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1164藤牌真能防鳥銃
「緬軍拿的那個藤牌,能防鳥銃嗎?」
李成梁冷不丁的問道。
藤牌,在這個時代的大明來說,算是一種比較冷門的兵器,主要是這東西的使用多是在南方邊境附近,內地和北方軍隊中幾乎是見不到的。
李成梁能一口叫出這個東西的名字,主要還是對於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傳播。
實際上在史料中,無論是《三國志》也好,《後漢書》也好,根本找不到任何藤甲的記載。
所以就如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這些武器三國時期根本都沒有出現一樣,藤甲兵這個在《三國演義》里非常著名的兵種在三國時期也根本沒有出現,自然也就不存在藤甲兵。
真正出現藤甲記載的是明代,而且並不是少數民族的特產,茅元儀的《武備志·器械四》中記載:「赤藤甲,以赤藤五十斤,石槽內水浸半月,取出曬三日,復入槽添水。如此浸滿一周歲,曬乾,照式編穿,共二十副。其外桐油油之,其甲輕堅,能隔矢刃。利於水火。又以此藤作笠,臨敵作盔,陰則備雨。」
而《三國演義》成書於明代,其實是羅貫中以明軍中裝備的藤甲為原型創作的南蠻藤甲兵的藝術形象。
而在《武備志》的這個記載中不但沒有提到藤甲怕火,反而特意強調「利於水火」,也就是說藤甲其實並不怎麼怕火。
實際上戚繼光在福建抗倭的時候,軍中就有藤牌手這麼一個軍職,由此其實也可以對藤牌的出處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國內最早出產於福建。
至於福建人自創還是由海外傳入,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就當下,李成梁見到緬軍大量裝備藤牌,於是就有了一個猜測,福建藤牌或許正是從西洋來的商船上帶過來,國內工匠製作出來的。
李成梁當初帶的遼東軍當然是沒有這東西的,不過畢竟是和戚繼光一起打過王杲,所以在戚繼光軍中見到過藤牌,這並不稀奇。
只不過因為藤牌的製作材料,李成梁其實很輕視這種武器。
遼東軍裝備的盾牌,是木質盾牌,前後有一層鐵皮提高防禦性,在李成梁眼中無論如何也會比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強不是。
可惜,今天在城頭上,他看到緬軍的滕牌後,才第一次對這東西產生了興趣。
藤牌是採集山上老粗藤製作的,一般編製成圓盤狀,中心凸出,周檐高起,圓徑約三尺,重不過九斤,牌內用藤條編成上下兩環以容手臂執持。
這種藤牌,編制簡單,使用輕便,加上藤本身質堅而富有伸縮性,圓滑堅韌,不易兵器砍射破入。
想到是藤條編制,沒等梁定南答話,李成梁又繼續問道:「這東西是不是怕火?用火箭,命弓弩手精準射擊藤牌,能不能把它點著?」
發現對方手中武器的恐怖,李成梁自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該怎麼破解,而不是一味蠻幹,那手下士兵的性命開玩笑,當兒戲。
「大帥,這藤牌和話本里說的不一樣,可不是那麼容易點火的。」
梁定南常年駐紮在雲南,自然知道藤甲,實際上他軍中也有少量藤甲使用,所以急忙向李成梁解釋道。
「哦,不是說採集了藤條要浸泡在桐油里,應該是比較好點燃的才是。」
李成梁不解道。
只能說這個時候編撰《武備志》的茅元儀還沒有出生,也沒有人系統記載藤牌,所以李成梁沒人詳細介紹是絕對想不到藤牌不怕火攻。
當然,這也說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多是應該從民間聽說過藤牌這東西,所以演義出來的一種兵器。
不過呢,李成梁是看過《三國》的,對藤牌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以為可以用火燒藤牌的辦法對敵。
