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猜忌懷疑,鋪路未來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震驚不已,連方才滿臉嚴肅的祝家環和祝家盛都瞪大了眼睛,甚至連懷裡一直安靜聽人說話的麼寶都皺了皺眉頭。

  許氏:「娘,你說什麼呢!我怎麼可能跟老大和離?」

  沈氏眼含淚水:「娘,我剛為老二生了女兒,你就逼我跟他和離?」

  老夫人對於許氏的憤怒,和沈氏的控訴置之不理,頗為冷漠地說:「你們若不合理,我便只有讓我兒子休妻。」

  許氏握緊拳頭,冷笑一聲,一字一頓道:「他敢休妻,我就先弒夫。」

  許氏一向是語出驚人,沈氏和老夫人跟她相處這麼多年了,有的時候依然不習慣她的彪悍。

  沈氏緩緩而道:「我家極重臉面,若是休妻,我倒不如,吊死在將軍府,一了百了,娘,我們在你眼裡,就是此等貪生怕死之輩嗎?」

  老夫人嘆了口氣:「娘這是權謀之下為你們明哲保身的謀劃。」

  沈氏:「可是有些事情,不可權謀,更不可有明哲保身一說。」

  老夫人:「你們不為自己考慮,也不為孩子們考慮嗎?」

  沈氏:「孩子們以後的路我願意聽娘的,但我是祝興卓的妻,這輩子都是。」

  不離不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當年她與丈夫的承諾,承諾是要遵守的。

  「我不要!」祝家環站到老夫人眼前,「祖母,我是祝家的兒郎,一輩子都是,我是要保護祝家的,萬萬不可為自己的性命,而棄了祝家,改了姓氏,去外祖父的家裡苟活,這非大丈夫所為。」

  他要保護祝家,這是他昨日剛剛答應爹爹的。

  「我也一樣,」祝家盛也走了出來,「祖母,我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今日祝英博的話還言猶在耳,祝家盛在爹爹面前保證過的,要保護好大家。

  兩個小孩子說的話中帶著童稚,卻鏗鏘有力。

  老夫人眼中帶著慈愛:「環哥兒,盛哥兒,你們可知,若是祝家蒙難,這會是你們唯一改命的機會?莫不要逞一時之勇,葬送了自己一生。」

  祝家盛:「夫子沒有教過我,危難之時捨棄家人,明哲保身這個道理。」

  祝家環也說:「我只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是靠自己爭取而來的。」

  沈氏和許氏看著自己的兒子,有欣慰,也有心酸,畢竟,他們還那么小。

  老夫人沉默半晌,忽而朗聲大笑起來。

  「好!不愧是我祝家兒郎,不虧是我祝家媳婦,你二人,還真是有我這個老婆子當年的模樣。」

  老夫人說得欣慰,也說得心酸。

  麼寶聽得有些出神,她雖不清楚,祝家怎麼就大禍臨頭了,不過不妨礙她心中的震撼。

  她們所說的話,已經完全突破了她曾經的認知。

  所以,他們的邏輯是,大難臨頭時,要先保全家人,先憂家人之安危,先慮家人之處境嗎?

  神君之前說,若是按照人間的說法,她其實是他的家人,她應該稱神君為義父。

  所以有困難,她為他上,她為他守住九重天,為他斬殺魔族,為他辛苦修煉。

  遇到了生死危機,也是她在前面擋著,為神君這個親人殺出一條生路,而自己的生死,就看她的本事能不能讓她活下來了。

  一直到她被神君打下人間受苦,這個觀念也是刻在她的認知里的,唯一變了的是,她不再拿神君當家人,但是對於家人的定義尚未改變。

  而今日有那麼一些人,用行動告訴你,有一種家人,是會在危難關頭,將你護在身後,即使隱約知道自己與家人待在一起會有生命之危,也無所畏懼,願意共患難的。

  麼寶心中不解,心中從未有過的情感,在此刻悄悄萌芽,她不知是什麼,只覺得發暖。

  沈氏眼眶微紅:「娘,不管以後的路怎麼走,我們都是要一起走的。」

  老夫人連說了三聲好,緩緩吐出一口氣,這個寒冷的冬天,幸而她們的屋子裡是暖的。

  「我們確實該為以後做打算了,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許氏和沈氏正襟危坐,兩個男兒郎也站在母親身邊認真聽,儘管有些話他們還不懂,身在襁褓中的麼寶也豎起了耳朵。

  「好一點,就是將軍們活著回來,解甲歸田,遠離朝堂,這是最好的一種結果,可若是慢了一步,皇上的怪罪先行下來,我們祝家恐怕會落得個削權流放的地步。」

  沈氏和許氏都沒有過多的驚訝,經歷了昨日的情形,這種結果也是在她們意料之中的。

  如今天下太平,打完這場,謝帝已經沒有可用到祝家的地方了,無用了,雙刃劍就變成了單純的肉中刺,該想法子除掉了。

  「你二人從今天開始,暗中讓人去變賣田產,行動不要太快,萬萬不可引人注目,家中的金銀財寶若要帶走,實在是太過顯眼,到時未必能成,儘量換成一些方便攜帶的銀票。」

  沈氏和許氏露出可惜的模樣,金銀財寶當然更好,只可惜太過招搖,到那時必然是帶不出去多少。

  若是真到了那日,那些銀票其實也未必能帶得走,但總要試一試,畢竟無論處境如何都是要生存的。

  無論在什麼時候,錢都是王道,有了錢才能活下去。

  許氏和沈氏紛紛點頭,她們能明白婆婆的意思。

  麼寶眨眨眼,銀票她沒見過,但是金子她有啊,她有一座山呢。

  有了這玩意就可以了嗎?

  老夫人:「我在之後,會去跟朝堂上的官眷多多走動,就算被流放,也要儘可能去一個好地方,有人幫襯的。」

  幸而他們祝家,在朝堂上這麼多年來積攢下來的人脈還算是多,有一些也算是靠譜,朝堂上的很多武將都與祝家兒郎在戰場上共赴生死過,著過命之交,還有很多正直的文臣也都是欽佩於祝家的。

  朝堂上有人趨炎附勢,有人明哲保身,但也有人是在危難關頭願意相助的,幸而祝家交得不少這樣的,但願最後關頭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