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書錄無遺

  薊王將耿雍,比作管仲。

  評價雖高,卻實至名歸。

  耿雍出身商賈,耿氏制陶,乃老鴉渡燒瓷第一家。少與薊王相識,為四友之一。居相位多年,總掌朝政。勞苦而功高。

  或有人問,既定繳客稅五載,方能入籍。當自《客稅令》頒布之日始計。而後順延五載。為何上計署卻報,今季八月案比,便足有四百萬入籍。

  只因,稍後共議細節。針對久客之家,薊王言當可上溯。只需補足五年客稅,今季便可入籍。此令一出,百姓必然奔走相告。然又被右相,好言勸回。

  右相言,若可上溯,當滿十年為宜。

  薊王居高下問,為何。

  右相答曰,初時,臨鄉不過三百里。國小而勢微。四裔來投,國風孱弱。故十載向化,方言大同。遠不比今日,怏怏上邦,盛大國風。四裔仰慕已久,心悅誠服。五載足可趨同。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薊王無可爭辯。這便從諫如流。納右相良言。定下上溯十載為期。若客庸不足十載,順下補滿亦可。若今季客庸初來,只需五載便可。

  又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右相之所以定下長期。正因「人心隔肚皮」。是真心還是假意。五載分辨足矣。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更加耳濡目染,上邦風貌。五年向化,當漸與薊人比同。此時入籍,水到渠成。

  正因有此細則。故久居薊國,客庸之家。八月案比,便可入籍。為編戶齊民。自報家門,可如馬孟起,稱「薊人」。

  客庸之家,稅賦大項,如戶賦、口賦、算賦、更賦、市租、假稅、工稅、貲賦、算緡,諸項相加,戶年均納稅,約五千錢。

  今季五十萬新戶,補足十年客稅。計有二百五十億鈔。

  薊王將右相比管仲,絕非誇大其詞。

  將十年客庸之家入籍。薊國人口當破二千萬。

  再加八百萬隴右羌氐諸胡。及河北五州千二百萬眾,幕府、封國,計有人口四千萬。

  只需向化如一,休養生息。不出十載,當重現兩漢鼎盛風貌。

  人口等同於生產力的時代。有五千萬漢人,立於文明之巔,積薪候燎,傳火天下。當可薪火相傳,焚盡蠻荒。首當其衝,荒洲皆成漢土,四海皆成內湖。

  薊王遠矚高瞻。少時慨嘆,路是文明的紐帶。穿越荒山野嶺,枝津故瀆。五里一郵,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皆是供行人歇息落腳之中繼站。心存此念,薊王辟江表十港,又何嘗不是海上中繼港。今渤海幾成薊國內海。散落島嶼,皆可為中繼。日有千帆往來,繁忙不輸陸運。

  黃巾亂後,百廢待興。可比大病初癒。如何造血,乃是首要難題。通常而言,無非內外兩種手段。內與民生息;外遷異族入。後世,歐洲老齡化日益嚴重,不得已大量移民。正因生產關係衰竭,嚴重影響生產力持續。然此舉,利弊各異。移民大量湧入,雖補足生產力所缺,亦無可避免,帶入風俗習氣。尤其各自信仰,亦被一同遷入。

  凡言宗教,多是排他性。可想而知,內外信仰之爭,必至家國撕裂。一旦仇恨累積,無可消解,更遇經濟低迷,食不果腹,為爭活路,內戰不可避免。

  一言蔽之,統治不夠,宗教來湊。「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即便身處時下。諸夏亦有佛道之爭。

  正因深諳宗教立國之害,故薊王欲滅佛國,而不滅佛。畢竟,薊王獨尊儒術,一統百家之心,人盡皆知。更有王學門生,神滅無鬼。知識是開啟心智,唯一正途。只需宗教信仰,不腐蝕上層建築,及上升通道。尤其吏治體系。當可保家國無憂。

  且就薊王所觀。西佛東來,單憑諸夏原生宗教,亦足可抵禦。只需明確一點,儒術治國。欲求上進,必修《薊國大百科全書》。只此一條,便足矣。

  道理很簡單。修佛道,不能加官進爵,修之何用?

  至於個人追求。只需不禍及他人,薊王樂見其成。遇道家羽化飛升,佛門立地成佛。薊王亦下馬,恭送一程。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終歸要有用。

  未能稱王稱霸前,切莫學而無用。切記。

  北宮,瑞麟閣。

  大朝會後,所積國政,多已疏畢。難得今日空閒。少府所乘呈,多是內政外交。少有棘手難題。

  首當其衝。上陵禮後,西域使團,經內外商道,返回西域。貴霜國使,並北匈奴使節,分走二路,赴漫漫歸途。薊國機關安車,可變車輪寬窄及換雪橇。更加鮮卑駑馬,能耐極寒。沿途亭舍齊備,便是居延外道,亦有綠洲障壁,可供歇腳。

  待薊王兵車出陣,北匈奴當舉族西遷,亂入安息。有薊國雙壁,王傅黃忠並橫海將軍黃蓋坐鎮,國中當無礙。更加吏治健全,王太后並王后,垂簾監國。左右國相總領內外國政。幕府三丞,統御天下屬國,五部都護。薊王當可,後顧無憂。

  「啟稟夫君,諫議大夫萬震(上)疏言,已與已程不國互呈國書。得周三百里北島互市。」

  「甚好。」薊王遂取萬震上疏一觀。海市令,另有手札呈送。事無巨細,書錄無遺。

  「好一個『以鼠餌狸·二桃三士』之計。」薊王笑道:「自文和平羌連環計始。巧施連環,漸成良吏之必備。」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大丈夫當如是。」馬貴妃慨嘆。

  「海市令手書,頗多溢美之詞。」士貴妃亦笑贊:「『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足見萬震,確有實才。」

  「夫君加萬震諫議大夫,自有識人之明。」馬貴妃眸中柔情萬種。

  「除去才智之差,亦是上邦之勢。」薊王一語中的。言下之意,除去個人學識,漢文明加成,亦是主因。

  「待已程不國,北島港津築畢。樓船校尉,當可南下矣。」士貴妃言道。

  薊王輕輕頷首:「正是兵發身毒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