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三分天下有其二

  第281章 三分天下有其二

  「考慮到唐朝中央集權較大漢更弱,安史之亂後期藩鎮割據嚴重,但是漢朝後期黃巾起義、當黨錮之禍也不少,國運這邊大漢400多年,大唐300年,這一方面總和來說,算是漢朝稍微勝出一點點!」

  「李世民如何當上皇帝的,這個我前面講的很清楚了,「玄武門之變」不可避免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手段登上帝位的,而唐高祖李淵也是歷史上唯一被推翻的大一統朝代的開國皇帝。」

  「實際上在唐朝統一天下後,有人就提出李淵應該傳位給李世民。」

  「除了禮法身份之外,太子李建成幾乎是什麼地方都比不上秦王李世民,特別是李世民擁有軍功集團、關東士人和庶族地主的支持,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二」。」

  「其實按當時李淵李世民的父子關係,後世很多人都誤解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的皇子之爭而已。」

  「但「玄武門之變」與其他皇子奪嫡之爭存在本質不同。」

  「在一般的奪嫡之爭中,皇子的權力都來源於父皇的權力,皇帝在鬥爭中處於最高裁判者的位置。」

  「除了少數玩脫的昏君之外,皇子的奪嫡之爭基本都在皇帝的掌控範圍之內,皇子也不會把鬥爭矛頭指向皇帝。」

  「但秦王李世民的權力來源於九死一生的戰功、士人集團的擁護和戰後分配敗者的資源,與李淵幾乎沒有關係。」

  「李世民的權力不是皇權的遞延而是臣權的代表,李世民在武德奪嫡之爭中的最大政敵就是李淵。」

  「正因如此,李淵將皇位傳給李世民就等於承認臣權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取代皇權,這是任何腦子正常的皇帝都不會接受的。」

  「可以說李世民的臣權發展到足以取代李淵的程度時,「玄武門之變」就不可避免了。」

  「李世民是位好皇帝,大唐在他的帶領下繁榮昌盛,「貞觀之治」又有誰不知呢?」

  「「貞觀之治」一個以民為本的思想。」

  「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懷重用人材,唯才是任的準則,鐵面忘我,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點,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

  「使唐代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不管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雖說真正的盛世是在李隆基在位期間,一個接受萬國來朝的天可汗,這個時期也是很開放,很繁榮的。」

  「亂世之際,隋朝的統治嚴峻,人民備受煎熬,百姓四散流離。」

  「各地群雄豪傑紛紛興起,爭相在動盪中爭奪自己的一方天地。」

  「然而,在這漫漫亂世之中,有一位人物嶄露頭角,他的名字是李淵,他的輝煌源於他的兒子,李世民。」

  「李世民的童年充斥著隋朝社會的巨變,他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楚,也因此發誓要成為一位救世之人。」

  「然而,他的成功不僅僅因為雄心壯志,更因為他具備了改變歷史進程所需的品質。」

  「在李世民掌權初期,他面對的局勢並不容樂觀。」

  「儘管他已經成功建立了唐朝,但隋朝留下的混亂局面並未迎來改善。」

  「百姓仍然飽受流離失所之苦,因此,李世民深知改善農村民生,推動百姓共同進步是當務之急。」

  「他的第一個目標是改善農村生活環境,鼓勵百姓在農業和文化領域取得進步,以摒棄過去的束縛。」

  「這種觀念不僅僅是李世民一個人的想法,也獲得了他身邊重要官員的認同。」

  「他們意識到,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對待百姓過於苛刻,使得百姓無法維持基本生計,更無法承擔沉重的稅收。」

  「在這個背景下,「安居樂業「的口號變成了一個笑話,而眾人認識到,百姓既是國家繁榮的關鍵,也是國家衰落和滅亡的根本原因。」

  「因此,他們一致認為,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首要任務是贏得民心。」

  「為了讓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生產,李世民決定允許百姓交納一定數量的布匹或絹席,以替代強制徭役。」

  「這項政策旨在釋放農民,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以確保農時不受干擾。」

  「這一決策彰顯了他將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決心。」

  「在這一過程中,李世民表現出了堅定的決心。」

  「當太子的加冠典禮與農時衝突時,他不為自己的身份而妥協,而是將典禮推遲到了不會干擾農事的冬季。」

  「他甚至採用法律手段來確保這一政策的執行,對沒有按規定執行的官員依法追究責任。」

  「這些舉措讓百姓感受到他是一個真正想要改善他們生活的皇帝。」

  「這些都是李世民施的仁政,這大概和他曾經打天下有關。」

  「當他還是秦王的時候年年四處征戰,比較了解社會民間疾苦。」

  「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李世民便暗自下定決定一定要讓老百姓們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他也做到了,通過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定製律法制度,使唐朝逐漸從戰火的硝煙中走了出來,社會一派祥和志氣。」

  「貞觀某年,大唐引來幾百年難得一遇的大豐收,過年的時候又天降瑞雪。」

  「站在城樓上的李世民和眾妃子皇子們一起過年,突然心中卻掛念著一個特殊的群體,那便是關押在都城的幾百名死刑囚犯。」

  「李世民來到監獄看望死刑犯們,逐一對他們進行談話。」

  「死囚們都能反省自己的過錯,李世民看這群人天性沒有泯滅,於是給他們做了一個約定。」

  「現在就放他們回家過年,明年的秋天大傢伙兒都回到這裡集中。」

  「如果在外面表現好,到時候就赦免死罪。」

  「大家聽了後非常高興,紛紛喜笑顏開的回家過年。」

  「第二年秋天的時候,幾百名犯人全都如數歸來,李世民又兌現承諾赦免了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