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合法途徑,大家何必還提著腦袋去做倭寇呢?因此倭寇之亂立馬消停了。」
「戚繼光跑去北方薊州戍邊了,俞大猷則跑嶺南平叛去了。」
「隆慶開禁後為明朝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白銀,據統計,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白銀,都流入到了明朝,可見開放的重要性。」
「明朝後期,其實已經開始開放了,雖然程度不是很高,可效果卻非常明顯,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清軍入關以後,明朝的開放戛然而止,這個時候清朝取代了明朝,可當時台灣依舊獨立於清朝之外,是鄭氏家族的地盤。」
「為了收復台灣,順治、康熙再次開啟海禁,宣布閉關鎖國。」
「等到康熙平定三藩、收復台灣以後,立馬又廢除了遷界禁海的命令,而且一口氣開啟了4個對外貿易窗口,分別是:松江、寧波、泉州、廣州。」
「所以說,清朝初期之所以富得流油,主要是因為打開了國門。康熙、雍正年間,大體上都處於開放狀態,清朝的國運也因此蒸蒸日上。」
「康熙晚年就有點昏了,雖然因為文化差異這事不是發生在康熙年間,但肯定也得被個鍋的。」
「可到了乾隆年間,忽然關掉了其他的所有口岸,只留下了廣州十三行。」
「開放程度嚴重削弱,其他沿海省份的經濟遭受了嚴重打擊。」
「不過廣州十三行的表現卻可圈可點,使得整個廣東都富得流油。」
「由於廣州十三行是清朝唯一保留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因此這裡也就成了清廷外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號稱天子南庫。」
「雖說開了歷史倒車,但畢竟還開放了這麼一個通商口岸,清朝末期,被迫開啟了那麼多通商口岸,那就更別提了。」
「因此清朝也並不是完全徹底的閉關鎖國,民間和海外的貿易,依舊沒有中斷。」
「只有朱元璋到朱厚熜時代,算是徹底的閉關鎖國。」
「縱觀整個歷史,只有這麼一個時代,是徹底的閉關鎖國,完全沒留下一丟丟縫隙,最初大家都不算發達,所以閉關與否也沒啥關係。」
「可到了嘉靖時期,海外的科技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突破,明朝還採取閉關鎖國的策略,那就足以使得明朝逐漸走在了人家後頭。」
「閉關鎖國是時代性的錯誤,在我眼中影響時代的錯誤,還有兩個,就是放掉兩個國家。」
「一個倭寇,一個高麗。」
「首先這個倭國是我們的鄰國,最早熟悉的他們應該追尋到當年秦始皇的術士徐福在尋找長生不老藥時,發現了這個國家,並且在這個國家幡然生息。」
「這應該就是倭國的起源了,不過這種說法只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要說不是,在往前那就無從而知了。」
「這個倭國,早在唐朝時期,就曾經派出了使者前往唐朝學習。」
「從這之後,倭國吸取了中原文化,甚至是現如今的櫻花國,也能夠發現中國字,這僅僅是其中一點。中原文化對他們的影響非常深。」
「但是這群人可都是一群賴皮*,學會了都會向自己的「老師」下手,典型的白眼狼。」
「所以,我們後世對這個國家也很反感,自從唐朝後,種花國有多次出兵對櫻花國出兵的記錄,當然,有失敗的,也有成功,反正就是死對頭,國讎家恨的存在。」
「成功的大概有兩次,一次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
「偉大英明的唐太宗將唐朝治理的非常好,倭國很嚮往,多次派遣遣唐使來學習,學習發達後的倭國,開始傲嬌了,變得目中無人。」
「他們趁李世民去世之後,多次到朝鮮半島挑釁,還伺機侵占當時的大唐帝國附屬朝鮮半島區域。」
「對於此,唐太宗忍無可忍,他派出大將劉仁軌率170艘戰艦火速馳援鄰國,最終在白江口發生大戰,一舉擊敗倭軍。」
「此戰奠定了此後800年的東北亞格局。」
「第二次是在明朝中後期,明朝大將李如松指揮的露梁海之戰。」
「這是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爭,參照的朝鮮一方有李舜臣這個名將,反正最後保住了朝鮮半島。」
「至於失敗的次數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元朝時候,元朝第一次向倭國進軍是在1275年,地點選在最近的北九州地區。」
「第一戰發生倭國與朝鮮半島間的門戶——對馬島。」
「首先元軍選擇從朝鮮半島的合浦悄然出擊,不日就成功登陸對馬島並全殲島上倭軍,占領對馬島。」
「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下令東征日本,並派出約15萬的軍隊,可謂當時最大規模的艦隊了。」
「但是,第二次出征似乎比第一次要艱難多了,當時元軍選擇兵分兩路尋找登陸地點。」
「但是由於收到沿海鎮守倭軍的強烈反抗,元軍在尋找登陸地點就花費了太多時間。」
「登陸後,又遭到倭軍陸軍部隊截擊,當時倭軍的裝備較第一次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元軍傷亡不小,又時逢疫病,元軍進度遲緩。」
「結果一拖再拖的元軍在海上徘徊多日後,又遭遇強颱風。」
「並且,這一次元軍的損失更加慘痛,倉促建造的粗陋艦隊在強大的颱風面前更是不堪一擊,元軍幾乎全軍覆滅,死亡之數過半,第二次出兵倭國也因此宣布失敗了。」
「所以,到了現在這個國家至今仍有「神風」之說,意思是,感謝神風的庇佑。」
「而在當時的明朝,朱元璋就犯下了一個錯誤,沒有將倭國滅亡,而且在《皇明祖訓》中將倭國列為「不征之國」,從而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禍患。」
「眾所周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赫赫的大明王朝,當時可謂是四海來拜,萬國稱臣。」
「但是唯有倭國,極其的不老實,不僅諷刺朱元璋虛偽,而且還曾殺了明朝的五名使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