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三征遼東

  「晚年的唐太宗也是一身的問題。」

  「美女這塊剛才說了,其實享樂這塊李世民更加的腐化。」

  「李世民早年曾下過杜絕宮內各項奢糜的禁令,但從貞觀六年開始,他就逐步背離自己的諾言,到了晚年,就更加放縱了。」

  「比如「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在唐太宗的要求下,「難得之貨,無遠不臻,珍玩之作,無時能止。」

  「京師及四方所造宮內用物及服飾,也都十分華麗。」

  「特別是和武則天這一塊,貞觀十年36歲的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開始不斷地搜羅美女充實後宮,搞得民間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才十四歲的武則天就是在這個時候被吸納進宮,成為「才人」的。」

  「廬江王李瑗被殺後,他的愛姬也被李世民收入房中。」

  「為什麼我說大唐霍亂,你李世民開的好頭。」

  「再就我說得晚年好大喜功,窮兵黷武。」

  「李世民一生最令人所詬病的就是三征遼東,不僅徒勞無功,還使「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輸」,給全國百姓增加的負擔尤為沉重。💙☝ ➅❾ˢh𝓤x.ς𝕆ᵐ ☆♝」

  「自從晉朝分崩離亂之後,我國北方各地出現了很多割據政權,遼東地區也便從此失去,被高麗占據。」

  「後來,隋煬帝雖曾多次征討,但均以失敗告終。」

  「大唐建立後也欲早日將這一地區收復,怎奈時機不夠成熟,只得暫時擱置。」

  「到了大唐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認為唐王朝已經具備了奪回遼東的條件,於是計劃「征東」。」

  「而且,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征。」

  「自李世民即位以來,掃漠北、平西壤,但從未親自出征過。此次親征,不僅表示了他不勝不休的決心,也有為隋朝的「征東」失利挽回面子之意。」

  「不可否認,李世民一生在軍事方面取得的功績是十分巨大的,滅突厥、薛延陀、吐谷渾等國,平西域諸國,威震海內,萬邦來朝,由此成為天可汗。」

  「細心之人可以發現,李世民早期的軍事思想還是很務實的,比如說他即位之初,在面對突厥大軍入侵的時候,很識時務地簽訂了渭水之盟,在自身發展壯大之後,再回過頭來收拾突厥人。」

  「還有,在消滅突厥和吐谷渾等國的時候,李世民也是在充分保障國內經濟發展和秩序穩定的情況下,才對外用兵的,因此他雖然連續發動戰爭,但唐朝依然在不斷壯大。☺💙 ➅9s𝓗υX.cσ𝓶 🍮🍪」

  「但是,到了李世民晚年,他的軍事思想發生了極大改變,不再那麼務實了,更多時候是為了維護天可汗的尊嚴而戰。」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高句麗,貞觀十九年的時候,高句麗國內發生了權臣弒主之事,事後也沒有及時稟告李世民,李世民覺得很沒面子,於是下令整軍備戰,並讓江南十二州修建大型戰船。」

  「當時很多人勸李世民說,高句麗十分遙遠,還是個城郭之國,不易攻取。」

  「再者,高句麗夏季多雨,冬季極寒且漫長,適合征戰的只有四月到七月這短短三四個月,如果大舉出兵高句麗,一旦無法馬上獲勝,將會十分被動。」

  「更重要的是,高句麗只是個小國,也並不富庶,不值得唐朝大費周章。」

  「但是,李世民根本聽不進去,他只想奪取高句麗,將其納入大唐版圖,並將這一功績寫入自己的功勞簿,供後世之人瞻仰。」

  「尤其是,當初隋煬帝沒辦成的事,李世民覺得只有自己辦成了,才能顯現出高低之分。」

  「於是,李世民不但堅持征討高句麗,而且還是親征,而就在戰爭發生的間隙,唐朝西線也爆發了戰爭,薛延陀大舉入侵邊境,唐朝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

  「高句麗和薛延陀雖然最終都被唐朝所滅,但由於戰爭持續的時間長,唐朝消耗了大量財力人力物力,再加上李世民大興土木、沉迷享樂,百姓的負擔因此大大增加。」

  [「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丘之役,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運輸。」]

  [「軍旅棘動,宮室互興,百姓頗有勞弊。」]

  「可以說,攻打高句麗並不是個明智的舉動,頗有窮兵黷武的意味,但李世民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而一意孤行,最後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

  [《新唐書》便指出:「貞觀末,數調兵討定四夷,稍稍治宮室,百姓勞怨。」]

  「而且在出征前,李世民向曾追隨楊廣出征遼東的鄭元譸徵詢作戰意見。」

  「鄭元譸說:「遼東道遠,糧運艱阻;東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

  「顯然,這是鄭元譸征戰遼東的親身體會。」

  「然而,李世民卻認為當時的大唐國力之盛、甲兵之強,都是隋朝所不能比的,自料必勝,根本沒有把鄭元譸的話放在心上。」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率大軍進至遼東後,一邊派兵攻取遼東城鎮,一邊分兵阻隔高麗增援遼東之路。」

  「戰爭之初,唐軍先後攻取了蓋牟城、卑沙城、遼東城、白岩城,可謂勢如破竹。」

  「六月二十日,唐軍到達安市城,高麗出動十五萬大軍救安市。」

  「六月二十三日後,遼東大部被唐軍攻克,只有安市城還在頑強據守。」

  「七月五日,當唐軍圍攻安市城時,安市人登城辱罵李世民。」

  「李世民聞聽大怒,決定:安市城破之日,將所有民眾盡數坑殺。」

  「安市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為了保住身家性命,反而豁出去,拼死守城。」

  「李世民見安市一時間難以攻取,就問計諸將。」

  「李道宗、高延壽均認為應派兵遠襲平壤,以斷高麗軍隊的後路,然後予以夾擊。」

  「李世民欲採用此計,可是長孫無忌卻說:「天子親征,異於諸將,不可乘危繳幸。」

  [今建安、新城之虜,眾猶十萬,若向烏骨,皆躡我後,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後長驅而進,此萬全之策也。」

  「隨後,李世民聽取了長孫無忌的意見,繼續圍攻安市,但仍無法攻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