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1113學生彈劾老師

  第1022章 1113學生彈劾老師

  「老爺,今日內閣收到一份彈劾。」

  「嗯?彈劾誰?」

  「首輔的大人。」

  聽到還是彈劾張居正,魏廣德鬆了口氣,不是自己就好。

  自己進來就感覺到外面的中書舉止怪異,所以聽到有彈劾奏疏的時候,還以為是針對自己的彈劾。

  現在放心了,是彈劾張居正的。

  「嗯?不對呀,誰上的奏疏?」

  魏廣德前一刻還覺得沒什麼,和自己無關,但後一秒就感覺此事蹊蹺。

  彈劾張居正,誰不知道現在張居正的地位。

  自己是首輔,還有內廷的支持,誰這麼大膽,敢彈劾他。

  而且,貌似這次彈劾很不同尋常,否則大家也不會是這個反應。

  「劉台。」

  蘆布小聲答道。

  「劉台?」

  感覺有些耳熟的,但想不起這人在哪個衙門,於是繼續問道:「哪個衙門的,什麼職位?」

  「老爺,你忘記了,這劉台是遼東巡按御史啊。」

  蘆布急忙說道。

  「是他啊,他怎麼能夠彈劾他老師」

  魏廣德話一出口就立時頓住,沒有繼續說下去。

  這時候他才明白其他人的反應為何會如此。

  此事其實不大,每月朝廷都會有彈劾奏疏,不是彈劾張三,就是針對李四,再正常不過了。

  可學生彈劾老師

  在魏廣德的記憶力,貌似還真沒有過。

  只是,現在可不是魏廣德吃瓜的時候,別覺得劉台彈劾的是張居正,就和他魏廣德沒有半毛錢關係,這裡面還有很深層次的聯繫,由不得魏廣德不多想。

  「啪。」

  下一刻,魏廣德就狠狠的一拍書案。

  魏廣德此時臉上的憤怒可不是裝出來的,他也不是在為張居正打抱不平,而是背後多少還有一些糾葛和他有關係。

  「什麼原因彈劾的?奏疏在哪兒?」

  魏廣德急忙追問道。

  現在魏廣德急於看到彈劾奏疏原文,此事關係重大,要是把張居正惹毛了,後果難料。

  說起來,此事其實並非第一次,在此以前還有一位大臣也曾經上奏疏,雖然不是彈劾奏疏,是勸天子的奏疏,但此事就鬧出一場大風波。

  就在三、四個月前,朝廷收到都察院御史傅應禎奏疏,他對張居正推行的考成法很有意見,其中要求各級地方官收齊租稅,不僅當年的要收,歷年的也要收。

  傅應禎認為老百姓當年的收成能夠一年的支出就很不錯了,還要收歷欠的,老百姓就沒法活了。

  因此,他向萬曆皇帝上書請求罷停考成法,廣開言路,把那些因為進諫而遭到罷黜的官員官復原職。

  此奏是朝廷推行考成法以來,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對的官員,張居正自然是不會留手,即便這個人是隆慶五年的進士,算是他的學生,那也是痛下殺手。

  很快傅應禎就被下獄,還要追究同黨。

  張居正可以不管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學生,可魏廣德卻不能不管他這個老鄉。

  是的,傅應禎是江西安福人,本來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未來,既有當朝首輔這個「座師」,還有魏廣德這個次輔同鄉,不說在朝中如魚得水,但也會過得非常滋潤才是。

  偏偏,他就選擇做這個出頭鳥,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考成法。

  或許,他自認為自己背景夠硬,有點飄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反正,魏廣德最後和張居正一番商量後,就把傅應禎貶官外放。

  本來,張居正是要奪了他的官身,判流放戍邊的,這次魏廣德求情才保住官身。

  只不過經此一遭,他的仕途也差不多到頭了。

  張居正反應如此之大,不僅有殺雞儆猴的意思,傅應禎奏疏里也多有犯忌諱的地方,把張居正比作王安石,這才是張居正惱怒的根源所在。

  王安石變法,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出名的,甚至列入中國四大變法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變法包括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中期的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

