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龍泉
洪流走後,丁二苗再次確認方向,用手一指右方,帶著李偉年向上浮去。忽然前方一道黑霧撲來,裹挾而過,接著眼前一亮,兩人已經浮出了水面。
太陽當頭直射,陽光刺眼,潭面上銀光點點,正是中午時分。但是舉目四看,卻不見陸開軍的漁船蹤影。
丁二苗看看日影,也暗自吃驚,看似時間不大,其實已經在潭底耗去了兩三個小時。
「二苗哥,好像我們現在在南岸,看不到陸開軍的漁船啊。」李偉年鳧在水上,一邊打量四周,一邊大聲叫道:「現在聯繫不上他們,怎麼辦?游水去北岸嗎?」
「沒事,既然已經出來了,也就死不了了,等我拘來拴柱,讓他通知漁船來接。「丁二苗趴在李偉年的肩頭,就此歇一口氣。
出了水面,丁二苗雨傘上的符咒全部失效,渾身上下自然被河水浸透。但是李偉年穿著潛水服,他咬開肩頭上的充氣管,往裡面吹了幾口氣,潛水服的氣囊鼓起,讓他毫不費力地飄在潭面上。所以,丁二苗抓著他的肩頭,自己就不用划水防止下沉。
休息了一分鐘,丁二苗正要掐指念咒,卻見一道旋風撲來。
拴柱的聲音從旋風裡傳來:「不用念了,丁大法師,陸大寶的漁船已經開了過來,幾分鐘就到。」
在拴柱的眼裡,陸開軍四十多歲的漢子,就是一個小孩,所以他依舊稱呼人家的小名,陸大寶。
原來這拴柱一直在潭面上來回巡視,所以丁二苗和李偉年一出水,就已經被他發現。
果然,李偉年和丁二苗側耳細聽,北岸隱隱傳來漁船的馬達聲響。
「怎麼樣啊,丁大法師,下面的幾個水鬼不好對付吧?」拴住嘻嘻笑道:「不過你的本事,比你那個兇巴巴的師妹大多了,至少沒有被灌一肚子水。」
丁二苗翻了個白眼,懶得跟這個小屁孩廢話,轉過身,靠在李偉年背上,仰面休息。
「嘿嘿,二苗哥可厲害了,把下面的幾個水鬼整的要死不活!」李偉年卻非常興奮,眉飛色舞地道:「對了拴柱,唐致遠的骨骸已經撈了上來,還有他的那口防身寶劍。等下你姐姐知道,一定非常高興。」
「我姐姐早已知道了,她叫我先說一聲感謝。到晚上,她會親自來道謝的。」拴柱對丁二苗二人在水下的過程很感興趣,連聲問道:「那幾個水鬼,都給你們出了什麼難題,快說來我聽聽!」
李偉年眉頭一皺,問道:「奇怪了,我們剛剛才從水下出來,你姐姐怎麼知道的?」
「哎呀,笨。我看到你們出來以後,先回去通知了姐姐,然後才通知萬書高,讓他們開漁船來接的……」拴柱揮手道。
丁二苗忍不住大罵:「你個小鬼頭,看到我們上來,應該第一時間通知漁船來接,怎麼你卻先通知你姐姐?我為了你姐姐的破事,差點把老命都丟在鎖龍潭,你特麼的卻不當一回事!」
拴柱撇嘴,低聲嘀咕道:「要不是為了姐姐的事,你還遇不上你師妹,恐怕這時候,你師妹都已經被潭裡的魚蝦啃成白骨了。」
「還敢犟嘴?等下我師妹還陽了,你去跟我師妹表表功,看我師妹怎麼感謝你!」
嗖的一聲,拴柱已經不見了鬼影。他上次落在吳展展手裡,領教過厲害,現在殺了他,他也不敢和吳展展打個照面。聽說吳展展就要還陽,他哪裡還敢停留?
馬達聲聲,陸開軍的漁船破浪而來。萬書高站在船頭,興奮地蹦跳著,大呼小叫,仿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丁二苗他們入水幾個小時,萬書高擔心他們的安危,在船上也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
漁船開到近前,李偉年和丁二苗二人,在萬書高陸開軍的拉扯下,爬上了漁船。
李偉年還好,脫了潛水服,裡面的衣服還是乾爽的。丁二苗渾身上下濕透,落湯雞一樣。雖然是中午,他還是凍得瑟瑟發抖。
「二苗哥,換我的衣服,快!」萬書高已經把自己的襯衫和長褲一起脫了下來,催促丁二苗換上。
陸開軍又從船艙里摸出半瓶老白乾,遞給了丁二苗。
「啊切……!」丁二苗打了個噴嚏,先接過白酒灌了一大口,然後才脫去濕答答的襯衫,換上了萬書高的上衣。褲子他就沒換了,嫌麻煩。
這邊萬書高已經拿過了丁二苗的襯衫,擰乾了水,抖開了,掛在船艙上晾著。
「怎麼樣,吳展展的魂魄,找到了沒有?還有唐致遠的骨頭?」萬書高問。
「找到了,都找到了。累死我,幾個水鬼太難纏。」丁二苗點點頭,道:「陸大叔開船回去,等出了鎖龍潭我再救醒我師妹。」
陸開軍答應一聲,立即轉舵回航。
李偉年脫了潛水服,蹲在船頭,用一塊抹布仔細地擦洗著打撈上來的骨頭。骨頭清洗乾淨以後,他又拿過那口寶劍,用抹布蘸著河水慢慢擦拭。
不大功夫,李偉年擦乾淨了寶劍,站起身來,手腕一翻,抖了一個劍花,竟然有模有樣!
丁二苗先進船艙看了吳展展,見她沒有大礙,這才鑽出船艙。看到陽光照耀下,李偉年揮動手臂,手中劍青光閃閃,寒冽逼人,不由得也暗暗讚嘆。
這把劍跟著唐致遠一起落水,在河裡沉浸了三百多年,竟然一點沒有腐蝕,也算是上品。
丁二苗隨手接過寶劍,陽光下仔細觀摩。但見劍柄用綠玉鑲嵌,劍鄂熟銅打造,似乎還鍍了一層金。劍身長約二尺有餘,三尺不到,比萬人斬形體稍大。
劍身通體明亮,也不知用什麼鋼鐵打造。劍身底部鐫有銘文,一側刻著:致遠;一側刻著:明志。劍柄中部,兩面各刻有一個篆字,古樸蒼勁。丁二苗倒也認識這倆字,一個是「龍」,一個是「泉」。
「好一口龍泉劍!」
丁二苗撫劍讚嘆,遙想女鬼綠珠所說的、當年巫玉河邊的那一場血戰,竟如身臨其境。似乎看到唐致遠舉劍自戕,慷慨赴難的場景,感概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