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下發的同一天,吳三桂下令發起全面進攻。孫延齡的趙王軍承擔了廣州境內的作戰任務,四萬精兵匯合雷州府及各地投降的四萬尚軍兵分兩路向東進軍,一路出肇慶攻向三水,一路從陽山出發直攻韶州。
吳三桂的十五萬周王軍負責江西境內作戰,北路從三江口攻往撫州,中路從瑞州府進兵豐城,南路過吉安府打贛州。五路大軍氣勢洶洶而來,一時間風雲變色,百姓們人心惶惶,大家都在觀望,看看福州政府如何應對。畢竟周王和趙王糾集二十三萬大軍,復國軍主力滿打滿算卻只有不足十萬人,還要抽出半數來防備滿清,可謂懸殊之極。
然而吳三桂沒有想到,宋軻從開始就做好了應對進攻的準備,各處要地都有至少一個團的兵力駐守,武器彈藥更是早已足備。在復國軍先進火炮配合手榴彈的打擊下,五路大軍竟對復國軍堅守的城池無可奈何,戰局從一開始就僵持住了。
正月十八的早上,還未接到吳三桂宣戰詔書的劉磊正召見一位特殊的官員。當接到劉磊召見的通知時,他竟然向家人囑託了自己的後事,才跟隨通傳的幾名衛士登上馬車,臉色淡然得來到了吳王府。
沒有預想中的刀斧手,迎面看去銀安殿上只有端坐正中的劉磊,以及隨身保護的幾名衛士。這位官員走入門去,劉磊臉上露出了微笑:「這位大人,我是該叫你劉臣,還是金光?」
金光臉上卻絲毫沒有驚慌神色,他只是點點頭:「名字只是個代號,叫什麼又有何用?」
劉磊搖搖頭:「我很奇怪,尚可喜怎麼捨得讓你來做間諜?」
「間諜,我何時做過間諜?」金光臉色一變,旋即搖了搖頭。
這次輪到劉磊吃驚了:「金光先生身為尚可喜麾下第一謀士,為何會跑到我這裡來做個小官?我實在不明白。」
金光卻是滿臉的慘笑:「主君性情涼薄,不聽良言。同僚勾心鬥角,相互算計。這樣的地方還有何可以留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離開了尚可喜,也免去了如今被俘之禍。」劉磊忍不住出言安慰。
金光嘆息道:「當初尚之信不聽我之謀,便已料其必敗,能堅持到此時已是邀天之倖了。今後尚家再無翻身之可能,屬下也就再無牽扯了。」
劉磊雙眼緊緊盯著金光問道:「金光先生,我現在只要你一句話,你是否願意在福州繼續工作下去?」
「我還能在此嗎?」金光淡然一笑:「昔日以劉臣之名,即是為了隱藏身份,又是表明心跡。只可惜金光此身已經打上了尚家的標籤,想要另投他人定為所笑。」
「也未必。」劉磊笑了起來:「你可以繼續使用劉臣的名字,我不知道你是金光,你也可以心安理得。」
「什麼?王爺的意思是讓我以劉臣的名字繼續任職?」金光驚訝得看著劉磊。
劉磊點點頭:「不錯,你不但可以繼續任職,還將調任客曹右丞。」
「什麼?」這次金光再也無法保持淡定了,在福州工作許久,他當然知道客曹右丞是從二品大員,那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官了。自己一個從尚家出來的叛臣,劉磊不嫌棄已經讓他很感幸運了,誰知對方還打算重用,他真不知道劉磊是想用他還是想陷害他了。
「很吃驚嗎?」劉磊站起身來:「我看過你的工作記錄,在外交方面你有著許多人沒有的敏感,十分適合這個工作。恰好左丞已經前往歐洲考察,客曹的工作無人主持,我看你是最合適的。」
「可是金光乃叛臣之身,如何能擔此重任。」金光依舊感覺很不真實。
「記得,你現在是劉臣,不是金光。」劉磊搖搖頭:「在我的眼中只有是否勝任,至於你的過往我不想知道,只要你能腳踏實地得做好本職工作,我就會信任你。回去多看看我寫的《論復興之戰》吧,看完了你就會了解,華夏之內無分彼此,立場不同只是暫時的,畢竟我們都是華夏兒女。」
「多謝王爺賞識,金……劉臣必定竭盡全力。」金光激動地全身發抖,忍不住跪下去深深磕了個頭。
「非常好,既然你走馬上任,眼下就有個任務給你。你先與宋廷尉談談,他會告訴你怎麼做的。此次的任務很重要,記得配合好軍方。」劉磊囑咐著。
「遵命。」金光拱手作答。
讓金光,或者叫劉臣離開銀安殿,劉磊只感覺一身輕鬆。他是個能放眼世界的後來者,對內戰有著天生的反感。對於那些不同立場的將領和官員,儘管不會胡亂重用,但也不想做得太絕。
甚至對滿清八旗人員,劉磊也沒有絲毫歧視,他的理想不僅僅是問鼎中原,他要發動起整個民族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爭奪自己的一席之地。他要讓西方人知道,大航海時代不止是白人的世界,以華夏人為代表的黃種人絕不會落於人後。
正是因為有這種思想,他能夠任用各派別勢力的人才,王世瑜如此,金光也如此,甚至連馮錫范派系的朱天貴等將領,他都能夠收入麾下,有條件的加以利用。
如今收入麾下的降兵大多有了歸宿,除劉國軒正式加入了復國軍水師,與馮錫范不睦的諸多文官加入政府之外,朱天貴、陳文煥統御兩萬八旗俘虜,已經前往了金山港駐紮。何佑單獨率領五千八旗兵和三千尚軍降兵加入了黑水公司,專門歸姚啟聖掌管。
許耀因為屠殺過鄭家諸人,為鄭家士兵們所反感,劉磊就讓他率領一萬多在東江邊投降的尚軍老兵,連同家屬一起進駐了瞻州,作為印度洋墾殖公司的地方防衛力量使用。
同樣是為了控制,投靠過來的尚軍將領祖澤清也率領兩萬鄭家降卒,前往巴塔哥尼亞駐紮,他們將在那裡先期建設殖民城市,同時保護這些城市的安全,為後續移民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