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白起之死
「可就在白起帶領大軍準備攻入HD之際,趙國為了自保,也使用了一個反間計,那就是專門找蘇代到秦國去說服秦昭襄王停戰。♨♖ ➅❾ⓢ𝔥ù𝓍.Ćⓞ𝕄 😲😳」
「蘇代是一個聰明人,他早就把秦國內部的政治格局了解清楚了,所以他到秦國之後,並沒有直接勸說秦昭襄王,而是找到范雎遊說一番。」
「正所謂一報還一報,范雎發動了反間計換下了廉頗,韓趙兩國也是現學現用,他們請來最能說會辯的謀士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前去秦國,賄賂范雎!」
「為何蘇代會去遊說范雎呢?其實這就涉及到秦國內部的政治問題了,想當年秦昭襄王繼位之初,一直都是宣太后以及魏冉掌控朝政,秦昭襄王基本屬於被架空的皇帝,一直到范雎到來之後,秦昭襄王才靠著范雎的幫忙逐漸奪回實權,將宣太后廢除、魏冉趕出關外。」
「從這樣的現實情況來看,范雎和魏冉等人是存在隔閡的,剛好白起又是魏冉一手提拔上來的,所以范雎一直擔心白起的地位會在自己之上,蘇代剛好抓住范雎的擔心,為范雎分析了一番現實情況。」
「蘇代告訴范雎,一旦白起乘勝追擊滅掉趙國,必然會因功而位居范雎之上,到時候萬一白起追究當年范雎針對魏冉的事情,范雎恐怕就吃不了兜著走了,再說就算白起滅掉趙國,趙國的國民以及士兵也不會服從秦國,到時候秦國真正得到的利益並不大。」
「當然了,後邊這些話都是廢話,范雎主要聽進去的就是前半段,他本身就嫉妒白起的才華,現在要是白起真的滅掉趙國,肯定會位居自己之上,這是范雎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於是范雎找到秦昭襄王,說明現在攻打HD的利害關係,勸說秦昭襄王撤兵。」
「在讓白起擔千古罵名,自己只收好處的時候,就能看出秦昭襄王這人無擔當,或許也是很多皇帝為了名聲會做出的事情,還有大部分皇帝都怕的一件事情「功高蓋主」多少將領死於這四個字。」
「秦昭襄王聽完覺得也有道理,也就聽從范雎的勸說命令白起撤兵,結果白起根本就不願意撤兵,在秦昭襄王再三催促下,白起才極不情願地撤兵回國,回到秦國之後,白起就對秦昭襄王的決定有所不滿,不過他當時並沒有明確說出來,一直等到後來秦昭襄王再次要求白起出兵攻打HD,白起才將所有不滿吐露出來。★😝 6❾Ⓢ𝔥𝔲x.ᶜoᵐ 🍬🐙」
「要說秦昭襄王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其實也確實存在諸多不妥,在攻打趙國的最佳時機,他要讓白起撤兵回國,等到現在趙國已經恢復元氣,並且和其餘五國聯手起來對付秦國了,秦昭襄王卻又想叫白起去攻打HD,這明顯就是為難白起。」
「所以白起堅決不願意參戰,不管秦昭襄王怎麼命令,白起都以自己生病拒絕聽命,在秦國軍隊攻打HD失利之後,秦昭襄王著急了,下死命令要求白起參戰,奈何白起也是倔脾氣,不僅不參戰,還分析了一番現在攻打HD的利弊。」
「他告訴秦昭襄王,自己當初乘勝追擊攻打HD,拼的是兵貴神速,只有在趙國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攻滅HD,才能滅掉趙國,現在趙國已經恢復元氣,而且和其餘五國聯合抗秦,不管是從趙國內部的士氣,還是從趙國外部的支援來看,秦國現在攻打HD,都不是什麼明智之舉,這樣的戰爭只有失敗一種結果。」
「白起的話讓秦昭襄王很不愉快,後來果然戰爭結果如白起所預料那樣發展,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已經有些後悔,想要白起出來幫忙挽回損失,結果白起不僅不願意出戰,還對秦昭襄王說「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白起心中一股悲哀湧上,他就因為當時秦王不出兵,他白起已經卸下了統領之位,甚至拒絕了秦昭襄王的再次出兵命令!難道就因為這些?他白起慘死了?他沒想到他白起會是這個命運,或許張姑娘說的功高蓋主也對,可是他都卸位了!
「秦昭襄王聽完這句話之後憤怒不已,再加上范雎趁機在秦昭襄王面前煽風點火,說了一些白起的壞話,或許是因為這些句話,或許是連連的戰敗讓秦昭襄王沒有了耐心,又或許是白起連連的抗命,讓秦昭王早就對白起不滿,於是,秦昭襄王面見了范雎,合議殺死白起!」
「最終導致秦昭襄王直接賜死白起,一代戰神白起就這樣被賜自刎!和岳飛將軍差不多的罪名,「莫須有」罪名。」
「一代殺神,命運卻是這般戲劇,戰國戰死將士兩百萬,白起一人殺了一百萬,但就是這樣一位殺神卻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何其可悲!何其可嘆!何其可恥!」
白起:哈哈!張姑娘所言沒錯!我白起為大秦征戰一生,背負千古罵名,沒死在戰場,卻死在自己人手上,居然還是莫須有的罪名!哈哈哈哈!真是可悲!
秦良玉:當時白起大將軍應該有七十歲了吧,他都已經卸兵了,為何還容不下他。
劉徹:哈哈!什麼狗屁不參戰!還不是他秦昭襄王的臉不能丟了。
朱棣:七十多場戰爭沒輸過,明知道是必輸的結果,是我我也不會去。
「至於說秦昭襄王為何要賜死白起呢,實際上也和劉徹陛下所想差不多,他明白白起肯定不會出戰,因為當時那種情況,就算白起出戰也不能挽回戰局了,既然白起不出戰,秦昭襄王總得找個辦法挽回損失,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賜死白起。」
「賜死白起不僅可以挽回自己的顏面,還可以讓趙國以及其餘五國停戰,白起一生殺掉六國士兵近百萬,大家對他恨之入骨,秦昭襄王賜死白起無異於給大家報仇,以此理由自然可以勸說六國停戰,此舉可謂一舉多得,秦昭襄王為了顏面,為了停戰,只能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