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後的朱元璋離開了濠州城,南略定遠。」
「在去定遠途中,他又成功招募了幾千人,朱元璋統率著這支隊伍攻破定遠的元軍營地,此時的朱元璋邊打邊招募新兵,同時又不斷招降擴充自己的隊伍,朱元璋羽翼也在逐漸豐滿。」
「朱元璋攻占滁州後,老首長郭子興在濠州迫於內部爭鬥,只好離開濠州混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1355年朱元璋拿下和縣,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
「至正十六年(1356),郭子興病逝,28歲的朱元璋成為這支隊伍的實際主帥,趁張士誠在進攻江南元軍的機會。」
「養精蓄銳的朱元璋終於出手了,他親率水陸大軍,兵分三路進攻集慶。僅僅10日就拿下了集慶。並改名應天府(今南京)。」
「朱元璋在得到應天這個地盤之後,休養生息迅速擴張自己的實力,在當時也是一方軍閥。」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和劉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識人用人能力很強,所以各式各樣的人才都願意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在開疆闢土的過程中,一直十分尊重儒士。」
「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但自己的地盤也是最小的,當時在中原大地也是群雄並起,應天西邊有陳友諒,東邊有張士誠,,南邊陳友定、東南方國珍,朱元璋可謂是腹背都是敵人。」
「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製據,沒多大野心。」
「張士誠則是個牆頭草,對元朝首鼠兩呼,其中西邊陳友諒最強,同時他的野心也是最大的,他是朱元理占領應天后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果然如朱元璋所料,不久後陳友諒殺死徐壽輝在採石稱帝,但這些地盤很顯然不能滿足陳友諒,他說服張士誠一起東西夾擊應天,事成之後答應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情況危急。」
「朱元璋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難以有好的計策。」
「朱元璋於是徵求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認為雖然陳友諒勢力最大,但是他殺君自立,不得民心,張士誠向來是個牆頭草,如果攻打陳友諒他一定會坐視不理,如果打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就會趁機渾水摸魚。」
「朱元璋同意他的判斷,於是設計引誘陳友諒深入自己的陷阱。」
「朱元璋得知自己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康茂才扮演了一次三國黃蓋的角色,他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康茂才假裝說自己在江東橋匯合,並約陳攻擊應天,果然陳友諒信以為真。」
黃蓋:……
乾隆:哈哈!形容的到位,那個黃蓋你那問題可以後面有時間讓張姑娘講講,我們是說不出口的。
「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具體事情後面再說吧,大體意思就是自己願意被騙!」
扶蘇:??這句話是這麼解釋嗎?還有人願意被騙?
趙匡胤:咳咳!對!就是這個意思!
「就在這時,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本以為能打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來之後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
「但為時已晚,朱元璋親自率領部將一起伏擊,毫無準備的陳友諒大敗而逃。」
「隨後,朱元璋趁機全面進攻江西、湖北東南部,就連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都端了,陳友諒無家可歸,被迫逃往武昌。」
「正所謂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三年後重振旗鼓的陳友諒在鄱陽湖和朱元璋再次展開決戰,雙方大戰持續了36天,由於陳友諒的艦隊不敵朱元璋的小船靈活,結果被朱元璋火燒連環船,大敗而逃。」
「1363年10月3日,元朝末年群雄之一的陳友諒,在突圍時被冷箭射死。」
「滅掉陳友諒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正式下達命令討伐張士誠。」
「朱元璋先是以重兵包圍平江,然後又派人打起了輿論戰,在討伐檄文中揭示了元末的統治腐朽,爭取群眾,安定民心,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等地先後投降朱元璋,張士誠已經孤立無援,只能死守平江。」
「最後,張士誠被俘,解往應天。」
「同年,朱元璋命湯和為征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最後方國珍也投降了。」
「滅掉張士誠統一江南後,洪武元年,40歲的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此時北方還殘留部分元軍,但是軍事能力與勢力都不容小覷。」
「朱元璋開始下令北伐,朱元璋命徐達為主將、常遇春為副將,率軍25萬,北進中原。」
「用時才僅僅一年多,北伐軍就攻陷大都,元朝大勢已去,元順帝只能狼狽棄城而逃,逃往蒙古草原。至此,蒙古貴族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徹底結束。」
「朱元璋身為一位放羊娃,沒有任何背景和貴族血統,卻奇蹟般地崛起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開創了明朝的時代。」
「這一幕可以說是歷史上的奇蹟,讓人們不得不想要了解朱元璋崛起的原因。」
「朱元璋前期的人生經歷看起來毫不驚奇,但他在年輕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領導才華卻讓人驚異不已。」
「他有很強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他很快就識破了他人的謀略和詭計,並憑藉自己聰明的頭腦避免了很多危險。」
「此外,他行動力極強,這一點在他打賞的東西可以看出,這打獵方面確實厲害,而且朱元璋他還精通馬術和弓箭技藝,而他對戰亂和軍事戰略也有很高的興趣和理解。」
「還有朱元璋的領導風格也是不一般,在很多時候,他會親自上陣,衝鋒陷陣,不畏袍澤。」
「這種特別有勇氣的舉動讓他的士兵認為他不僅是一個領袖,更是一個會為了自己的信念和國家不屈不撓地戰鬥到底的軍隊指揮官。」