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負日而行

  二宮太皇,朝夕相伴。情同姐妹。

  董太皇,心意深沉,笑中含悲。竇太皇,蕙質蘭心,焉能無覺。奈何,屢次相問。董太皇,皆三緘其口。

  諱莫如深,只因事關漢室家門。稍有不慎,滿門橫屍,蒙羞漢室。

  話說,帝後豢養男寵,古往今來,屢見不鮮。如嫪毐(lào ǎi),受秦丞呂不韋之託,假扮宦官入宮,與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趙姬私通,倍受太后寵信,受封為長信侯,與太后私生兩子,並自稱秦王「假父」。史載其可「陰關桐輪而行」。

  前漢時,呂后與審食其私通,亦捕風捉影,語焉不詳。今漢,和帝竇太后,與都鄉侯劉暢私通,乃至家族覆滅。史家秉筆直書,後人盡知。

  古往今來,男寵從未絕跡宮廷。

  並多有專好此道者。是故,《荀子·非相》曰:「今世俗之亂君,鄉曲之儇(xuān)子,莫不美麗妖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擬於女子。」

  《晉書·五行志》亦云:「自咸寧、太康之後,男寵大興,甚於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效,或至夫婦離絕,多生怨曠。」

  換言之,宮闈之中,此事屢見不鮮。然卻多是,你情我願,勾搭成奸。絕非董太皇這般,宿醉不醒,被奸人所乘。

  謂「陰差陽錯」。董太皇本以為,木已成舟,神鬼不知。豈料,變生肘腋。董承刺曹,董重矯詔。累及董侯,被曹氏大兵,困于禁中孤城。

  薊王雖言之鑿鑿,毋害天子。然只慮,曹孟德,若知隱情。又當何為?

  思緒萬千,浮入眼帘。

  永樂宮,後殿。

  帷幄低垂,香氣氤氳。

  太醫令張奉,五體投地,汗如雨滴。

  「朕,何疾。」帳中董太后,輕聲發問。

  「太后,無疾。」張奉斗膽答曰。

  「朕,豈無疾。」董太后,睡意昏沉,渾身乏力。與平日不可同日而語。螻蟻尚且偷生,太后豈不惜命。

  事已至此,張奉唯有迎難而上:「太后。無疾,有孕。」

  「太醫令妄言。」永樂太僕封諝,雖早有所悟。然徒得聞,亦不由心驚膽顫。世人皆知。永樂董太后,寡居多年。守身如玉,並未放濫。豈能有孕。

  「臣,豈敢。」張奉畢竟,張讓養子。事已至此,騎虎難下。唯有直言相告,方能死中求存。

  「朕,已知。」董太后,平靜如常:「既如此,太醫令可有應對之法。」

  「附子,味辛甘,大熱大毒。墮…胎,為白藥長。懷胎必不針關元(穴),針必落胎……」張讓不愧太醫令,墮胎之法,如數家珍。話說,宮人不欲生子。必擲重金,求太醫除之。久而久之,凡太醫令,必精於安胎、保胎、墮胎、落胎之術。

  「朕聞,王美人任娠,因畏何後,乃服藥欲除之,而『胎安不動』,又數夢『負日而行』。」董太后語透深意:「不知,然否。」

  「然也。」太醫令張奉,掌宮中醫事。如何能不知。

  「不知,王美人腹中胎,與朕相比,時日如何?」董太后又問。

  https://

  「或與太后相若。」太醫令如斯相告。換言之,王美人任娠之期,與董太后相近。

  「既如此。太醫令,願為朕『負日而行』乎?」

  「臣,敢不從命。」太醫令張奉,擲地有聲。謂「負日而行」,乃指「負重而行」也。言下之意,太醫令既要助董太后,胎安不動。又要「守口如瓶」,但凡,大白於天下。董太后,縱為千夫所指。然為其幫凶,太醫令張奉,滿門伏誅,難逃一死。

  目送太醫令出殿。

  永樂太僕封諝,不解求問:「太后,何意?」

  「王美人,有寵妊身。前日陛下言,若王美人為何後所害,貴子乞朕養之。」董太后這便道破天機:「朕已命永巷令,擇宮生子,養於永樂宮中。號『逐鬼童子』。當可掩人耳目。」

  「『蓬蒿不成檟』,『魚目豈為珠』?」聞董太后,魚目混珠之計。永樂太僕封諝,出言苦勸:「不如,服藥除之,以絕後患。」

  「依計行事。」董太后,心意已決。

  「喏。」封諝,畢竟漢室家奴,豈敢忤逆天子生母,永樂太后。

  然封諝,亦深知董太后為人。

  「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

  董太后,知王美人必死。欲行『魚目混珠·偷天換日』之計。以腹中胎,代美人子。竊取大漢帝位。如此,即便天子早崩,漢帝亦不出董氏家門。

  後世諺曰,「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矗立永樂階前。永樂太僕封諝,不禁仰天長嘆。此事若為天下知。我等,恐死無葬身之地也。

  然驚怖之餘,又生竊喜。若永樂太后,心想事成。某家亦得,一場大富貴也。

  心念至此,這便去尋永巷令,索要適齡宮生子,充填永樂宮。行魚目混珠之計。

  稍後,董太后自去西園,與天下相商不提……

  王城鍾闕觀,自鳴鐘響。

  不覺已,雞鳴時分。

  董太皇,這次悠悠回魂。

  事已至此,無路可退。只求薊王一聲令下,曹孟德滾鞍下馬。待捕得真兇,大白於天下。除家門之禍,天子之危。

  「我兒,天生。」董太皇,自語低聲。

  甄都,司空府。

  天光大亮,曹孟德披甲出室。

  堂內文武分列,人才濟濟。

  環視百官僚屬,曹司空,吐氣開聲:「二董逆亂,挾天子、發矯詔。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大逆無道,『其罪已不容於誅矣』!」

  「願聽司空號令。」文武群臣,慷慨發聲。曹司空無過,二董罪不可恕。此乃甄都共識。若坐視不理。任由二董,挾天子,發矯詔。必引群雄,群起來攻。我等滿門橫死,家小俱亡矣。

  「破宮門,誅二董。」曹孟德,一聲令下。

  「破宮門,誅二董!」堂內轟然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