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正是食桃、杏、李的季節。漫山遍野,野果掛滿枝頭。只可惜好果沒等熟透就被野鳥啄食。留在枝頭的劣果酸澀難以入口。用來做果凍,顯然不好。
劉備打聽了下,說涿縣最好的桃園,出自張屠。
劉備這才想起,張小胖家確有一片頗大的桃園。
張小胖自打從粉嘟嘟的善財童子,變成黢黑黢黑的黑炭頭後,一直閉門不出。說是拜了個老師,開蒙。
這個時候上門打擾,似乎不好。
劉備索性捎書一封,先詢問張小胖的近況,後又提了下想嘗嘗他家的桃子。
很快,張家的馬車就趕到了村中,隨車送來了好幾筐碩大的蜜桃。
這次只有趕車的張翁。
還有張小胖歪歪扭扭的手書一封。
這些字,估計都是開蒙老師先行寫出,張小胖一個個臨摹得來。
知道他平安無事,劉備也就放心了。
作為回禮,母親托張翁捎回一罐蜂蜜,給張小胖解饞。
蜜桃去皮去核,切成丁。再放入幾顆酸甜的李子,去皮核切丁。放入冰鑒中冰鎮一晚,再倒入釜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熬。而後倒入蜂蜜,文火熬成漿。
皮凍也是要的。
第二次做輕車熟路。嘗了嘗口味,又讓母親加些蜂蜜,與豬皮濃湯一起攪拌均勻,倒入漆木果盒,只待冷卻凝固,果凍自成!
「好神奇。」公孫氏的表情,很對得起劉小胖的一日辛勞。
「嘗嘗看。」用母親的一根青絲,將多餘的果凍割下,劉備捏起一小塊,送入公孫氏的口中。
「甘之如飴。」公孫氏的驚奇在後面:「竟吃不出一絲肉味。」皮凍的味道被蜂蜜和桃李汁中和,自然吃不出肉味。
劉備指著果盒笑道:「值二十金。」
公孫氏笑著點頭:「你倒是持家能手。」
劉小胖的表情說明一切。
將果盒送去馬市,不日就換來二十馬蹄金餅,和十數張碎牛皮。牛皮之所以是碎的,也是劉備特意叮囑。雖說這個時代軍中多用鐵甲衣,皮甲在民間還是很普遍的。被人惦記要謀反總歸不好。尤其是這些年賊反不斷,漢軍四處撲火,神經可都繃著呢。
草蓆一張,一百五十錢。
麻一斤,十文錢。
北地無棕櫚。做棕墊顯然不可能。所以劉備想到了用隨處可見的麻來替換。麻田幾乎家家都有。多了自然就不值錢了。麻絲就是麻纖維,一團亂麻說的就是它。
村中就有麻。
等工匠們將牛膠熬製好,劉備這邊的工作也已完成。
後院正中置幾塊青石板,上下疊放。上下石板之間,正是被壓成餅的麻絲。
將上層石板依次揭開,待麻絲自行脹大後,倒入熱牛膠。
待麻絲飽吸熱膠,劉備又命人重新壓上石板。石板迅速下沉,熱膠從縫隙內不斷溢出。直至不動。劉備蹲身看過,約莫有三寸厚。這可比草蓆厚多了。
「都看清楚了沒?」劉備沖圍在身邊的工匠們問道。
「看清了。」對工匠們來說,這寥寥幾道工序,根本不算什麼。
過了數日,劉備又把工匠們喚到家中。
揭開石板,麻墊未曾反彈。
顯然是凝固的牛膠起了作用。
牛膠即牛皮膠。《周禮·考工記·弓人》:「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
先將余膠盡數割去。再比照床榻的尺寸,把麻墊切成規整的長方形,鑽孔以透氣。裹一層絳紗為里襯,再用張小胖家送來的長樂明光錦縫成外罩,一張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床墊即告完工!
「都看清楚了沒?」劉備又問。
「回稟少東家,我等均已看清!」老工匠帶頭,一群匠人沖劉備執弟子之禮。
顯然,劉備是傳授了他們一門新手藝!
將麻墊往榻上一放,躺下一試,軟硬適中。那叫一個爽利!
比起硬木板床,實在是舒服多了。
試睡一晚,渾身通泰。製作床墊諸材,所用都是天然。百無禁忌。劉備這便讓工匠乘族人牛車,將用麻布包紮好的床墊,給耿雍送去。
何為特產?
就是我處有而別處無,居家生活必備,不可或缺的特別物。
床墊絕對是居家生活必備,不可或缺啊。都說劉備織席販履,那就做個驚掉下巴的高級貨給你們看看!
牛膠尚在火上熬製。
所購麻絲也頗有餘。
劉備索性又做了張床墊。準備給自己用。
母親和公孫氏的床墊,劉備不打算用牛膠。而是準備用更珍貴的鹿膠。
鹿膠青白,香氣濃郁。比牛膠好太多了。
鹿皮珍貴,卻能買到。三叔家就積攢不少。重金買來,熬製成膠。有了前次的經驗,各種計量的把握,更加精準。幾乎沒有浪費,工匠們就把兩張鹿膠床墊製造完成。
交給母親和公孫氏,用過皆言大好。
比起初時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如今的劉備已然成為一家之主。更是涿縣劉氏一族復爵大業的麒麟子。
生活鬆弛有度。每日讀書習字,騎射劍擊,日子如流水。
田中稻禾青綠,長勢極好。
青石堤堰也大體完成。劉備取來工錢,匠人們卻推辭不受。問過方知,是感恩於傳授制床墊之技。也罷。把制墊技藝傳給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們發揚光大。讓麻墊成為樓桑村的特產。
白露剛過,暑熱漸消。
蝸居了一夏的耿雍,又坐船而來。
一碗蜜漿下肚,耿雍盤腿說道:「賢弟,愚兄此來除了送書,還有一要緊事。」
「何事?」劉小胖青瓷碗還沒端起。
「是這樣……」前些天,劉備托人送去的床墊,又被他轉送給了著《四民月令》的崔寔!
「你識得崔尚書?」
「我哪裡識得!只是與崔家商隊的管事相熟。床墊便是託付他,轉送給了崔尚書。昨日商隊返回,管事捎來口信說,崔尚書請賢弟廬中一敘!」
「崔家商隊?」劉備一愣:「士大夫也經商?」
「這是自然。」耿雍語速飛快:「崔尚書少時家貧,以賣酒販粥為生。時人多有譏笑,他卻始終不改……」
原來如此。難怪相識。耿氏也是老鴉渡數一數二的商家,善制陶。崔家酒瓮多從耿氏購買,船隊入汶水返回安平國。比走陸路方便。
去不去見?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