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給出的條件非常優厚,他以孩子需要長身體為藉口,恩賜那些受處罰的山地阿依努之中,只要孩子上學就能在學校吃到肉食。而且這些肉食都是由移民中的廚師精心烹製,味道比起阿依努人的食物強了太多,這大大提高了孩子們上學的積極性。
今後以華夏文化進行灌輸洗腦,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阿依努人將徹底認同自己華夏民族的身份。事實上因為彼此之間的文化發展水平相去甚遠,幾乎相當於降維打擊。這些孩子們學習後甚至可以影響自己的家長,讓他們也能逐漸認同華夏民族,這是此時的劉磊所沒有想到的。
給馮子超下達了從北方引入移民的命令之後,劉磊坐上船向南返航了。隨著天氣漸暖,颱風季快要到了,海上的航行將變得不再安全,他必須儘快趕回去。另外萬洪的艦隊也是最後一次向蝦夷島輸送物資了,之後主力艦隊將返回東山島休整,等待颱風季的過去。
不過按照劉磊留下的命令,萬洪將給馮子超分撥十艘大福船駐守蝦夷島,他們的任務是從北方沿海各地收攏移民,同時為島上收買牛、馬等畜力,用作耕作或飼養。
今年的蝗災影響了北方不少區域,相信蒙古人在牧草不豐的情況下,會願意出售部分好戰馬換取物資,同時降低牧場負擔的。劉磊囑咐穆子輝布置購買戰馬的工作,這些購買的戰馬將全部送往蝦夷島餵養,同時開始訓練復國軍的第一批騎兵部隊。
又是一路的風浪顛簸,在闊別福建三個多月後,劉磊終於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不過他下船地點卻不是漳州府,而是福建除泉州外的第二大港口福州。劉磊的停留很低調,他的船沒有任何標識,本人也沒有穿上官服,而是僅著便服前往靖南王府求見。
聽說是劉磊來了,耿精忠非常高興,連忙命人將其帶入偏殿休息,同時召自己的諸多文武前來議事。劉磊也沒想到,自己只是提前與耿精忠通個氣而已,對方竟然把文武全都找來了。
說實話劉磊也是第一次見到耿精忠手下這麼多大將,除了徐文耀這個王府主簿之外,階位最高的便是白顯忠、王世瑜和徐文渙三名總兵,另外還有副將許尚朝、沙有祥、馬九玉、金應虎等人,各個都是身體健壯的大漢。不過在劉磊看來,這樣的體型只適合於冷兵器時代,熱兵器時代的戰鬥主要還是靠頭腦的。
眾人陸續走入偏殿,都以很奇怪的眼神看著劉磊這個新人,不知道他的來歷如何。只有白顯忠、徐文耀和王世瑜曾經見過他,經過時都親切得上來打著招呼,反到更加深了眾人的猜測。
直到人來得差不多了,耿精忠才在一眾太監侍女的伴隨下坐上了他的寶座:「諸位文武全都來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漳州府新任知府劉磊,也我三弟的結義兄弟,大家都是自己人。」
耿精忠一上來就表現得很友好,為了提高劉磊的身價甚至連與耿聚忠結義的事情都搬了出來,讓大家更是驚訝了。
劉磊對著眾人拱手問好,同時心中好笑,估計還是自己在康熙面前給耿精忠說好話的恩情,才讓他如此和善的。果然耿聚忠很快就把劉磊在京城的表現說了出來:「劉磊能如此為我耿家著想,甚至不惜冒險得罪康熙那個小皇帝,確是令我感動啊。」
「劉知府膽魄過人。」王世瑜笑著對他拱手說道,就連對他並不看好的白顯忠也罕見得點了點頭表示附和。
耿精忠又問道:「劉磊,這次我把大家都找來,是希望能聽聽你詳說京城的情況,尤其是皇上對三藩的態度如何?是否還有緩和的餘地?」
劉磊這才明白過來,耿精忠將所有文武都找了過來,其目的就是堅定眾人的信心,讓他們能跟著自已一起反叛。儘管耿昭忠和耿聚忠所寫的家書肯定早就到了耿精忠手上,他也知道了京城如今的局勢,但這些文武必然還有顧忌。而聽人轉述總不如當事人現身說法來的有震撼力,這次耿精忠就是想讓劉磊幫他提升士氣的。
知道了耿精忠的意圖,劉磊當然也不會違逆,因為他也盼著三藩之亂儘快開始,好讓他實行下一步計劃的。於是他就添油加醋得將康熙所說複述了一遍,其中為了堅定眾人的信心,還夾雜了不少私貨。總之就是讓人聽了之後,產生康熙打算將三藩乃至旗下各將趕盡殺絕的意思。
最後劉磊嘆氣道:「雖然皇上沒有明說,但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三藩已經成了他的絆腳石,也成了他對付葛爾丹部和鄭家的隱患。他很害怕朝廷發力對付葛爾丹的時候,我們會從後面給他一刀,所以他要在出兵之前將所有威脅消滅乾淨。」
劉磊的話令在場眾人都倒吸一口涼氣,耿精忠聽得非常滿意,這樣他就不怕屬下在反清時會離開他甚至出工不出力了。
耿精忠輕咳幾聲將眾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說道:「如今我們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退便是必死無疑,進則尚有生機,大家以為如何?」
「關鍵是我們應當再確認一下,不可聽人一家之言。」徐文耀似乎仍對清廷抱有幻想,說話的時候忍不住看了劉磊一眼,話中意思相當明顯。
「不錯不錯,萬一我們是杞人憂天,豈不是自討苦吃。」徐文耀的弟弟徐文渙也表示同意。
耿精忠似乎早就知道他們的想法,從桌子上拿起一封信道:「這封信是平西王吳三桂親筆,剛剛才到的。信中說尚可喜三個月前請告老還鄉,朝廷遲遲不發上諭令人擔心,他約我一同上奏請求撤藩,看看朝廷的反應。如果朝廷不答應撤藩,我們自然可以相安無事,如果朝廷答應撤藩,我想你們的疑問也就解開了吧。」
這已經是最好的試探方式,徐文耀兄弟也說不出反對意見來,大家皆點頭表示同意了。耿精忠說道:「好,既然如此我立刻回書同意上奏,然後咱們就寫奏摺請求撤藩。其實就算朝廷不許撤藩,我們相安無事也非長久之計,準備還是好做的。各地都要動作起來,訓練士卒籌措糧草準備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