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和離

  太子的車架在德化門前停下。

  謝周生和太子一前一後出來。

  侯在旁邊等著拜見太子的官員看到謝周生臉上的擦傷,有些驚訝:「殿下、謝郎中,你們這是……」

  謝周生赫然道:「下官不小心摔在殿下的馬車上,殿下寬仁,不僅無有怪罪還稍帶了下官一路。」

  「原來如此啊。」

  眾人明了,拱手稱讚道:「殿下真是仁德。」

  太子心情很好地抬手,與朝臣們一道走上金鑾殿。

  謝周生漸漸落在後面,垂下的眼眸里是一片陰鷙之色。

  今日朝會議的還是河套的戰事。

  李修趕到河套已經有一周了,戰事還是呈膠著之態。

  若是如此也罷了。

  偏偏守軍大將張猛與李修不合,李修剛到一周,他已八百里加急送來兩封彈劾奏疏。

  皇帝面色不虞,讓朝臣們各抒己見。

  朝臣們心中暗喜,趁機攻擊。

  「陛下,若是旁人臣不敢妄言其中是非,但這人是李修,臣就不得不言了。

  李修在京中之時就蠻橫專斷,到了河套怕是更加無法無天,無視軍情肆意刁難將軍,這才氣得將軍八百里加急送來彈劾奏疏。」

  「陛下,李修身負皇恩,卻藉此以為資本,肆意為難戰前將軍,其心可誅啊陛下。」

  「陛下,此時前方吃緊,若再不對李修加以遏制,此戰恐難勝利。」

  「陛下,張將軍忠肝義膽,莫要寒了將軍的心啊。」

  「……………」

  皇帝臉色更加難看,看向太子:「太子,你說。」

  太子出列道:「兒臣以為朝臣們有失偏頗,這些全是張猛的一面之詞,如何就能認定是李修之過?」

  有朝臣急道:「殿下寬仁,卻也要看是對誰,李修囂張跋扈,殘忍暴戾,大家有目共睹,這樣一個人不值得殿下維護啊。」

  太子道:「陳侍郎誤會了,本宮不是維護他,本宮是就事論事。」

  又有一朝臣出列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前方戰事膠著,沒有時間供我們查清事實真相,臣以為還是對李修降職斥責為好。」

  眾朝臣紛紛應聲。

  太子雖覺不妥,但朝中已是無人可用,陣前換將也是大忌,便也沒再多說什麼。

  皇帝的心思跟太子差不多。

  他忌憚武將,派李修過去河套一是安朝臣們的心,二也是監視。

  打狗也要看主人。

  張猛卻因為一點小事八百里加急送信過來告狀,實在讓他惱火,卻又因朝中無人,戰事吃緊,只能依從大臣所言。

  多數朝臣以為自己勝利,高呼萬歲。

  少數看清皇帝心思的,卻是心驚膽戰。

  皇帝可是最恨被朝臣裹脅和武將高傲的。

  今日之事,可全犯在他的忌諱上了。

  一旦戰事過後,恐怕又要有一場腥風血雨了。

  ………

  太子憂心國事,下朝之後跟隨在皇帝身邊,大膽進言重用武將一事。

  這一次皇帝並沒有生怒,讓太子舉薦人選。

  太子正要說話,內監進來稟報:「陛下,昌平公主求見。」

  昌平公主是皇帝的第十女,已經出嫁。

  皇帝對公主們並不上心,聞言皺眉道:「讓她回去,朕沒功夫見她。」

  太子勸道:「父皇,皇姐此時過來,定是有要緊事,還是見一見吧。」

  皇帝臉色更加不好:「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御書房是什麼地方,豈是她一介女流能來的!」

  太子只得垂首告罪。

  待他出來時,已過午時。

  前面站著個挺直的身影。

  「皇姐!」

  太子一驚,連忙走過去道,「皇姐怎麼還等在這裡?」

  昌平公主只著一身常服,髮絲輕挽,秀美的面容上有些許疲憊。

  她沒答話,往御書房看看:「父皇還是不肯見我嗎?」

  太子點頭寬慰道:「前朝事多,父皇焦頭爛額,難免會忽視皇姐,皇姐莫要著急,過些時候再來請安便好。」

  昌平公主點點頭,知道也只能這樣了。

  兩人一起往外走。

  太子看著昌平公主略顯單薄的身體,忍不住問道:「皇姐,到底是什麼事,你要這麼著急來尋父皇?」

  「我想跟駙馬和離。」

  昌平公主沒有避諱什麼,直接說道。

  她雖與太子不是一母所生,也不常見面,但他性情溫善,這種事說與他知道也沒什麼。

  太子聞言有些吃驚:「皇姐年前才與駙馬成婚,這才過去幾個月,怎麼就………可是駙馬不好?」

  昌平公主點頭,想說什麼卻是一言難盡,只道:「我實難與他過下去,若強行讓我與他們陳氏在一起,不是他們死就是我亡!」

  太子聽她說得這樣嚴重,不禁憂心:「皇姐既如此說,便該分開才好,只是此事該由母后處置,皇姐怎麼不去尋母后?」

  昌平公主臉上有疲憊之色:「說句冒犯的話,母后娘娘對此事也無能無力。我心裡清楚,我這門親事是父皇親自指婚,我要跟駙馬和離,就是傷陛下顏面。

  母后娘娘疼我,必定會去尋父皇說這件事,到時父皇的怒火就會落到母后娘娘身上。

  歸根究底,此事要父皇同意,還不如我親自來說,何必多牽扯一個人進來。」

  她性情率直,說話便也直來直往:「此事我自會解決,太子不必為我在父皇那裡說什麼,快些去忙吧,我這便也要走了。」

  太子只得應聲,看著昌平公主離開。

  心中嘆氣。

  皇姐母妃去得早,雖被淑慧妃收養在膝下,但淑慧妃有三子一女,她是養女應當不怎麼被重視。

  好在她自立自強,並不自苦,在宮中之時過得也還不錯。

  卻沒想到成婚後卻是不和。

  他雖有心幫忙,卻也是無能為力。

  父皇不願做的事情,勸說的人越多,他越反感。

  只望父皇能憐惜皇姐,允她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