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天下於我何加焉

  「當時李成桂和曹敏修已經造了高麗的反,並在威化島發動叛亂,還建立了自己的新王朝,這就是歷史上的李氏王朝,李成桂就把李氏王朝的國書交給朱元璋。」

  「在李成桂呈遞上來的國書,要求「偉大的君父」給他賜一個國民,但是李氏王朝就是這樣稱呼朱元璋的,語氣非常謙恭有禮。」

  「朱元璋每天早上很早起來辦公,看到太陽剛從東方升起來,於是就取「朝日鮮明之國」的意思,給它批下「朝鮮」的國名,李桂成得到朱元璋的回覆,十分興奮。」

  「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打算被周邊這些小國都打得服服帖帖的,對於朝鮮也只是隨口取個名字,過一段時間就打算滅了朝鮮,可沒想到朝鮮非常乖巧,而且很聽話,最終朱元璋放過了它。」

  「朱元璋後來把朝鮮也列為「永不征討之國」,雙方劃定以鴨綠江為界,沒想到朱元璋當年隨意取的一個小國名字,經過了六百多年發展,如今竟成為亞洲的刺頭國,實在想不到。」

  「如果當初滅掉這個國家,要不然如今沒有那麼多事情了,或許朝鮮那塊領土都是自己的了。」

  劉徹:乖巧?你朱元璋居然認為這高麗乖巧?

  趙匡胤:所有異族就算再伏低做小,也不應該放過!

  衛青:一生征戰為了什麼?難道是我們想打打殺殺呢,還不是為了這個國,這個大家,倭國你說海軍不好對付,高麗呢,就放過了?

  李治:我們這些當皇帝的,誰不想擴大自己的國家,作為一名武將皇帝,卻只想除掉自己的威脅,異族,軍事很重要的方面,卻都放棄了。

  雍正:明太祖能力還是有的,只是登基後只想要給後代鋪路了。

  「洪武三十一年的時候,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張飛:……啥?諡號什麼玩意?

  劉備:老三不願你,我也沒聽懂,誰家諡號這麼長!

  曹操:這是誰給老朱封的?笑死我了,哈哈!

  李隆基:就不能簡簡單單的來個勇武皇帝,文武皇帝一類的嗎!你這是把能夸自己的稱謂都加上了。

  「朱元璋這一生,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

  「他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

  「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赤貧給有錢人放牛,家中連二分田也沒有,自己的父親死,葬地都沒有,他從家當和尚,自已發奔讀書寫字,躲過多少吉難。」

  「朱元璋從一個小小的草根變成一個君王,有他的長處!」

  「他也個一個狠人功成名就殺功臣,殺貪官!但他對老百姓還是很人性的,為老百姓為實吾。」

  「但是後期,他對百官大興殺戮,很多功臣名將都死於非命,這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跟暴君一樣。」

  「也因為他的這番操作,讓自己的繼承人朱允炆再後來與朱棣對抗時,最後失敗有很大的關鍵。」

  「他打仗有一套,治國也有一套。」

  「總結後會發現朱元璋只對官員和知識分子暴戾,他整治貪官,剷除異己,但從來都沒有虧待過普通老百姓。」

  「他對官員們管制越嚴厲,百姓們就會過得越好,這句話雖然說得絕對,但道理確實是這樣的。」

  「朱元璋出身農民,他很痛恨官僚,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

  「比如他曾經制定過這樣的一項法律,當一位官員被朝廷稽查,只要老百姓們為這位官員伸冤求情,朝廷都會二話不說,直接官復原職。」

  「當一位官員不被民眾認可時,老百姓可以直接把這位官員押送到京城治罪,這樣的制度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朱元璋殺功臣是過,可他也是一位為民的好皇帝。」

  「朱元璋締造明朝,重振華夏文明的功績,無論怎麼高度評價都是不過分的。」

  「雖然後來又經歷滿清浩劫,但明朝近三百年所凝聚的文化力量,思想資源,已經給我們國家文明之進步發展提供了更堅實更有韌性的骨架。」

  「種花國文化終究還是有希望恢復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強大性,為世界文化真正意義上多元化的均衡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可能,若無明代近三百年文化的積澱,自己國家的災難有可能會更加提前。」

  「排第四,我是認可的,只是朱元璋殺功臣,一向受人詬病。」

  「朱元璋太複雜、太多面,如何評價他,也真是挺難為人的。」

  「後世史書往往把他形容的要麼天使,要麼魔鬼,我們後世不代表你們古人,朱元璋的是非功過還是要你們自己去評價。」

  「總體上,朱元璋皇帝這人,是官員、讀書人討厭他,因為他農民、沒文化、殘酷濫殺。」

  「一位後世的文學家魯迅就極端厭惡他,說他從奴才翻身為主子後,「殺漢人比蒙古人還厲害」。

  「而底層百姓中,則世代擁躉頗多,認為他雄才大略,反貪治貪,為民做主,不失為一代明君。」

  「就連康熙這位自負的君王,雖說祖上奪了人家的江山,但對明太祖還是很尊敬的,當初6次南巡,過南京必到明孝陵,也必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南京明孝陵老朱墓前,至今挺立一塊大石碑,上書「治隆唐宋」四大字,就是康熙手書。」

  「恭敬至此,雖不免有作態,但也一定不缺有感而發的真心。」

  「從基本史實看,老朱確實有他的「罪過」,難為後世史筆寬恕。」

  「太多「皇漢」,妄圖用「都是前清抹黑」這麼一句風淡雲輕的話為其開脫洗白,未免太不尊重那一本本皇書記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