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重聚
登基後的建安帝,頗為勤勉,每日早早起床。先領著蕭皇后到椒房殿給俞太后請安,一起用過早膳後,再去臨朝理事。
天子登基大典後,緊接著便是冊封皇后之禮。
皇后的冊封禮, 比天子登基禮要簡單得多。不過,也需整整一日。要進太廟祭告先祖,皇后住進椒房殿,也應持有鳳印。
這方鳳印,是中宮皇后的權勢象徵。
中宮皇后要宣鳳旨,需用鳳印。要執掌六宮, 也需有鳳印。
就如天子, 沒有御印,怎麼號令群臣?
偏偏俞太后安然住在椒房殿裡, 絲毫沒有搬出椒房殿之意。那方鳳印,也被俞太后牢牢把持在手中。宮中各處的女官掌事,皆對俞太后俯首聽令。
蕭語晗這個皇后,除了一個皇后的虛名之外,竟和以前一般無二。
蕭語晗能甘心嗎?
當然不甘心。
可不甘心也沒用。只有身在宮中,才知俞太后在宮中之威勢。別說她這個皇后,就是建安帝,對俞太后也是畢恭畢敬,不敢有半分怠慢。
蕭語晗委婉地在建安帝面前提了一回:「……臣妾已是皇后,住在東宮裡,頗有些不便。」
建安帝瞥了蕭語晗一眼:「搬寢宮一事,暫且不急。母后住了幾十年的椒房殿,一時不願搬走,也是人之常情。你還年輕, 等上一等也無妨。」
對建安帝來說,先在朝堂站穩腳跟, 拉攏朝臣才最重要。後宮之事,只能先袖手不管。免得俞太后心中不痛快,給他使絆子。
蕭語晗只得繼續忍氣吞聲。
……
新帝登基後,謝明曦便隨盛鴻回了七皇子府……現在已經改做蜀王府了。連匾額也換了一回。
顧山長在昌平公主府住了數日,眼見著顧清的傷勢漸有好轉,便回了蜀王府。
師徒一別多日,再次重聚,各自心中歡喜。
「師父,你瘦了許多。」謝明曦有些心疼地低語。
顧山長確實清減了不少,神色間也有些鬱郁,打起精神笑道:「你們身在宮中,我整日惦記你們母女。之後阿清又出了事,我心中焦慮憂急,哪裡吃得下睡得著。好吃好睡幾日,便養回來了,無需憂心。」
謝明曦深深看了顧山長一眼:「師父和母后鬧翻了?」
顧山長:「……」
顧山長拒不肯認,迅速張口道:「沒有的事,你別胡亂猜疑,我和太后娘娘相交多年,豈會因一點口角就鬧翻?」
謝明曦略一挑眉:「這麼說來,還是鬧口角了?」
顧山長:「……」
弟子太過聰明了,也不是好事啊!做師父的想隱瞞一二都不易。
顧山長見瞞不過去,便輕描淡寫地將自己進宮勸慰俞太后之事說了一遍:「……說起來,也怪我太過多事。太后娘娘自有主張,我說什麼都無用。索性也不多這個嘴了。以後我隨你們去藩地,山高水遠的,不操這份閒心便是。」
不等謝明曦張口安慰,便笑著抱過阿蘿:「這麼多日子沒見,阿蘿愈發可愛了。」
顧山長拒絕就這個話題深談交流,謝明曦也不勉強,順著顧山長的話音笑道:「是啊,阿蘿長大了許多。」
「孩子還小,隔幾日就變個模樣。」顧山長越看阿蘿越是喜愛,伸手輕撫阿蘿細嫩的小臉:「可惜阿蘿滿月酒未曾操辦,到了百日,又正逢新帝登基,也未能辦一回喜酒。」
謝明曦隨口笑道:「殿下已打算上奏摺,自請就藩。待日後去了藩地,我們為阿蘿好生辦一回周歲宴。」
顧山長笑著應了一聲。
「啟稟蜀王妃,」從玉等人也跟著換了稱呼:「陸大少奶奶和李大少奶奶聯袂來了。」
好友前來,謝明曦心情頗為愉悅,笑著說道:「快些讓她們進來。」
……
林微微和方若夢都還年少,建文帝離世時,她們兩人都無進宮跪靈的資格。算起來,和謝明曦皆是兩個多月未見了。
見面後,先互相打量一番。
「你瘦了一些。」林微微有些心疼。
方若夢接了一句:「精神倒是尚佳。」
謝明曦輕笑一聲說道:「你們兩個,倒是都胖了些。」
林微微早產頗傷身子,細心將養了幾個月,總算豐潤了一些。至於方若夢,苗條的身形更是圓了一圈不止。
「你就別取笑我了。」方若夢自嘲不已:「我整日為兩個淘氣的混帳小子頭痛。不知怎地,半點沒瘦,越發豐潤了。」
「往日的衣裙,現在都不能穿了。倒是有藉口多做些新衣。」
謝明曦和林微微齊齊笑出了聲。
方若夢也算熬至苦盡甘來。
生了一對雙生子後,方若夢在夫家站穩了腳跟。如今李默和李湘如心生隔閡,極少來往,夫妻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
心寬體胖,這句話用在方若夢身上,非常恰當。
說笑一番後,林微微忽地低聲道:「蜀王殿下是否有意早日就藩?」
謝明曦心裡一動,不動聲色地反問:「你為何忽然問起這些?」
林微微並未賣關子,輕聲道:「朝中動向,祖父瞭然於心。昨日晚上,陸大哥將此事告訴我。並和我商議,想隨蜀王殿下去蜀地做官。」
謝明曦:「……」
謝明曦極其罕有的震驚了一回,脫口而出道:「林姐姐,你不是在和我說笑吧!」
以陸遲的出身,以陸遲的才學,根本無需外放做官熬資歷。留在京城從六品官做起,不出意外,熬上十餘二十年,便能穩穩地做一部尚書。
方若夢顯然也未料到林微微忽然來了這麼一出,同樣錯愕不已地看向林微微。
前程似錦的陸遲,為何忽然要去蜀地做官?
林微微收斂笑意,一臉正色:「謝妹妹,這等大事,我豈能隨意拿來說笑。」
「陸大哥一直有離開京城外放做官的念頭。只是,他之前一直猶豫不知該去何地。蜀王殿下有意就藩,陸大哥便想著一同去蜀地。既能開拓眼界,亦能增長見聞。或五年,或十年,待磨鍊出來,再回京城進六部也不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