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兼督四州

  甄城,太師府。

  「太師。」不其侯伏完,奉命入府。

  亦如壽春。甄城內外,腳手林立。兗州良匠齊聚於此。正增築皇宮,修造官府,擴建外郭。如前所說,朝廷賦稅,半錢半鈔。皆存入錢堡貲庫。朝廷只需攜天子六璽,便可隨時隨地支取。

  年初獻費,薊王一家便足納近十億。足夠支付。更何況,甄城西距薊王馬貴人封邑滎陽,沿大河水路,不過七百里。一日來回。滎陽敖倉港,乃薊王屯糧,販運天下之所。如此錢糧無憂,足可久持。

  「太僕且看。」王允取敕令視之。

  伏完雙手捧過。徐徐展開,不由暗自心驚:「太師……何意?」

  「天下三分,朝中乏力。四方諸侯,多有不臣之心。老夫遍觀群雄,唯薊王一人,足可託付。可與我等,同匡漢室,共舉社稷。」

  「太師所言極是。」伏完這便醒悟:「薊王三朝元老,託孤重臣。恪守臣節,從不僭越。歸國就藩,只因不忍見叔侄相爭。亦是疏不間親,卑不謀尊,親疏之別也。且曹孟德遷都於此,亦為背靠大河,依附河北。」

  「太僕所言,與老夫同。」王允笑道:「今心腹大害,乃叔侄二人。漢中、壽春,一日不滅,人心一日不服。何言九州一統,天下歸心。」

  伏完心領神會:「太師亦有取捨也。」

  「正是。」王允一聲長嘆:「時局崩壞如斯,唯有權衡利弊,取其輕重。」

  伏完言道:「太師欲命卑下,(出)使河北乎?」

  「然也。」王允答曰:「可與太尉同行。」

  「喏。」伏完這便領命。

  王允乃薊王外舅。太尉馬日磾亦是薊王姻親。於公於私,皆可信賴。

  稍後。董侯,使太尉馬日磾、太僕伏完,並持節,至薊國,賜薊王朱戶、納陛,兼督幽、冀、並、涼四州。

  朱戶、納陛,皆為九錫之一。前者,民眾多者賜之。後者,能進善者賜之。

  朱戶,便是朱漆門戶。

  納陛,又是何物?

  注曰:「納,內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外)露也。」又曰:「是用錫君納陛以登。」

  乃是在宮殿「基際(台基邊際)」處,居中鑿「陛(天子之階)」,專供薊王行走。如此,將居中陛階,與兩側百官台階隔離。使(薊)王,身不外露。

  《墨子·備城門》:「(一階)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禮記》:「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台基)九尺,諸侯(台基)七尺,大夫(台基)五尺,士(台基)三尺。」按,天子之陛九級。

  如此算來,九級陛階,遠高九尺台基。故「(陛)升高階」。鋪設時,需將斜坡拉長。與台基相配。如此一來,殿前台階,左右短陡,而居中斜長。呈上下高差。故能使王,身不外露。至於兩側,臥欞欄杆,究竟是石闌,還是木欄。且看被賜納陛者,位居何位。諸侯王,多是石闌,大夫以下,多是木欄。故《宋史·呂端傳》:「又以(呂)端軀體洪大,宮庭階戺(jiē shì,台階兩旁所砌斜石)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梓人,木工也。

  自先帝時,薊王三拒加九錫。歷代帝王,遂將九錫拆解,逐一賜予。九錫,薊王已得其六:車馬、衣服、虎賁、斧鉞、朱戶、納陛。足見恩寵。

  更有甚者,兼督幽、冀、並、涼四州!

  詔命既出。靈輝殿中,群臣騷動。

  薊王肅容叩拜:「臣,遵命。」

  然如王傅、國相、國老、謀主等,皆面色如常。幽、冀、並、涼,本就唯薊王,馬首是瞻。且四州吏治民生,皆與薊國比同。四州官吏,多出薊國吏制。謂同心同德,亦不為過。董侯此詔,不過明授耳。

  待禮畢。薊王設國宴款待二使。

  比二千石以上,皆作陪。

  馬日磾、並伏完二人,始見薊國吏治之盛。許多如雷貫耳,恨不能早識。

  意氣相投,莫過如此。推杯換盞,不覺已大醉。

  翌日,舉國皆知。

  「朝堂何意?」國老齊聚王子館求問。

  儒宗答曰:「因失傳國玉璽,故王子師,亡羊補牢。」

  「原來如此。」眾國老紛紛醒悟。

  「是福是禍?」門下署鸞棲館,報館丞陳琳,私問好友許攸。

  「無謂福禍。」許攸答曰。

  「王太師何意?」陳琳又問。

  「假賜加九錫之二,乃為正本溯源也。」許攸一語中的。

  「乃使我主,心向董侯。」陳琳心領神會。

  「然也。」許攸笑道:「天下三分,各為其主。董侯背倚大河,需防史侯東出,合肥侯北進。先前命公孫二雄,兵撫青州,便為此詔也。」

  「原來如此。」陳琳幡然醒悟。日報當有評議。

  許攸忽搖頭一笑。

  正苦思一篇佳作的陳琳,急忙問道:「子遠,何故發笑。」

  「只嘆王子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許攸答曰。

  「願聞其詳。」許攸大才,雖尚不入謀主之列。然指日可待。陳琳焉能不細問情由。

  「諸夏之大,又止於十三州乎?」許攸言道:「世人皆知,我主辟江表十港,鑿穿內外水路。海市往來,舟行天下。然究竟獲利幾何,不可盡知也。利有大小,益分長遠。眼前不過小利。待我主三十而立,造諸王子海船。開疆拓土,開枝散葉。放舟四海,皆成諸夏。乃利益長遠者也。更加幕府領護四裔,隔絕華夷。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神器易主,為時不遠矣。」

  初聞國策外交,陳琳心思振奮,脫口而出:「先小再大,前短後長。先取四州,再得天下。」

  許攸亦笑:「可也。」

  薊王都西宮,增城二重殿。

  「臣等,叩見太皇。」馬日磾並伏完,入宮覲見。

  「卿等,免禮。」竇太皇言道:「賜座。」

  「謝太皇。」二人再拜落座。

  「陛下賜加朱戶、納陛,兼督幽、冀、並、涼四州,乃謀國之舉。甚善。」董太皇言道。

  「太皇明見。」馬日磾答曰。

  「卿等,此行,陛下可另有交待。」

  「稟太皇,陛下特命臣等,求問(太皇)歸期。」

  「陛下當有此問。」簾後四目相對。早有定計。

  董太皇答曰:「未定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