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距離越來越近,三人的眉頭也皺了起來。按照朝廷禮儀,平西王吳三桂迎接欽差大臣雖然可以派遣使者,但要帶著他的旗幟同來,視為平西王本人遠接聖駕。可是如今三人看了半天,對方的那幾面旗幟中並沒有代表平西王的華麗寶纛。
到了近前,人群中突然轉出一個人來對著三人躬身下拜:「雲南巡撫朱國治參見欽差大臣。」其他人也趕快在朱國治身後列隊,向著折爾肯大隊拜了下去。
「朱巡撫請起,你是平西王派來迎接朝廷天使的?」折爾肯問道。
朱國治略一猶豫,搖頭道:「回稟欽差大臣,並非平西王派下官過來迎接的。」
「哦?」折爾肯皺了皺眉:「你為何要來?」
「下官有事向大人稟報。」朱國治的回答更增添了折爾肯等人的疑慮,他招招手道:「有話近前來說。」
與此同時在平西王行宮金殿內,吳三桂正愁眉不展得坐在那裡發愣,旁邊是幾個子侄和眾多大臣侍立兩旁,以其女婿兼頭號智囊夏國相為首。忽然一個身穿鎧甲的壯年男子大步走了進來,來到銀階下跪倒:「啟稟王爺,探馬來報巡撫朱國治假借遊獵為名,實則去了邊境迎接欽差折爾肯去了。」
「什麼?賢婿起來說話,朱國治如今走到了哪裡?」吳三桂已經當即問道,原來這個人同樣是吳三桂的女婿,也是他手下的重要戰將胡國柱,如今統帥著平西王麾下最精銳的十三佐領兵馬。
聽到吳三桂問起,胡國柱說道:「依照路程算來,恐怕他們已經見面了。」
「王爺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如今我雲南三十萬大軍枕戈待旦兵強馬壯,何懼康熙小兒?」副將王會大聲說道。
右都營總兵馬寶也當先拱手:「王爺快快定奪,切不可誤了自身。只要王爺一聲令下,我立刻帶一隊騎兵去把那折爾肯和朱國治全都砍了。」
「不可魯莽,還需要從長計議。」黃乃忠性情穩妥,不建議太過冒險。
「什麼叫從長計議?咱們的腦袋都快沒了。」脾氣暴躁的狄三品嚷嚷起來。
小心謹慎的吳國貴卻在旁邊搖頭:「凡事不能莽撞。」
雙方各執一詞,但基本理念是相同的,要將自身利益最大化,要儘量避免失敗。吳三桂看向了自己的首席謀士夏國相,希望徵求他的意見。
本來吳三桂手下的首席謀士叫做劉玄初,昔年曾在蜀王劉文秀帳下任過中書,後來跟隨吳三桂多年,平西王麾下能有如今氣象,多半都是依靠這位謀士的功勞。這個人才思敏捷多有策略,可惜三年前病逝,如今吳三桂麾下的首席謀士已經是他的女婿夏國相了。
看到吳三桂看過來,夏國相當然知道老泰山這是再等自己的意見,他摸著頜下的短須思慮片刻才回答道:「我們的兵士尚需訓練,而且糧草還要一個月才能齊備,不宜立刻動手。倒不如行緩兵之計,先拖住欽差大臣,待糧草齊備再殺了祭旗。此外世子尚在京中,我們派出去的人恐怕一時還到不了,再等一個月最是穩妥。」
夏國相的意思很明白,他們準備好以後就能動手了,但是現在要暫緩一個月。夏國相全權負責吳軍後勤,這句話當然是有的放矢的,吳三桂也知道後勤補給對戰爭的重要性,毫不猶豫得點點頭:「也好,我們先拖住他一段時間,等糧草足備再說,也正好等等耿精忠那個小子。不過要拖住欽差大臣,卻要想想計策才行。」
這個時候朱國治已經將自己所知的事情源源本本得告訴了折爾肯等人,王新命嘆道:「為今之計,我們還是儘快離開雲南回去復命得好。」
折爾肯卻搖了搖頭:「我必須向平西王陳說厲害,讓他息了反叛之心。」
「這麼做豈不是送羊入虎口?」朱國治急道。
本來對入滇宣旨萬般擔憂的傅達禮這次卻是支持折爾肯:「我們的確要去,若現在折返便是抗旨不尊,未將撤藩旨意送到雲南,吳三桂完全可以藉口未接到聖旨而置之不理,我們則會被砍頭。」這句話算是說到了眾人心坎里去了,現在折返他們必然被砍頭,如果去了雲南或許還有一絲生機,權衡之下他們只能繼續前進。
朱國治也沒有辦法,本來他是打算與欽差大臣一起逃回去的,有折爾肯在前面頂罪,他這個守土有責的逃兵也算多了層保護罩,至少可以說成是為欽差大臣通風報信。可是現在欽差大臣執意要去傳旨,他逃跑的罪責便重了,到時候恐怕抄家滅族也算正常的,無奈之下他也只好跟了回去。
雲南的官道頗為寬敞,各懷心思的眾人騎馬疾馳,兩天就抵達了昆明。昆明城外三十里,夏國相早已帶著眾多部屬恭迎欽差。見到折爾肯等人走近,夏國相親自手持平西王寶纛跪在路上高聲道:「臣華軍旗都統夏國相受平西王之命,前來迎接欽差大臣。」
見到夏國相如此謙卑,眾人皆面面相覷,局面似乎與朱國治所說不太一樣。還是折爾肯經驗豐富,連忙上前伸手虛抬:「諸位請起,未知平西王何在?」
「王爺正在王府門前靜候,還請大人上路。」夏國相依舊是恭恭敬敬的。
折爾肯點了點頭,帶著人跟在夏國相後面進了城。吳三桂的確是在王府門前等候,折爾肯在門前下了馬,他立刻親熱得迎了上去:「經年不見,兄長風采依舊不減當年啊。」
「不行不行,已經老了。」折爾肯呵呵笑道:「到是平西王爺精神矍鑠,仍舊是當年的樣貌。」兩人相互說著客氣話走進王府,直到銀安殿上折爾肯才對著吳三桂拱拱手:「今次我是奉命宣旨的,你我兄弟只好先辦公事再敘私誼。」
「應該的,應該的。」吳三桂裝出一副嚴肅面容,帶著麾下眾人跪倒在地等著折爾肯宣旨。
折爾肯拿出詔書,一字一句得宣讀起來。他口中讀著撤藩的旨意,還在偷眼觀察下面吳三桂的表情,只是對方身子伏得很低,根本看不到表情變化。直到一份詔書宣讀完成,眾人皆山呼萬歲,吳三桂這才站了起來,此刻他已經是滿面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