「大帥,藤牌那東西,可不容易點燃。
不瞞大帥,我軍中也有士卒使用藤牌,當初讀了《三國》,我也找人用藤牌燒火試過。」
梁定南開口說道。
「結果如何?」
李成梁來了興趣,當即追問道。
「木頭燃起來了,這藤牌都沒燃燒,還是燒了好一會兒才被點燃的。
當然,一旦把藤牌點燃,那東西燒起了火確實大,還不容易撲滅。」
梁定南答道。
李如松也讀《三國》,甚至這個時代凡是認字兒的人,就沒有不看話本的。
什麼《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那都是必看的書。
當然,這裡面沒有被稱為奇書的《紅樓夢》,至於另一本真正的奇書,也就是《金瓶梅》也還沒有開始流傳,或者有流傳,但只是在小範圍的手抄本,甚至可能都沒有成書。
李如松看過《三國》,聽到父親和梁定南在說藤牌,自然也是來了興趣,插話道:「你的意思是說,這個藤牌其實不容易點燃?」
「不容易,我親自試過,大帥、小將軍若不信,我可以馬上找來藤牌給燒給大人試試。」
為了證實自己的話絕無虛言,梁定南已經打算找藤牌燒給這倆遼東大漢看看。
李成梁這時候卻擺擺手說道:「照你這麼說,這東西實戰其實很好,那為什麼南軍沒有大量裝備此物?」
在李成梁眼裡,東西好,就該推廣才是,怎麼能夠敝帚自珍。
梁定南聽到李成梁的話,臉上沒有絲毫變化,知道他們是北方來的,啥都不懂,於是解釋道:「大帥,莫不是以為藤牌是藤條編制,所以很容易吧。」
「難道不是?」
李成梁馬上說道。
聽到李成梁這麼說,梁定南急忙解釋道:「大帥,這藤牌編制第一步是選擇山上老藤,浸泡桐油後日曬雨淋至少一年,其間還要反覆浸泡桐油。
藤條做好才是編制,這可都是老匠人才會的編制手藝,編出來的藤牌密不透風,可不是鄉下編筐子的手法。」
好吧,話里其實就一個意思,這藤牌做起來,工費比明軍現在使用包鐵的盾牌只高不低。
在明軍軍隊裡,普通的衛所是真沒這個財力大量製造藤牌裝備軍卒,也只有不差錢的戚繼光才敢這麼幹,而且還是一隊人裡面就一個藤牌手,全軍也不過幾百個藤牌。
看了眼城外,緬軍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屍體和傷員,自然也不會遺留下什麼兵器。
梁定南馬上派出身旁親兵去城下軍營中尋找藤牌,「藤甲你也找找,我記得早年軍中有人就穿戴過那東西。」
「是,將軍。」
親兵答應一聲,快步下了城牆找東西去了。
李成梁和李如松就在城樓上等著,今日看到藤牌防禦鳥銃的情景把兩人都嚇了一跳。
要是緬軍大量裝備這樣的防具,明軍這仗可就不好打了。
要知道,遼東軍就因為大量使用火器,讓李成梁帶兵打仗的時候可是底氣十足。
也是因此,他對這次西南方向的用兵,其實並沒有多擔心,一心想的就是打不過就轟他娘的,就不相信緬甸人的血肉之軀能硬得過鐵炮石彈。
於是,他在貴州練兵時,主要就是給軍卒訓練火器使用,軍中半數裝備鳥銃和佛朗機炮。
畢竟,戚繼光的戰績太誘人。
大勝對手不說,自身傷亡極小,這是每個將軍都夢寐以求的結果。
軍卒訓練不易,所以李成梁也不是不看重士卒性命的將官,手裡有大量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將官打仗的底氣都更足。
什麼一將功成萬骨枯,那只是說說而已,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沒人會拿自己手下性命當兒戲。
在城樓上等不多時,那出去找東西的親兵就回來了,手裡拿著一塊藤牌,還有一副藤甲,只不過那藤甲看上去非常小巧,更像是一件背心。
身旁的李如松此時一步躥出,就從親兵手裡搶過那件藤甲仔細觀察起來。
「這東西編制的還很驚喜,這是什麼皮子的。」
那件藤甲內外還有一層皮,只是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的皮子,但是能感覺到穿在身上應該很舒服。
