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由於追逐南明反賊耗時長久,國力虛耗巨大,加上三位藩王治理得力,各自轄區日益富盛,兵精糧廣,現決定對三位藩王進行裁減軍籍各20萬,糧餉各200萬,克日停止三地的官鹽優惠。」
「謝主隆恩!三桂定必領命!」吳三桂送走完宣旨的公公後,立刻召集陳琛到書房進行商議。
「陳將軍,一切果如你所料,『削藩』的聖旨一早就來到了。其實,我今天清晨的時候就已收到這個小道消息,沒想到正式聖旨來得如此之快。」吳三桂臉上露出少有的焦急。
「王爺,這一切都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既然建寧公主已被宣布『死訊』,那和親一事就可以以我們失敗告終,接下來,我想先聽聽王爺的看法。」陳琛擺弄著他的蘭花指。
「這樣吧,我覺得還是靜觀其變,所謂『槍打出頭鳥』,我們先看看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反應,再做定奪。」
「可是,微臣認為這樣不妥。我覺得我們應該揭竿而起,做第一個反抗的人,籍著『祛除韃子』的旗號,重召南明漢人奮起反擊,殺清軍一個措手不及。」陳琛繼續撥弄他的頭髮。
「陳將軍,這樣的話,一旦宣戰,我們就沒路可退。如果必須開戰,我們的戰略路線該怎麼定?」吳三桂認真地看著陳琛,這是決定他忍辱負重多年的事業的走向。
「王爺,其實你內心不是一早就有方案了嗎?您這樣提問不就是想多一個我的附和肯定?」陳琛看著吳三桂。
「那就按原定的計劃,先從江南漢人聚居地著手,以雲南為根據地,向貴州挺進,然後聯合兩廣、福州還有台灣明鄭勢力,到時與北部的清軍可以分庭抗禮了。」
「王爺,這個計劃聽起來沒有問題,但關鍵點有兩個:第一,其餘兩個藩王占據廣東、福州,他們必須聽從我們的指揮,否則我們會戰線拖得太長,腹背受敵;第二,我們需師出有名,明末戰事連年,百姓已苦不堪言,現在有難得的安穩,百姓願意再挑起戰事嗎?」陳琛分析道。
「剛才我提到需要從江南漢人聚居地著手,就是要利用漢人對滿人的憤恨,以『光復漢明』為旗號進行起義。現在我的計劃缺的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南明桂王朱由榔已被我所殺,明室宗族尚有何人在人世?」
「那還不簡單,沒有的話,就由我們來塑造。而且還要塑造一個滿人壓迫漢人的殘酷形象。」陳琛面露奸笑。吳三桂立馬心領神會。
吳三桂示意陳琛離開後,便馬上修書兩封,分別加急送給耿精忠和尚可喜,大意就是告訴他們,康熙心狠手辣,卸磨殺驢。作為漢人,我們不能屈服於野蠻的異族,必須反抗到底。吳三桂已經找到明宗室後人,準備克日揭竿而起。只要兩位藩王與其保持同一陣線,他日重建明朝,必定對兩位封侯拜相。
就這樣,耿精忠和尚可喜兩人本來就擔憂著如何應對『削藩』之事,現在吳三桂的來信可視為他們的『造反』注入一支強心針。就這樣三藩的勢力連成一線。
是日,吳三桂命人在雲南城內大小街道張貼『皇榜』,表示下午會在城內廣場舉行『罪己』昭告,請所有雲南城內子民參與。
轉眼間就到下午,只見吳三桂身穿孝服,頭頂白帽,雙腿跪在廣場台中央,雙手捶胸,哭著大喊,「皇天在上,請原諒三桂的無知!三桂看到這十幾年戰事連連,百姓流離失所,希望戰事早點結束,錯誤認為康熙是一個明君,於是便向他投誠效力。沒想到,滿人視我們漢人為地下種族,對我們趕盡殺絕,我們的投誠換來的是進一步的迫害。猶想當年崇禎帝的仁慈施政,我悔不當初啊!!!」說到激動之處,吳三桂用雙手不停地抽自己耳光。
圍觀的群眾從開始的吃瓜無感到後來的痛哭流涕,此一刻,亡國之痛洋溢在整個城內。陳琛見狀,立刻示意命人推著一個小孩上台。「王爺,請不要自責!您要找的明宗室後人在此!朱三太子在此!」
「太子!微臣罪該萬死!」吳三桂跪著走向了小孩身前,抱著小孩的腿。
「平西王請起,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平西王也是出於對百姓的安穩生活考慮才一時選擇錯誤,現在改錯還來得及。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以後明宗室的光復還要靠愛卿呢。」小孩聲情並茂地說出上述的話語。
現場的群眾不知從哪裡喊出幾聲『驅除韃子,反清復明!』接著,一個跟一個的呼喊著,最後整個雲南城被成功策反了。
吳三桂看著群情洶湧,站了起來,伸著手臂高喊「驅除韃子!光復明室!」就這樣,這一幕師出有名的『反清復明』劇本完美演繹。吳三桂帶頭起義的消息翌日傳到了宮中。
公元1673年3月,歷史上的『三藩』之亂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