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紋銀十二萬兩

  正月初十,奔波霸考察團返回了南河寨,公司高層隨即召開了會議,討論興建鋼鐵公司事宜。

  沈董先是介紹了鋼鐵公司的選址、預計的建設規模及工匠數量等等基本信息,接下來便是沈家輝這個財務總監匯報具體事宜了。

  沈二埋汰一路上就已經把這些帳算的七七八八,他認為兵工廠主要資金使用方向是在廠區建設,按照沈董的規劃思路,初期建廠用地三百餘畝,這可不是這小小的奔波霸車廠這二十畝地的規模能比的。

  奔波霸小廠子才不過五十餘人,典型的小微企業,而這鋼鐵公司初期光工匠就得一千餘人,加上其他的附屬鐵礦、煤礦以及冶煉廠,那規模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光圍牆這一項就吃走了大量的銀子。

  若是光民營的鋼鐵公司那也就罷了,這兵工廠可不是鬧著玩的,內廠的圍牆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不說按照城牆標準修,至少也得高丈五、厚三尺,廠房建設也不能像奔波霸車廠那樣糊弄幾個簡易車間就完了,往大了說,那是國家級別的重點軍工項目。

  另外,鋼鐵公司得有鋼鐵公司的樣子。

  其他林林總總的像車間、庫房、辦公、宿舍、食堂甚至於廁所都要考慮周全。

  …………

  之後便是郭鐵匠發言,他從專業角度上對鋼鐵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鍛造用具之類,公司前期,用原來朝廷軍械局的破爛倒是可以應付一陣,等公司正常運轉起來,有了良性循環之後,再考慮更新換代不遲。

  而更先進的設備諸如車床之類,那是由奔波霸研發團隊掌握核心技術,這世界上只有奔波霸車業能造的出來,想花銀子去別的地方買都買不到。

  至於高級技術人員,基本上可以考慮朝廷軍械局的高級技工,他們有經驗,懂技術,尤其是在火器製造上,人家是專業的,郭鐵匠再是鍛造大師,於火器一道卻是一竅不通。

  這個時代的兵工廠可不是造點盔甲,弓箭,馬鞍馬鐙、刀槍劍戟這麼簡單,人家朝廷的軍械局都造出來紅衣大炮了。

  郭鐵匠認為,生產過程並不重要,研發團隊才是根本,所以要組建一個技術力量強大的研發隊伍。

  …………

  趙磊的發言則完全是另一個角度,他認為投入這麼大,僅靠著朝廷的採購訂單養活肯定是不行,這小子心思活泛,膽子也大,提出鋼鐵公司外廠的業務要把民用鐵器運作到極致,而不是僅僅為奔波霸車廠打造車底盤,這格局就太低了。

  不過這卻很敏感,鐵器鍛造及民間銷售牽扯到很多朝廷的政策問題,需要朝廷政策支持才能推行下去。

  陳浩則是對鋼鐵公司的人力資源問題上提出了建議,顯然以奔波霸公司的人馬刀槍是應付不了鋼鐵公司這個大型企業的,廣納英才是時候提上日程了,光鋼鐵公司「籌建處」就需要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

  這會開了半天,最終問題的焦點還是回到了亘古不變的話題,需要投資多少?銀子從哪兒來?

  最終,沈總監得出結論——首輪融資至少需要紋銀十二萬兩。

  眾人沉默了,十二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

  別被影視劇忽悠了,那些豪門大少爺一出手就是幾萬兩銀子,那就得查查他家「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事兒了。

  諾大個朝廷賑災連二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可見這是一筆驚人的數字。

  南河寨的村民,一年有三五兩銀子的收成,就算好年景,當初修建北山渠,全村集資不過才募來了十多兩銀子……

  見眾人有些消沉,沈非咳了一聲,緩緩道:「諸位,銀子的事兒,我去想辦法,公司帳上這一萬餘兩銀子,先作為籌建處的開銷,這鋼鐵公司從籌建到投產,沒有一年的時間是干不完的,咱們本著邊建設、邊使用、邊使用、邊完善的原則開展工作。」

  「陳總,關於鋼鐵公司籌建工作,您老就多操心,前期事務繁多,找些幫手,沈總監,財務這塊你斟酌,如何把這一萬兩銀子用在刀刃上,做好規劃。」

  「郭總,軍械局那邊你得辛苦跑一趟,摸清底數,做到心裡有數。」

  「老趙,明日咱倆啟程,進京面聖!」

  沈非安排完畢,便宣布散會。

  ………………

  朝廷不吵架了,關於尹皓的問題從此也沒人再提,誰知道皇帝有多少妹子侄女的?

  至於那個吏部給事中常東華常大人,由於才華橫溢,被升了官,由正七品的給事中,升為從六品的光祿寺良醞署正,負責宴鄉酒澧膳饈之事,足見朝廷對他的重視。

  這日,乾帝正在御花園考校太子殿下的武功,爺倆剛打了幾場,楊溢又被乾帝放倒,正躺在地上喘粗氣。

  隨侍太監於公公見中場休息了,便對乾帝輕聲道:「陛下,尹閣老奏報,說有沈非、趙磊二人求見陛下,不知陛下……」

  話音沒落,楊溢便從地上一躍而起,問那太監:「他們在哪兒?」

  那於公公看了看乾帝,見陛下也面露喜色,便道:「在午門外候旨呢……」

  乾帝哈哈大笑:「於公公,叫他們來見朕!」

  這隨侍太監叫於百士,原本就是靖王府的太監,一直貼身伺候楊梃,後來王府大火,於公公把楊溢、楊沁姐弟倆推進密室逃脫後,惦記楊梃安危,毅然返回王府尋找楊梃夫婦。

  結果卻並未尋到楊梃夫婦,官兵卻進了王府,於公公一看大勢已去,便欲投火自盡,殉主而去,卻被衝進王府的御林軍當場拿下,投入了京城大牢。

  他是楊梃的貼身太監,是靖逆要犯,在牢中算是受盡了折磨,但別看他是個太監,卻也真是個硬碴子,一來他是真的不知道楊梃的下落,二來也是忠心為主,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直至楊梃王者歸來,才被營救。

  楊梃是個感恩之人,如此忠心護主的忠僕,自然重用,登基之後便繼續留在身邊伺候。

  而太子楊溢,是被這於公公送出王府的,那是他的救命恩人,自然對於公公尊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