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敲響門閥的喪鐘(下)求首訂
事實上劉協的所謂改革之法,他在南陽的時候就已經在開始琢磨了,本來打算回許都之後慢慢改的,結果沒想到跑徐州來搞來了。
而理所當然的,這是一套組合拳。
當第一本書籍成功的印刷出來之後,世界,便已經徹底改變了模樣,劉協一封急詔送回了許都交給了荀彧,命朝廷發明旨,將朝廷控制區的,所有士族的所謂家學,必須上繳一份上來,用以刊行天下。
當然,聽說你們荀家對尚書的研究很深,作為尚書令,請令君為天下士人做表率,第一個上繳家學。
也請潁川士族作為天下表率,不要違抗朝廷的命令。
哼哼,荀家和潁川士族現如今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我這樣欺負你們,你們肯定會不滿,到時候,肯定就會像歷史上一樣,重新投入曹操的懷抱啊。
至於收上來的,亂七八糟的各家家學麼,呵呵,劉協又任命孔融為總編纂,負責把這些交上來的家學什麼的去蕪存菁,重新編纂一番,一定要整出一本創世神書出來,就叫建安大典。
正好,陳群不是提議要改孝廉麼,到時候孝廉選完了進京考試,就考這建安大典上的
如此一來,天下士子一定會日夜捧讀建安大典,哼哼,我不但要把你們的家學給收上來,還要把你們的根給你們拋了,你們的家學我雖然留著,但除了吃灰之外肯定也沒人會翻了。
天下世家想必全都恨死自己了吧?
這還不算,劉協還命令陳群連夜回京,任太學令,幫助賈詡一道辦理太學及郡學事宜,不但太學要擴大招生規模,學習建安大典,凡是人口過百萬的大郡,也要開設一個郡學,用來學習建安大典。
入學人選麼……還不能讓一般的世家子弟進來,這個口子得給朕的關的死死的,這樣才能狠狠的得罪他們。
嗯,就讓宿衛和禁衛來填補吧。
凡是自己身邊的宿衛,干滿兩年就放出去,去學習建安大典,學成後自動擁有孝廉身份,只要通過朝廷的考試,就可以外放地方去做官或者是吏。
如此一來這天下人幾乎都學到知識,所謂的知識壟斷,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知識壟斷不存在,所謂的世家,自然也就會愈來愈走向衰落,能跟他們競爭孝廉的人也自然會越來越多。
這些世家還不聯合起來逼朕退位?
荀彧和楊彪兩個人肯定得聯合起來投向曹操反他啊,這樣的話,自己肯定也會被天下士子唾棄,背負罵名,這樣的話,劉備肯定也會背離自己而去的吧?
這樣的話,如果禪讓袁術失敗,自己也可以重新再禪讓給曹操。
我可真是一個小天才呢。
隨著糜家印刷工廠的開始建設,事實上大漢朝軍功的晉級已經有了一個十分清晰的模式:
屯田之兵立下功勳,可以進入禁軍成為職業士兵,成為職業士兵之後讀書識字,學習算數,之後去郡學進一步學習建安大典。
之後就可以外放做小吏或是小縣縣丞之類的,就算是正式踏足官場了。
而那些士族豪強,以及勛貴之後,則可以想辦法進入宿衛,在皇帝身邊站崗三年或是立下功勳,就可以進入太學,學成之後一樣獲得孝廉的身份參加朝廷的統一考試。
從中央到地方,朕這回連最基礎的亭長都要攥在自己的手裡。
就不信你們這還不反!
然而…………
四天之後,天子的詔令傳回尚書台,傳到了荀彧的手裡。
而在看到詔令內容,以及印刷術的神奇之後,荀彧卻是仰天長嘆了一聲:此真萬世之法啊!
然後又看到上面說,讓他作為尚書令做出表率,讓他交出他們荀家的尚書及相關獨家註解之後……
「我荀家何德何能,竟讓天子如此恩重,如此善待啊!彧,必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陛下重整河山,樹萬世之基業。」
說罷,荀彧大禮跪拜,對著徐州的方向三跪九叩了起來。
同樣作為司馬府曹緣留守於許都的荀悅詫異道:「文若這是何意,我……莫非是沒看懂其中的深意不成?交了家學,咱們荀家何以立身?」
荀彧起身道:「你這腦子反應的有點慢了,天子這封詔書之中的深意,你,沒看明白麼?」
「這個麼……似乎是明白,又並不是那麼透徹,還請文若解惑啊。」
「也罷,其實這道理並不難,你只要稍微多想一想,其實也能想到,不過我還是跟你說了吧,天子的意思是將天下士族的家學全都收集起來,在去蕪存菁編成所謂的建安大典,供天下人學習,此乃萬世之功業啊。」
「是啊,這印刷術配合天子改良的造紙之術,果然是神奇,只是……這天子明明是一視同仁,如此做法,怕是這天下大部分的士家都要煙消雲散了。」
「你也說了,是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可是要隨著天子一起名垂青史,鑄萬世基業的。」
見荀悅還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樣,荀彧索性將話說得透徹了些道:「咱們家的立身之本是什麼?」
「當然是尚書啊。」
「以尚書為例,整本尚書一共也才兩萬多個字,兩萬多個字,換算成故事畫本,都不夠講半天的,咱們憑什麼就能以此來作為立身之基?」
「自然是咱們荀家世世代代為這本只有兩萬多字的尚書所批下的幾十萬字的注!這裡面全都是咱們荀家歷代先賢環海沉浮一生的心血啊!天子要咱們交的,當然不可能是只有兩萬多字的原版尚書」
「我再問你,整個大漢王朝有多少個家族是研究尚書的?誰家還能沒個幾十萬字的註解呢?這些註解咱們雖然沒看過,但想來,必然與咱們家的註解有重複的地方,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你說,他孔融編纂大典之時,將要以誰的為準?」
荀悅也是聰明人,一點就透:「啊,我明白了,天子這次可是有名詔,讓咱們家最先交家學,如此一來,大漢其他研究尚書的士家就只能吃咱們荀家的剩飯了,如此只需二三十年,提起尚書就只有咱們荀家了,咱們荀家將成為這方面的權威啊!」
「另外這建安大典再怎麼大,也終究是受體量限制的,這考試,將來註定會是越考越難,到時候這尚書的解釋權,豈不是盡在咱們荀家的手裡?到時候咱們荀家豈不是要和孔家一樣,代代出大儒了?天子意欲以考試的方法來選賢,可考試是人來考的,總要有人出題有人判卷,有人來評判學問,這……咱們家豈不是也要成門閥了?」
荀彧點了點頭,道:「天子不喜門閥,咱們這種門閥和袁、楊這種不同,或許應該叫學閥才比較合適,天子此策,當真是深謀遠慮的萬世之法啊,他是在告訴天下士族,先來的吃肉,後來的喝湯,至於那些投效的晚,後來都趕不上的,呵呵,那就,灰飛煙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