關,都是非常險要的,又因為距離比較近,所以才有「百二秦關」這一說。
尤其是潼關,作為從關東進入關中平原的最後一道關口,地位不亞於明清時期山海關對於北京的重要作用。
漢代以後,函谷關由於地理環境的變化,軍事防禦作用下降,而潼關就成為關中的東大門了,尤其是在唐代之後,潼關地位一直相當重要。
就在大唐盛世的頂峰,安祿山攻下潼關,唐玄宗就只好帶著大臣們往蜀地跑。
明末清初,李自成從北京退到關中後,全力守潼關,但是還是敵不過清軍的鐵蹄和火器,最終一敗塗地。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妄圖自華北進入關中,潼關當然也是必經之地,於是中國軍隊調集精銳死守潼關,憑藉天時地利,擊退了日軍的進攻,最終保住了關中的安寧。
潼關直到近現代都依然是軍事重鎮,在漢末這個運輸和武器落後的情況下,就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了。
相比起關中的函谷關與潼關只需阻擋一個方向的敵人,洛陽雖然也有八關之險,但卻需要在這幾座關隘同時分兵把守。想到這裡,董卓對於李儒這個遷都的建議越發心喜了。
因此,董卓隨即大喜道,「文優之言大善,若非文優提醒,此中利害吾一時難以悟出,文優真乃吾之子房也!有文優在,咱家何愁大事不成!」
當夜,董卓便令苻堅、徐榮率五萬大軍鎮守虎牢關,然後與鄔文化、呂布等將星夜趕回帝都洛陽。董卓臨行前交代過苻堅與徐榮,只要能夠擋住關東諸侯聯軍的五日進攻,便可向長安方向撤離。
當夜,洛陽城內,董卓肥胖的身軀又一次的出現在眼前,劉協強行壓住了自己的恐懼之情。
「相國,何事如此匆忙?」劉協小心的問道。
原本,劉協以為董卓在虎牢關對付關東諸侯聯軍,說什麼沒有三五個月也回不來。
在此期間,他就可以通過三公王允、楊彪等人秘密的召集朝中老臣,伺機發難。可沒曾想到,還沒等到他開始做一些小動作,這董卓就已經回來了。
生怕董卓是因為發現了一絲蛛絲馬跡才趕回來的,因此,當劉協說話的時候,聲音之中不由得更加增添了幾分小心。
「啟奏陛下,咱家夜觀天象,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先後已傳一十二帝,氣數已衰。觀旺氣實在長安,咱家欲奉駕西幸。爾等各宜促裝。」董卓生冷地對著劉協與朝廷內滿堂公卿道。
聽到董卓要遷都長安,百官齊齊大驚失色。看這董卓的樣子這麼著急,怕是在前線打了敗仗,敢情這董卓是要帶天子跑啊!
百官盡皆暗中想到,不行,可不能讓董卓這麼輕易的跑了。等到關東聯軍打來之時,就是這國賊滅亡之日。
三公之一的楊彪當即急著說道,「相國,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還望相國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