「這個,小的還真不知道。」
那親兵被李如松問的愣住了,東西不是他的,是從一個小軍卒手裡拿過來的,也是人家家傳的東西。
李如松掂量了一下,嘴裡還說道:「感覺比棉甲輕一些,但也不輕。」
「呵呵,少將軍,這裡面沒有鐵片,就是干藤和皮子,肯定比棉甲輕一些。
只不過內部非常緊密,可不就比民間藤具重得多了。」
梁定南走過來開口說道,順手就從親兵手裡接過那件藤牌,走回到李成梁身前。
李成梁從梁定南手裡接過藤牌仔細看了看,確實編制非常緊密,和藤筐那些農具完全不同的手法。
感受重量,因為浸過桐油的緣故,也比那些藤具重上許多。
「一般的藤牌就是這樣,有些藤牌的主人還會在藤牌外側蒙上一層皮子,就和那件藤甲一般,更加防水防火。」
梁定南不斷介紹藤牌的優勢,李成梁聽了也是不斷點頭。
「這東西很難制?」
李成梁關心的還是這個,東西好,能不能大量裝備明軍。
「制倒是不難制,可就是挺費工夫的,從收集藤條到製成藤牌,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而且,編這面藤牌,就算是熟練的匠人,也至少得半個月才能編成,所以軍中並未批量製造。」
說到這裡,梁定南指著李成梁手裡的藤牌和李如鬆手里的藤甲又說道:「這東西,其實都是軍卒自己的。」
明朝實行軍戶制度,這也就意味著軍卒都是代代相傳,所以朝廷只發給最初的武器,剩下的武器鎧甲保養等都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朝廷就完全不管不顧。
實際上,朝廷按制也會不定時下撥軍資,分發給軍卒使用,比如英宗和弘治時期,明軍裝備就有過比較大的變化,嘉靖朝時也是如此。
只不過一旦鎧甲兵器發放下去,後面的維修都不管了,也就是戰時才會安排衛所匠人維護。
所以,平常軍卒就只能自己保養好分發下來的武器,還要一代代往下傳,在新裝備沒有發下來以前。
這樣的制度,讓明軍的裝備水平一直都偏低,所以也有了戰時臨時調撥器械補充衛所的事兒。
魏廣德穿著上陣殺敵的那件鴛鴦戰襖,可不就是這個情況下南京兵庫給補充的。
「拿兩桿鳥銃來,試試這東西的威力。」
李成梁先前在城樓上看的不夠真切,這會兒手裡有了實物,雖然和緬軍的有些差別,但想來不會太大。
很快,幾個火銃手就被調過來,就在城牆上進行試槍。
讓人把藤牌放在幾十步外,大約就是明軍鳥銃射程邊緣,用木頭架子架起藤牌,就讓人對著藤牌進行射擊。
而李如松這會兒沒工夫關注藤牌,他自己跑到一邊讓親兵幫忙卸下鎧甲,自己穿上了那間藤甲。
當兵的人,自然對這類裝備感興趣,畢竟自己第一次見到。
那邊「砰砰砰」開始試槍,鉛彈不斷轟擊那面藤牌,而李如松也已經穿上了那件半截小背心。
「這藤甲就這樣嗎?我看到緬軍有些人穿的好像全身都是這個。」
李如松抓住那個親兵問道。
「緬甸、暹羅那邊的將官沒法置辦鐵甲,所以他們只能選擇藤甲穿在身上。
雖然比鐵甲輕一些,但因為藤甲沒有韌性,穿戴以後並不靈活,遠不如將軍身上的鐵甲防護好。」
那親兵解釋道。
這些話,李如松身邊的親兵就肯定答不出來,畢竟都沒見過。
雲南這邊的兵,特別是施甸這些邊境地方,自然是見過土司兵穿戴這種防具,甚至大明商人都有藤甲。
大明朝廷可是禁止私人收藏甲冑的,不過藤甲貌似不在此例中,因為軍中並不裝備這個。
不在軍中使用,自然就不算甲冑,那些馬幫商人的護衛就選擇藤甲防身。
當然,花錢買不到鐵甲,也是主要原因。
幾輪射擊過後,讓人拿過藤牌一看,還真就沒射穿,此時李成梁的臉色就不好看了。
「收近點,繼續射,看看多遠能夠打穿。」
此時李成梁心裡發狠,大聲命令道。
這邊軍卒試槍,李成梁已經拉著梁定南問道:「雲南可有藤牌,軍中需要大量裝備,我也會上奏此事。」
能防鳥銃,這東西可不簡單。
「大帥,其實不用太過擔心,藤牌在緬軍中其實也不多,今日城下的當是緬軍精銳。」
梁定南這時候卻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