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孰輕孰重劉磊分得清,他不能讓支持自己的人失望,所以面對這種場合他只能選擇沉默。該來的總會來,劉磊決心藉由霍明的發難,看清眾多大佬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跟隨他的,以便將來穩定內部。
作為劉磊身邊最親密的人,兵曹尚書楚風當然是全力支持他的。聽到霍明此言,他第一個站了起來:「朱家子弟不肖,失了大好河山,有何理由讓我們去拼命幫他們奪回來?」
「至少百姓是心懷大明的。」中書舍人黃宗羲雖然反駁,卻並非是為了支持大明,只是道出了眾人心中隱憂。
「心懷大明?恐怕未必。」內務曹尚書蔡德忠冷笑答道:「崇禎朝民生凋敝,百姓民不聊生,年年旱澇災害致使千萬人四處逃荒。朝廷做了什麼?加征遼餉,爭戰不休,官員依舊壓榨民脂民膏,朱家諸王依舊醉生夢死,憑得什麼?難道就因為他們是朱家子孫,就該讓天下百姓養著?」
蔡德忠雖然來自天地會高層,卻也是從平民出身的,知道民間疾苦的。他這句話陸榮深有同感:「不錯,崇禎朝土地兼併嚴重,致仕官員擁有大量土地又免於賦稅,商業更是達到三十稅一,地方收取賦稅尚不足供養當地藩王,如此朝廷焉能不敗。」
蔡德忠和楚風言辭犀利,說得又是確實情況,一時間竟無人以對。最後還是霍明站了起來:「在座諸位都是我華興黨的黨員,民族大義應該相當了解,難道你們還想恢復大明那般統治嗎?我們的眼界要放長遠些,在華夏的歷史之中,大明與宋朝、唐朝有何不同,都只是被更迭的朝代罷了,永遠不變的是華夏民族之魂,是我們輝煌悠久的華夏文明,所以我認為應該直接回絕吳三桂。我們要打出自己的旗號,建立起一個新華夏。」
霍明這番話有理有據,說得眾人連連點頭,竟是無人反對。他們都已經加入了華興黨,也認同其中的民族和文明的理念,這與皇權是背道而馳的。今天眾人將話挑明了,就等於是在統一思想,而那些依舊堅持大明的人,若不能改變自己的思想,就只能離開了。
劉磊很不希望有人才因為理念不同而離去,這會極大削弱尚在襁褓中的福建政權。然而這樣的事情總要做的,只有統一了思想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劉磊也願意通過這件事,看看眾人的想法。幸好劉磊的擔心沒有出現,在場眾人雖然還有些心懷大明,但也非不切實際的死腦筋,至少在民族復興與恢復大明王朝之間,他們會選擇前者。
「我也認為不該接受,誰知道那個突然冒出來的朱慈爝是不是真的。」二千石曹尚書張揚也表示支持。
「不錯,十幾年前懷愍太子流落亂世,早已經不知所蹤,為何現在突然出現?這其中必有蹊蹺,我看假的成分居多。」呂留良此言明顯是推脫之言,他仍舊放不下大明正統,但如果那個所謂正統是假的,即使拒絕也不會有太多心理負擔了。與他有同樣想法的顧炎武和黃宗羲也紛紛點頭,顯然是認同這個想法。
「不,我決定接受冊封。」劉磊笑著站了起來。
「什麼?」眾人皆愕然,在大家一致同意劉磊自立旗號的時候,他竟然帶頭反對,這簡直匪夷所思。
見到眾人的表情,劉磊感到很滿意,他點點頭道:「諸位想想,如今天下紛亂各方攻伐,誰的勢力最為強大?」
「當然是清廷。」顧炎武當即答道。
聽取了眾人的討論,劉磊自己也經過深思熟慮,他的思想轉過彎來了:「雖然一年來舉義各部進展神速,但憑真實實力仍舊與清廷有很大差距。別忘了清廷最強的是騎射,在南方水網地帶很難發揮出來。這等於是以彼之短攻我之長,如此尚能打得有來有回,若我們打到了北方,豈不是被人家追著打?」
這番話直指滿清長項,眾人也都在點頭,他們知道目前的順利不可持續,滿清根基未損,還算不上敗像顯露。
劉磊繼續解釋道:「如今最強大的是滿清,我們不可驕傲自滿,更不可認為已經天下第一,真正的苦戰還在後面。為了華夏復興,為了驅逐韃虜,區區名份又何必去爭。只要能光復全國,至於誰做皇帝又有什麼關係?我早就說過,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必定有我。」
當劉磊說到這裡,黃宗羲等人皆面面相覷,他們自感覺剛才的理念之爭實在是目光短淺。比起劉磊不貪名利不講得失,一心為民族而戰的胸懷,他們只感覺無地自容。
在這個時候,不管是主張獨立的楚風霍明,還是主張遵明室的黃宗羲顧炎武,內心都升起了一股敬佩之感。不需要任何串聯,所有人都齊刷刷得站了起來,發自內心的對著劉磊一躬倒地:「太尉大人胸懷天下,我等佩服。」
劉磊在召開會議的時候,太和殿內一樣在開會。面對著滿朝文武大臣,康熙面沉似水得將奏摺扔到地上:「費揚古三萬大軍被全殲,如此大敗實乃曠古未有。當年太祖所言,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才過了多少年?三萬八旗竟然被區區一萬多復國軍全殲,若照此下去江山還能穩固嗎?」
「啟稟皇上,此戰意外頗多,也不能責怪費揚古。」知道費揚古是康熙愛將,更是前朝孝獻皇后的親弟弟,地位極其尊崇,因此明珠趕快上來為他脫罪。
「意外頗多?」康熙卻還在氣頭上:「難道復國軍全是神仙不成?竟能打得我三萬大軍屍骨無存?」
「啟稟皇上,復國軍武器犀利,實乃我軍勁敵不可輕忽啊。」剛剛返回京城的康親王傑書連忙上前回答。
見到了剛從第一線回來的傑書,康熙立刻來了精神。他知道傑書在浙南與復國軍鏖戰數月,對其非常了解,當然也想聽聽他的意見:「康親王不妨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