  商鞅變法流傳最廣,發生在戰國時期的秦國由商鞅主導的變法,旨在廢除舊有的封建制度,推行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通過重農抑商政策、統一度量衡、實行軍功爵制等措施,極大地增強了秦國的國力,為其後續的統一戰爭奠定了基礎。

  北魏孝文帝改革則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主要以漢化改革為核心,包括改穿漢服、改說漢語、遷都洛陽等,這些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的統一,對後來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都發生在北宋中期,前者主要由范仲淹領導,旨在解決當時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包括整頓官僚制度、減輕農民負擔、加強中央集權等,雖然最終因保守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其提出的許多改革理念對後來的王安石變法產生了影響。

  後者由王安石主導,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等,試圖解決財政困難、加強中央集權並推動經濟發展,這些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的財政危機,但也引起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

  王安石變法是失敗的,而且因為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政見不合,直接演變成黨派鬥爭。

  傅應禎把他比作王安石,張居正能不生氣嗎?

  這不是咒他改革失敗,還是什麼。

  不過好在,傅應禎這個人並沒有逮著張居正開炮,而是勸告皇帝,多少留下點面子。

  而現在劉台直接彈劾張居正,可就是另一回子事兒了,學生告老師,千古奇聞,絕對會在歷史上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魏廣德不在乎劉台死活,可擔心因此讓張居正重翻舊帳,把傅應禎又拉出來祭旗。

  有個劉台就夠了,沒必要牽扯他人。

  「你去吧劉台的奏疏抄一份送過來,馬上。」

  魏廣德可不想拿下這個燙手山芋,很難處理好吧。

  不過,他也要看到劉台彈劾的內容,才好應對此事。

  等蘆布出去忙活的時候,魏廣德才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心裡感慨一句,幸好隆慶五年的會試他因故沒有主考,不然張居正還不以為是他私底下搞出來的。

  確實,在古代發生這樣的事兒,一般都不會認為是學生擅作主張,都會和他的老師聯繫在一起,會認為他們是受人指使所為。

  畢竟,才入官場幾年,經不起別人的忽悠很正常。

  六七品的小官,懂什麼,又憑什麼認為可以彈劾首輔。

  要是背後沒人指使,是決計干不出這樣雞蛋碰石頭的事兒來的。

  不過也是好笑,張居正既是傅應禎的座師,也是這個劉台的座師,傅應禎還算給老師留臉,沒有直接說是張居正的不是,而劉台就太不是個東西了,直接把老師告了。

  其實,到這個時候,魏廣德還沒有把劉台彈劾張居正的事兒太上心,認為不過就是因為考成法在地方上推行後,巡按御史根據地方官員為了催繳賦役做出的一些事兒,據理請求朝廷暫停此法。

  魏廣德沒少聽到地方官員為了完成任務,逼出一些家破人亡的慘事,至於因此流離失所的,那更是罄竹難書。

  太多了,都已經麻木了,不想聽了。

  以往朝廷不催,鄉下的甲長、里長看人家確實困難,也會和胥吏商量,先欠著。

  當然,這麼做胥吏們也不是沒好處,誰不知道大明的制度,說不好什麼時候一道旨意下來,這些積欠就免了。

  到時候,這些積欠可不就哼哼了

  有了考成法,這樣的情況自然就不會發生。

  官老爺的帽子都戴不穩,下面的胥吏也麻爪,說不定就把自己開了。

  畢竟胥吏按照後世的標準,雖然是衙門裡長期需要的工人,但也只能算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

