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上疏啟戰

  第1330章 上疏啟戰

  李欽載用的計,算的是吐蕃的政局,以及贊悉若的心理。

  祿東贊已逝,權威漸失,其子即位大相,位置坐得並不穩當,一番爭奪殺戮後得到的大相之位,記恨他的政敵一定不少。

  不然贊悉若為何無故來大唐朝賀?他的目的是先解決外患,然後回過頭專心對付政敵。

  這樣的機會,李欽載怎能不利用?

  於是李欽載索性利用贊悉若對政敵的猜忌,在長安城來了一出被刺的把戲。

  沒人引導贊悉若會如何想,但李欽載能肯定,贊悉若一定會這麼想。

  贊悉若會以為吐蕃的政敵指使刺客殺李欽載,是為了借刀殺人,而贊悉若已深陷漩渦,他不是坐以待斃之輩,必須自救。

  聽說大唐官員已拿獲了兇手,贊悉若的身份是無法去刑部大牢見兇手的,而且他也是嫌疑人,更不可能讓他見。

  但贊悉若毫不懷疑兇手的來歷,必然是跟吐蕃有關。

  大唐若已坐實了刺殺案是吐蕃人指使的,天子下一步將會做什麼?

  贊悉若想哭,那還用猜嗎?蘇定方已被召進宮了,名將薛仁貴也從海東戰場上緊急召回,大唐還能做什麼?當然是跟吐蕃幹仗了。

  之前贊悉若的分析,大唐三五年內不可能再支撐起一場大的戰爭,那不過是贊悉若個人的猜測。

  事實上這個猜測的變數很多,最大的變數是,李欽載被吐蕃人刺殺了,如今人躺在府里生死不知,大唐天子與李欽載的關係世人皆知,不僅在國事上特別倚重李欽載,私交也非常莫逆。

  這樣的交情下,李欽載無辜被害,很難說大唐天子會做出什麼選擇,哪怕這個選擇並不明智。

  天子突然召見武將,已是非常明顯的信號了。

  「咱們必須自救,」贊悉若坐在館驛屋內,神情無比凝重:「若再不做點什麼,吐蕃必有大禍!」

  副使苦著臉道:「李郡公被刺,不是咱們幹的呀,這不是冤枉人嗎。」

  贊悉若冷聲道:「不是咱們幹的,但很有可能是吐蕃國內那些人幹的。」

  「大唐天子可不管吐蕃朝堂的派系如何爭鬥,他只需要知道是吐蕃人幹的,然後吐蕃便是他的敵人。」

  副使心裡無比憋屈,吐蕃也算是強國,強國使團在異國被冤枉,卻無法申辯,這滋味實在不好受。

  「大相,咱們是否該馬上向大唐天子請辭,回吐蕃查實此案?」副使問道。

  贊悉若搖頭:「不能走,事情必須有個結果,不出意外的話,大唐天子應該已對吐蕃生了征伐之心,咱們必須制止大唐天子的念頭,否則吐蕃這一戰或許會被滅國……」

  神情越來越苦澀,贊悉若嘆道:「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大唐,軍隊戰力已越來越強大,尤其是他們的火器,更是無堅不摧,我父親當年便親身見識過它的厲害,此戰斷不可輕啟。→」

  按照贊悉若的規劃,繼任吐蕃大相之後首先要在未來三五年內,軍事上採取戰略守勢,然後肅清政敵,發展國內民生,練兵屯田擴軍等等。

  這是一個逐漸累積手中籌碼的過程,結果剛來到大唐,卻被破壞了。

  若按照大唐的劇本走,不出三兩年,吐蕃必亡國。

  「先向大唐天子上表自辯!」贊悉若咬著牙道:「刺殺案或許是吐蕃人幹的,但絕不是咱們使團乾的,大唐天子明白了這一點,接下來才好與他們談。」

  「談什麼?如何談?」副使問道。

  贊悉若嘆了口氣,道:「大唐借著刺殺案,已掌握了主動權,吐蕃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了。」

  副使不甘地道:「吐蕃國內是不是也該給咱們一個交代?」

  贊悉若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冷冷道:「當然要給交代,但不是現在,先把大唐的事解決再說。」

  …………

  贊悉若連夜寫了奏疏,上表陳情,奏疏中除了表達對李郡公的惋惜悲痛之情,更大的篇幅是解釋自辯。

  總之就是,刺殺案與吐蕃使團毫無關係,冤有頭債有主,還請大唐天子明察秋毫,勿枉勿縱。

  可惜的是,贊悉若的奏疏遞進太極宮後,卻如石沉大海,毫無動靜,李治更是沒有任何反應,就這樣把吐蕃使團晾在館驛內,贊悉若在奏疏里提出覲見天子的要求,也被李治故意忽略了。

  而長安朝堂上,更大的風暴已開始醞釀。

  李治召見蘇定方後,君臣在宮裡不知商議了什麼。

  第二天朝會,蘇定方卻突然上疏,言辭激烈地請求天子整頓兵馬糧草軍械,征伐吐蕃。

  征討的理由很正當很合理,吐蕃國心懷不軌,刺殺大唐功臣,對大唐來說,這是非常惡劣的挑釁,大唐痛失國器,焉能不伐?

  蘇定方的上疏,在朝堂掀起了驚濤駭浪。

  不至於吧?因為一位功臣被刺,就要舉國征伐吐蕃?

  海東那邊還沒平呢,大唐如何經得起西面再次開戰?

  兵員呢?糧草呢?軍械呢?領軍的將帥呢?

  蘇定方的奏疏頓時引起了朝堂文臣們的普遍反對。

  帝王怒而興師,不智之舉必將引發不吉的後果,朝會金殿上一片怒罵駁斥之聲,蘇定方卻站在朝班中老神在在,闔目養神,對文臣們的口誅筆伐視而不見。

  右相許敬宗這時跳了出來,沒錯,又到了關鍵時刻,作為天子的金牌心腹,許敬宗當然知道自己的屁股該往哪頭坐。

  別的朝臣不清楚內幕,但李治不會瞞許敬宗,他需要許敬宗為自己代言。

  所以許敬宗很清楚整件事其實就是一場戲,既然是做戲,怎能少得了他這位黃金配角的參演?

  於是許敬宗果斷配合蘇定方,站在金殿上擺事實講道理。

  他昂首挺胸旗幟鮮明地支持蘇定方,並且告訴群臣,大唐征伐吐蕃,李郡公被刺不過是導火線,並非主因。

  真正的主因是,海東即平,大唐周邊的鄰國里,唯一剩下的強敵只有吐蕃了。

  若是吐蕃被滅,大唐文治武功將達到華夏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盛況,殿內諸位文臣武將也將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對大唐來說,滅吐蕃已是最後一哆嗦了,諸位確定不試一試?

  至於兵員糧草等問題,只要決定去做了,那些都是小問題,作為大唐右相,許敬宗擔保能充分調撥大唐各州糧倉,一兩年內支應一場大戰問題不大。

  一通天花亂墜般的說法,殿內群臣漸漸沉默。

  許多人居然開始覺得這老貨說得好像很有道理。

  最後一哆嗦了,干還是不干?李郡公被刺,對大唐來說是絕佳的開戰理由,錯過這一次,下次大唐再想對吐蕃動刀兵,藉口怕是不好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