  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有機會被舉薦獲得品級,成為編制內的人員。

  不過,那還都是大明開國那些年,讀書人少,官員缺乏的時候才會出現。

  現在嘛,胥吏出頭已經變得非常難,還要時刻提防被官老爺拉出去祭旗。

  不過,當蘆布把抄來的劉台奏疏送到眼前,魏廣德只是大略掃視後,即便是寒冬臘月,也難免後背冷汗直冒。

  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壞的結果,簡直不能再壞了。

  御史傅應禎上奏給萬曆小皇帝還只是說張居正是又一個王安石,宋代之所以最後內耗掉根源就是王安石的那場變法上,如果讓他繼續推行新政,我們大明朝就要走宋朝的老路。

  如果,結合後世歷史走向來看,大明帝國的敗亡,還真和張居正這場改革有關。

  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居正的改革雖然短期內充盈了大明朝廷的府庫,但也留下許多麻煩,特別是在改革失敗後,地方官員變本加厲的行為,還有就是因此形成的黨派萌芽。

  在此前朝廷里存在的,更多的還是鄉黨,但是張居正權勢太大,而他的政策又大大限制了士紳和勛貴的特權,因此在他權侵朝野的背後,反對派也漸漸結成了一張大網。

  官場之人,猶如逆水行舟,除非你甘於平庸,只要想要進步,那就必須時刻關注身邊其他人,抓住他們的紕漏,鬥倒一個就少一個競爭對手。

  這也是之後官場喜歡結黨的原因,相互之間能有個照應。

  若本省在朝廷里出了高官,那後進弟子必然會牢牢的吸附在他周圍,希望藉此獲得庇護。

  劉台的奏疏可謂狠厲異常,這封從遼東遞來的奏疏,列舉了張居正的六大罪狀。

  一是說張居正「欺世盜名」,彈劾張居正打著祖宗成法的口號,乾的卻是違背祖宗成法的事情。

  二是說張居正改變了監察系統的作用,張居正用考成法,偷梁換柱,六部向六科負責,六科向內閣負責,這樣監察系統獨立性就不存在。

  三是說張居正結黨營私,官員任用都是由一定的章程,張居正任人唯親,不遵守官員任用程序。

  四是說張居正擅權自用,以內閣駕馭行政和監察系統,自己以宰相自居。

  五是說張居正苛政猛於虎,為了賦稅,向各地官員下死命令收繳賦稅,百姓民不聊生。

  六是說張居正生活腐化,貪污腐敗,自從張居正當了首輔後,張家是富賈荊楚。

  而奏疏的最後,更是說「高皇帝鑒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

  文皇帝始置內閣,參預機務。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

  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

  乃大學士張居正偃然以相自處,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但真正讓魏廣德震驚的還是,劉台奏疏最後一句,「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這完全就是要和張居正不死不休的節奏,要用祖宗之法懲辦張居正。

  或許,作為次輔,看到這樣彈劾首輔的奏疏,應該彈冠相慶才是,可此事魏廣德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由這份奏疏就和張居正翻臉內鬥,魏廣德可不認為自己能說服內廷兩宮太后和小皇帝,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把握說服他們支持自己。

  而對後宮影響力最大的人,無疑是馮保,可他絕對不會和自己合作。

  顯然,最後,她們很可能還是會選擇支持張居正。

  不過,這還不是魏廣德最擔心的,他其實對於執政大明還缺乏信心。

  張居正的治國大才是經過歷史驗證過的,不過張居正改革最後如何,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大明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魏廣德會什麼?

  搞後世的制度嗎?

  說出來,怕是自己羽翼下那些人都要造反,因為那些東西放到現在的大明,太驚世駭俗了。

  只要看看後世最為著名的變法,或者說最接近後世的變法事件——戊戌變法就能知道,晚清時期在國內推出新法,最後直接把光緒皇帝干廢了。

  為什麼?

  還不是西方制度很難和晚清時期國內情況契合,至於之後為什麼又事先共和,其實看看民國時期的事兒,大抵也能知道。

  取代晚清的民國,其實根本就是個四個象。

  因為沒有如同以前王朝更迭時徹底的清算,所以民國時期亂象叢生,根本就不是一個新生國家的樣子。

  這也是民國取代滿清幾十年後,國家還是一團糟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